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打碎了網站招聘夢?
來源:網絡導報發布時間:2011-09-21
大喊著“啥都有”的趕集網有了騙子,標榜著“不花錢招人才”的58同城想當人才卻要花錢……近日,擁有海量信息的分類信息網站頻出招聘陷阱,不少奔著求職而來的應聘者,丟了工作還賠了錢,甚至有人開始對網絡招聘感到恐懼和茫然。至此,分類信息網站如何保證其信息的真實有效,求職者如何避開招聘黑手成為民眾關注焦點。
騙術花樣繁多 用戶措手不及
如今,網絡招聘陷阱花樣繁多,實在讓用戶措手不及。有的是中介公司跟應聘者要錢說幫忙找工作,但是交了錢工作就沒著落的;有的是應聘者到公司上班一個月就以試用期滿不合適被開除,不發工資的;有的是借補辦資格證書收費的……
“我一個學法學的,最后居然就這么被騙了,現在回想起自己這次的應聘過程都覺得可笑。”剛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小陳對《網絡導報》記者無奈地說起前兩天在網上應聘被騙的經歷。
幾天前,小陳在58同城上發布了一份個人簡歷。剛剛步入社會的他,滿心期待能有企業看到自己毛遂自薦的簡歷而打來面試電話。沒過一兩天,一家名為上海龍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就真的來了電話,說現在公司正缺一名文員,讓小陳立即過去面試。
“這么快就有公司看上我了,我心里當時的確很激動。”此時,小陳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期待,“面試的地點是在一個私家宅院里,叫江南名廬。面試我的謝經理,看了我的簡歷表示十分滿意,并開出了十分誘人的薪資條件,比如公司包食宿,試用期一個月內工資2600元,轉正之后3200元,額外補貼300元……合同現在就可以簽。”面試如此順利,小陳想都沒多想,立即答應了和公司簽合同。
但是,讓小陳沒有想到的是,合同剛簽完,謝經理就要他交500元的保證金,說是為了防止新員工在試用期內泄露公司機密。小陳此時開始有點懷疑其中是否有貓膩,便一直說自己剛畢業沒有錢。但謝經理反復給他講了公司的各種規章制度,并強調這個保證金是不能避免、一定要交的,試用期一過馬上就隨工資一并歸還到小陳手中。
“當時,我確實猶豫不決,謝經理說讓我把身份證先留下掃描錄入系統,這期間,讓和他一起來的公司員工陪我到附近最近的銀行取錢,將保證金交齊,手續辦完就可以安排工作了。”就這樣,小陳留下了身份證,去銀行取錢,路上還不忘向陪自己去銀行的公司員工詢問公司的情況,這位員工表示自己剛來的時候也交過保證金,不過試用期一過就原封不動地退回來了,聽到老員工與自己有過同樣的經歷,小陳這才舒了口氣。
保證金交了,手續也辦完了,謝經理給了小陳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領取憑證,憑此憑證領卡”,并通知小陳第二天到公司本部報到,面試就這樣結束了。
回去的路上,小陳越想越不對勁。剛剛面試的地方根本沒有掃描儀,怎么掃描身份證?而且收取的押金,為什么沒有給押金條?回到住處之后,小陳趕緊上網查了一下,果然,就在前幾天,9月4號,一個湖北人以同樣的方式,被這家公司給騙了,還在網上發了帖。“說真的,當時我真的傻眼了。”
雖然此時小陳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但第二天還是去了公司,不是要去上班,而是想去要回公司收走的500元押金。但是,小陳費勁周折,也沒有拿到那500元的保證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就這樣隨著那500塊錢打了水漂。
另一位應聘受騙者朱小姐和小陳的經歷不大相同,沒有被騙走錢財,卻被類似的公司騙走了自己一個多月的辛苦勞動。廣東清遠的朱小姐在接受《網絡導報》記者的采訪時,似乎還沒有從被騙的失望和憤怒中走出來。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這樣被騙了一個月。對我來說,這個社會現在存在太多欺騙感,我都不敢再在網上投簡歷了。”同樣剛剛走出校門的朱小姐,也是在58同城上投了簡歷,打來面試電話的是一家軟件公司。經歷過幾次面試的朱小姐,有在面試前提前上網查詢公司相關信息做準備的習慣,網上查詢顯示這家公司雖然是民營的小公司,但看起來還算不錯。
“我應聘的是銷售職位,因為剛出校門,自己的水平與有經驗的應聘者確實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老板開出試用期一個月1000元工資,我沒有什么異議。”按這家公司規定,試用期的一個月用來培訓,一個月后統一進行考試,再決定人員去留。試用期過后便可轉正,將來晉升機會多,福利也不錯。就這樣,朱小姐就開始了在公司一個月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就是自己了解公司的各種軟件,沒有任何培訓主管的指導,在朱小姐還沉浸在各種軟件的云里霧里時,一個月就過去了,顯然,審核考試朱小姐最終沒有順利通過。
