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劃人才緣何難求?
來源:新民晚報發布時間:2011-09-20
目前人才市場上,成熟的品牌企劃人才一將難求。業內專家認為,市場企劃部門一直都是許多企業的軟肋。
品牌口碑 來自消費者
據了解,目前國內不少企業對于品牌策劃的認識幾乎都等同于“媒體炒作”,因此不少從事品牌策劃的高級人才都是從媒體行業轉行而來,對市場缺乏基礎的認識,導致了品牌策劃方案的“不接地氣”,往往只能在短期內產生一定影響,而無法成為“百年老字號”。
零售行業從業者Calvin表示:“一些已經具有較好口碑的零售產品不僅已經擁有相對固定的消費者群體,更占有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新產品要瓜分這塊市場,顯得非常困難。”Calvin透露,公司每推出一款新產品,都會進行大量的市場調查,從新品牌的名稱、消費群體、市場定位、競爭品牌、消費者消費習慣等多個方面來考慮,而品牌企劃人才無疑在其中承擔了最重要的職責。除了新產品品牌的策劃,品牌企劃人才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通過豐富原有品牌的概念,帶給消費者全新的感受,將消費者牢牢綁定。
業內人士透露,如今中國的品牌營銷仍處于較低層次,盡管營銷成本排名在全球最前列,投入了巨額的廣告費,但其實并沒有真正建立起各種品牌,這與目前各行業成熟品牌企劃人才緊缺的現狀不無關系。
人才儲備 先天不足
滬上人力資源市場中,專業的技術型和業務型人才不少,但具備較高綜合素質,既有一線工作經驗,又懂品牌策劃專業的人才儲備明顯不足。零售行業從業者Calvin表示,公司在三年間已經換了兩任品牌策劃總監,但在高薪把他們從新聞媒體行業挖過來之后卻發現,通過媒體造勢出來的所謂“品牌”,通常只能火幾個月,與先期投入的巨額投資相比,顯然性價比極低。“其實,品牌并不是策劃出來的。”Calvin認為,品牌策劃人才的主要職責只是通過市場研究,幫助企業找到一個品牌營銷的大方向,通過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和優質服務,逐漸建立起品牌,這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絕不可能僅僅通過急功近利的概念炒作就一蹴而就。
民營企業主沈建明對這樣的觀點非常認同,在他看來,真正要建立起一個品牌,企業就必須招募一批不急功近利的有深厚“內功”的品牌策劃人才,而絕不能夠僅僅通過金錢包裝和炒作,幫助企業快速牟取利益。“產品及服務才是品牌之本,這是所有品牌策劃人才最應清晰的概念。”但同時,沈建明卻表示,目前市場上的所謂品牌策劃人才幾乎秉承著“品牌炒作”的理念,只懂得通過燒錢來換得市場,具備產品與服務理念的品牌策劃人才實在太少。
專家表示,隨著各個行業競爭的加劇升級,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起品牌策劃營銷。在現有人才儲備相對不足的情況下,預計能夠為企業帶來真正價值的成熟品牌策劃人才將會成為未來的職場大熱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