百事多地員工停工維權
來源:黑龍江晨報發布時間:2011-11-17
“11月15日-11月16日兩天,福州MU(裝瓶廠)全員共1300人,累計休假人數達1100余人,團結一致,以實際行動抗議惡意并購事件,強烈要求中國百事、國際百事對員工權益的維護和保障!”15日中午,福州百事維權小組在網上發布消息。
事實上,百事在華裝瓶廠集體維權的并非只有一家。記者15日獲悉,百事可樂中國位于重慶、成都、南昌、福州、長沙、蘭州、鄭州等地多家瓶裝廠員工開始停工維權。他們表示,如果公司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將會提起訴訟。
引發百事在華裝瓶廠員工“停工潮”的是康百聯姻。
本月初,康師傅和百事可樂共同宣布雙方將結盟聯姻,康師傅擬以康師傅飲品控股5%的股權,換取百事可樂中國在內地24家瓶裝廠的所有股權。這意味著這些瓶裝廠的員工將更換新東家。然而,在康百正在焦急等待中國有關部門審批時,卻突然措手不及地遭遇了來自百事裝瓶工廠成千上萬名員工的反對,員工們不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賣了”,有百事工廠員工打出橫幅稱,“要改嫁先賠錢。”
1.百事員工訴求 合理賠償妥善安置
康師傅與百事公司的聯姻前途未卜,而百事公司內部卻突然出現問題。據了解,目前包括重慶、成都、福州、蘭州、鄭州等地百事裝瓶廠員工均組成維權小組,要向百事中國公司“討說法”。這一震驚國內的勞資糾紛,在部分城市已引起當地相關部門介入。
有消息稱,此次“康百”合作,涉及百事員工與百事中國公司須先行解約,再與康師傅簽約。有百事中國區員工指出,如果百事中國單方面解約,就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賠償,而這不是單單一個月的特殊績效獎金就能彌補的事情。
“我們要求合理的補償,并且對我們進行妥善的安置。”重慶百事一位員工介紹,他們一線銷售的員工薪水只有2000多元,在物價飛漲的今天生活艱難,康師傅并購之后,由于百事一線銷售團隊與康師傅的銷售團隊有所重合,因此并購案完成之后,百事員工可能會面臨裁員。據媒體報道,重慶、成都等地參與維權抗議的百事職工總數約千人,政府要求企業妥善處理員工問題。
成都百事員工們稱將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他們要求百事和康師傅細化早前對員工提出的“兩年不變”的承諾,包括不低于當前的薪資福利、不低于當前的工作職務、工作地點不變、兩年內勞動合同到期的員工續簽等。
記者從重慶百事裝瓶廠維權組獲悉,員工們要求,并購前解除瓶裝廠所有員工的勞動合同,且百事公司必須一次性支付每位員工工齡經濟補償金(即:上一年度總體平均收入×工作年限)及違約經濟補償金。同時要求向所有百事員工一次性支付不低于8000元/月(按照工齡計算)的遣散費。對并購后,愿意與新公司續簽勞動合同的員工保證所承諾的“兩年不變”。此外,對于年滿40歲以上或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百事公司必須承擔員工法定退休年齡以前的一切社會養老保險金的繳付。
記者15日獲悉,目前百事位于廣東的多家裝瓶廠,仍運作如常,暫未出現員工維權事件。“廣東還沒有出現類似情況;一旦出現,工會一定會及時介入,依照法律規定切實維護職工權益。”廣東省總工會巡視員孔祥鴻15日告訴記者。
2.百事中國正與員工積極溝通
因康百聯姻引發的大規模員工維權,讓百事中國公司措手不及。據悉,目前百事在華高層已馬不停蹄到全國多家裝瓶廠就事件與員工溝通。
15日,百事中國公司表示,“百事是一家負責任的雇主。我們高度承諾保護員工的權益。”并稱“正與員工進行積極溝通。”
據悉,14日百事大中華區主席孟可仕提筆致信員工稱,百事和康師傅都承諾在聯盟獲批之后兩年內不會改變所有MU(裝瓶廠)員工的現有合同和合同條款,“百事員工現有合同的薪酬福利待遇起碼維持現有水平”。
“我們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工作小組來幫助大家。”孟可仕說,領導工作小組由他親自主持,其領導團隊和各區域、各裝瓶廠和各部門都會有代表參加,具體細節將在稍后溝通。
3.新聞延伸
在華外資并購頻頻引發勞資糾紛
近年來,隨著外資在華業務的擴張和深入,同時隨著中國員工維權意識的加強,外資因并購、薪酬差別等引發的大規模勞資糾紛也時有出現。
此前,國際食品巨頭卡夫整合達能在華餅干業務時,就曾發生過一起沸沸揚揚的卡夫職工維權運動。2007年,卡夫食品收購了法國達能集團的餅干業務。2008年1月,卡夫突然宣布,將中國總部由北京遷至上海,以便整合兩家公司的中國業務。由此,引來眾多卡夫員工質疑,認為“卡夫公司在未提前和員工協商的情況下作出決定,違反勞動合同法。”隨后,卡夫員工火速自發成立工會,與卡夫中國管理層展開談判。經過多輪談判,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簽訂《集體合同》,內容主要包括裁員比例、安置標準等。
此外,像百勝、麥當勞等外資企業,在廣東就曾發生涉嫌違法用工問題。2007年,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3家餐飲企業與兼職員工簽訂的勞務合同,存在涉嫌違反非全日制職工最低小時工資標準等問題。
4.縱深分析
外企在華并購豈能無視職工權益
記者注意到,在百事11月4日發給媒體的新聞稿中,雙方合作協議對牽涉轉讓企業的百事職工權益問題只字未提。據報道,百事職工是在協議簽署后才獲知該消息。盡管百事大中華區主席發了公開信以及康師傅方面也表了態,但這都是事后的補救性措施,仍不足以穩定人心。這是引發部分百事工廠停工事件的導火索。
“企業變更東家,如果會涉及到職工權益,那么必須要讓職工知道。這是尊重和保障職工最起碼的知情權。”廣東省總工會巡視員孔祥鴻表示,企業合作雙方如果對勞工方面沒有明確條款,職工擔心權益受損而進行維權行為,所產生的社會成本應由企業來承擔。
5.律師說法
百事若單方面解除合同必須賠償
“百事和康師傅的合作會牽涉到職工權益,從法律角度具體來看,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廣東晟晨律師事務所胡芳軍律師在受訪時表示。
胡芳軍稱,如果康師傅接管百事工廠后,尊重和繼續履行原百事員工的既有勞動合同,那么只是涉及到勞動合同主體變更的問題。“三方(百事、康師傅和百事職工)只要簽一個勞動合同主體變更協議,那么原勞動合同就繼續有效。”
“但如果百事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話,那就要給予職工相應賠償。”胡芳軍說,按照中國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百事必須給予這些員工相應經濟補償。具體計算為,按員工入職之日起算至解聘日止,一年對應一月,賠償標準為最后12個月的平均工資水平。即某職工2001年11月前入職,連續工作10年后被解聘,最后12個月平均月工資為1萬元,那該職工得到的相應補償應為10萬元。
此外,針對百事工人擔心工齡不被康師傅認可的問題,胡芳軍表示,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即由于企業原因變革勞動合同主體,那原工作年限將自動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