“老板就簡單地以我考試沒有通過為理由,辭退了我,并且不答應發給我試用期應發的1000元工資。”朱小姐表示,公司老板開始時說培訓后考試是很容易通過的,而且試用期內不簽合同,導致最終被壓了一個月的工資也無法要回來了。
記者調查發現,在分類信息網站的“舉報或打假”頻道下,諸如此類的網絡招聘詐騙現象并不鮮見。僅9月18日一天,記者就在58同城上看到59條舉報信息,其中有14條是對招聘欺詐信息的舉報。
為何這些本該為用戶排憂解難的分類信息網站反而讓用戶憑空增加了煩惱,發布了如此多不可靠的信息呢?隨著記者的進一步調查,一個巨大的利益鏈條展現在眼前。
商家唯利是圖 網站監管失力
虛假招聘信息,輕而易舉就登上招聘信息網站的“大雅之堂”,這其中雖然大部分都是招聘企業唯利是圖的做法在作祟,但最終導致用戶被騙,也與分類信息平臺的疏于監管不無關系。
“招聘網站層出不窮,一些新興起的招聘網站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又迫于盈利和提高網站的公信力的壓力,錄入大量信息來支撐門面,導致這其中不乏虛假信息。”一覽英才網商務合作部經理鄧攀登向《網絡導報》記者分析,網絡招聘行業的欺詐現象目前在行業內十分普遍。
除了競爭壓力,鄧攀登還向記者透露了招聘行業存在虛假信息其他幾個表現:之前發布的招聘信息已經到期,沒有及時撤下來,導致信息更新滯后;網站本身存在系統漏洞,導致一些黑中介和傳銷公司“隱居”招聘網站,他們利用網絡招聘平臺的開放性,發布虛假信息,牟取暴利。鄧攀登分析,對于58同城、趕集網、百姓網這類分類信息網站來說,虛假信息的來源主要是由于其平臺的開放性。用戶可以免費發布招聘信息,審核機制也比較寬泛,加之目前造假者的技術越來越高超,使用偽電子章,偽營業執照的商家大有所在,這也給一些動機不純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難道在這樣的信息分類網站上發布一個信息真的那么簡單?造假那么容易?
為了了解分類信息網站招聘信息的發布過程,記者也特意在58同城上注冊了一個賬號,試著在上面發布了一條招聘信息。記者發現,招聘信息發布的操作步驟十分簡單,首先填好招聘職位、人數、學歷、薪酬、職位簡介、聯系方式及地址等內容,然后點擊一下“馬上發布”,招聘信息就發出去了,這期間,網站沒有進行任何審核信息的顯示,記者也可以從最新的職位檢索中,馬上看到剛剛發布的招聘信息。
另外,在該網站“管理我的信息”欄目里,可以看到修改/刪除信息、置頂信息等內容。其中,置頂信息是指可以通過付費的方式將剛剛發布的信息,置頂到頁面前幾位,普通置頂是隨著置頂數量的增多而不斷后退名次,高級置頂則是在付費期間內固定展示在置頂前五位。普通置頂21元/6小時,高級置頂63元/6小時。
記者看到,在招聘信息頁面,前三位到四位的招聘企業大部分是沒有可信驗證的。這也意味著,企業沒有通過一定的審核和篩選,就被置頂了,而用戶瀏覽此頁面時點擊虛假信息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上當受騙的幾率也提高了。
在傳統的網站招聘信息中,這樣的例子還不常見,但隨著網絡招聘的平臺的擴大化和龐雜化,越來越多的虛假招聘信息涌入了進來。記者在采訪一覽英才網負責人鄧攀登時了解到,傳統的招聘網站主要是指綜合性的招聘網站和針對某特定行業的行業網站,這類網站和分類信息網站相比較可以看出,網站的信息比較單一,主要為招聘類,贏利點也主要是招聘業務。分類信息網站則包羅萬象:房產,二手貨,生活服務……招聘只是其中的一個類別,主要靠提高網站的點擊率和瀏覽量出售廣告位盈利,招聘不是其主要的盈利類別。
“針對招聘的整個過程,專業的招聘網站都會有一套相對較完善的審核機制——對企業:對企業注冊的相關信息和認證資質如營業執照,組織機構驗證碼,公章,經營許可證等嚴格把關。對人才:對于人才注冊的簡歷也一一進行核實,并有專門的團隊負責審核工作,防止傳銷信息或其他任何非法的信息進入網站,確保網站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專業的招聘網站與分類信息網站在功能上的差別,導致了其發布內容的巨大不同。
“虛假招聘信息的出現是一個嚴肅而重大的事情,帶來的危害對分類信息網站、招聘企業以及用戶來講都是十分嚴重的。”北京市友邦律師事務所施永寶律師向《網絡導報》記者分析,分類信息網站上出現的虛假招聘信息,將大大降低用戶對網站的信任度且必定會波及到其他分類信息的用戶,從而影響到整個網站的諸多現有與潛在用戶對網站的信任度和美譽度。除此之外,像小陳和朱小姐這樣的應屆畢業生,在當前就業形式嚴峻的大環境下,壓力已經不小了,但依然懷著虔誠的態度想要通過包括58同城、趕集網等分來信息網站尋找到自己未來的出路,遭遇虛假招聘、欺詐招聘等亂象,將會嚴重影響用戶的求職心態與將來的職業選擇。
面對商家謀求暴利的心態,信息平臺如果沒有一套相應的審查機制,則可能一方面導致用戶利益受損,另一方面也造成平臺的聲譽受損。對此,難道分類信息平臺真的束手無策嗎?
網站積極回應 騙局不攻自破
事件發生后,引起了像58同城、趕集網等分類信息網站的重視,紛紛對此事做出明確回應,并采取積極整頓措施。
存在騙局問題的招聘網站第一時間站出來給予網友答復,想必是對此次事件最好的回應。
事件發生后,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58同城的負責人,該負責人在接受《網絡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到網上對58同城招聘存騙局現象的報道后,公司內部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希望能最快給廣大用戶一個明確的答復。”
他說,針對這些事件,公司已經發動了上千人加入到招聘信息質量的把關工作中來,首先,發動社會監督力量隨后,正式開始實施用戶舉報和對招聘企業點評機制,對于舉報信息用戶每條獎勵50元。其次,用戶首次登陸網站招聘頻道時,頁面都會出現安全提示。第三,對于在網站填寫簡歷的注冊用戶,均會發送手機短信形式的安全提示。
該負責人還表示,58同城也針對此事,在積極準備實施一系列升級服務,如組建30人左右的信息審核質量組,全面對企業招聘信息安全性重點把關;對于所有免費查看用戶簡歷的企業,都需要認證才能查看;對于企業發布置頂招聘信息,都需要通過認證方可發布;建立欺詐企業黑名單,定時向社會公布。
另外,58同城網站CEO姚勁波日前在微博中表示,網站將繼續實施強制認證、企業點評等誠信措施,力保為求職者提供更安全的求職平臺。并稱這些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肯定會麻煩甚至傷害到很多守法誠信的企業。網站會盡量把握好這個平衡。
不僅是58同城積極出面回應此事, 趕集網信息質量負責人喬應濤日前也表示,將通過增加審核力度、優化審核規則和方法、增加用戶引導等措施,解決分類信息網站招聘廣告涉嫌詐騙問題。
隨后,記者登陸58同城了解到,目前58同城、趕集網等分類網站已經開始針對虛假信息問題進行機制完善和調整。其中,置頂信息的頁面有通知稱,“自9月 22日起,置頂的商家必須通過可信身份驗證才能通過置頂審查”。趕集網中同樣可以看到,營業執照已驗證的企業發布的職位,的確有明顯的驗證標志。此外,兩家網站均在明顯位置對可能的招聘陷阱作出提示,并將常見的招聘陷阱整理出來,以防用戶受騙。
相信,有了分類信息網站積極的整改措施,面對招聘網站存在的問題,也將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審查保駕護航 法律監管發力
分類信息網站信息龐雜,導致其審查和篩選機制依然存在漏洞,亟需從自己的特殊身份出發,制定一套嚴格的事前、事后審查程序,為維護用戶的利益和自身信譽做出應該的努力。
單靠招聘網站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還遠遠不夠,政府、商家、法律法規、用戶也要共同努力。
記者了解到,對于分類信息的篩查,現在大部分平臺采用的是后臺服務人員收集舉報信息,之后再對帖子進行刪除的做法。但這種后發制人的做法,一方面會給用戶造成不必要或者難以追回的損失,另一方面,也會讓很多不法商家有了可乘之機。
“在國外,由于一些國家社會誠信度高,社交網絡、生活信息類網站的確有一席之地,但在中國,信息審核是個大難題。”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表示,作為專業收費招聘網站,前程無憂有100多個人的團隊人工審核招聘企業的資質,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一條招聘信息,要經過營業執照備案、廣告內容審 核、廣告合同確認等幾道程序,發布的信息量越大,審核的投入也越大,而對于新興的網站來說,招聘只是其業務之一,投入自然不會很大。
對于如何才能有效抵制分類信息網站的虛假信息問題,鄧攀登從加強行業監管機制、技術創新、創新模式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在分類信息網站日前剛剛登上信息大舞臺,固然還有諸多系統漏洞和管理缺陷,“對于虛假信息,除了篩查之外,應該追本溯源,找到信息的發布者,對其進行屏蔽,從源頭遏制。”易觀國際分析師王易見說。
另外,對于整個網絡招聘行業來說,鄧攀登認為,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非常欠缺,造成公信力下降。“政府部門應該提高對這一塊的重視程度,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提高進入此行業的門檻和從業人員的素質。建立嚴格內部審核制度,杜絕虛假信息的發布,并能及時對虛假信息造成的危害有所行動。”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個頗為尷尬的問題: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龐雜信息,用戶在搜索過程中大都沉浸在查詢的狀態,很少有人關注到網頁的防騙彈窗提示。每每問到受騙者在投簡歷前有沒有注意過頁面上的防騙信息時,所有人都表示“沒有注意”。
而且,即使受騙了,這些用戶的維權意識也并不強。
但從法律角度而言,無論免費還是收費,網絡平臺對企業信息的真實性都有審核職責,因此,一旦出現虛假招聘信息,并因此產生糾紛,網站應對此負責。
施永寶律師表示,分類信息網站發布虛假招聘信息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依照我國民法通則、合同法相關規定,招聘企業或分類信息網站發布招聘廣告,為要約邀請,應當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用于如果因為虛假招聘廣告遭受損失,可以要求招聘企業或分類信息網站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法律責任。”施律師說。
在此,施律師也提醒廣大網友,第一,對于疑似虛假的信息,應當予以警覺,審慎對待,最好再通過其他途徑予以核實后,再考慮是否利用相應信息,如果不能核實則建議最好不用疑似虛假的信息;第二,如有關疑似虛假招聘信息要求消費者或用戶預先提供押金、擔保金、保證金等不明款項時,則須尤為謹慎,建議拒絕交付; 第三,如果已經被虛假信息蒙騙,且交付了不明款項或有其他較大損失,建議及時向分類信息網站相關部門投訴、以后直接向有關主管部門報案處理。
網絡招聘因具有成本低、覆蓋面廣、針對性強等優勢,成為當前最常見的招聘方式,多少人希望透過這個平臺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扇理想之窗。面對當前存在的諸多招聘騙局,只有法律不斷完善、招聘網站加強監管、商家憑良心招聘、用戶提高警惕,多方合力,才能共筑誠信、真實的招聘平臺。
記者有話說
八方合力筑誠信招聘平臺
一個網絡招聘平臺就像一個供需兼具的小社會,涉及到求職者、招聘公司、信息發布平臺企業等多個主體。而這三個主體的不同做法,將影響到整個“小社會”的發展和未來。尤其是在社會信息分類龐雜、變化迅速、真假難辨的時代,更要求多方面共同努力,構筑一個誠信招聘的健康平臺。
網絡招聘的相關平臺監管和維護是否嚴格謹慎,說小了,決定了一個人今后的生活、工作;說大了,甚至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會走彎路、走錯路。由此可見,在整個 “小社會”中,首先應該提高警惕的,就該是為招聘信息提供平臺的網站。
在公交車和地鐵上,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分類信息平臺打出的各種眼花繚亂的廣告,而這些廣告不該僅僅是為獲得大量蜂涌的用戶,還應該有其應該承擔的企業和社會責任。尤其是一些在社會中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影響力和口碑的網站,更應關注這一點。只有發布平臺自身首先武裝起來,才能抵御四面八方聚來的虛假信息。
當然,僅僅有發布平臺一家的努力還遠遠不夠。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在舉報 與打假的投訴頻道中,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很多人專門在這里發帖子提示網友,提防不同方式的詐騙手段,網友們也紛紛留言頂帖表示感謝。這樣一個由網友筑成的安全墻,也必將成為打擊非法招聘信息路上的濃重一筆。
有了信息平臺和用戶雙方的共同努力,接下來需要提醒的就是發布招聘信息的企業和商家。既然分類信息網站提供的是一個免費平臺,那就該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合法經營,誠信招聘。不能為了一時之利,蒙蔽了雙眼,甚至走向違法犯罪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