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東中學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15)
來源:育路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2-02-21 15:17:23
1.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
A.導向功能
B.評價功能
C.強制功能
D.示范功能
E.激勵功能
2.“學生是人”是指( )。
A.學生是具有發(fā)展的可能性的人
B.學生是具有可塑性的人
C.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
D.學生是具有能動性的個體
E.學生是具有發(fā)展的需要的人
3.《兒童權利公約》基本精神體現(xiàn)的原則( )。
A.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B.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
D.保護兒童原則
E.無歧視原則
4.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fā)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E.學生在教育活動中起主體作用
5.根據(jù)課程任務,課程分為下列類型( )。
A.研究型課程
B.知識型課程
C.技能型課程
D.基礎型課程
E.拓展型課程
1、【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是教育活動的歸宿,貫穿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對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具體說發(fā)揮著導向作用、激勵作用、評價作用。
2.CD
【解析】教育活動中學生首先作為人而存在,學生是人,包括以下含義:(1)學生是具有能動性的個體;(2)學生是具有思想情感的個體;(3)學生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
3.ABCE
【解析】l989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其核心精神是維護青少年的社會權力主體地位,這一精神的基本原則包括兒童利益最佳原則、尊重兒童尊嚴原則、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無歧視原則。
4.C
【解析】師生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重視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5.ADE
【解析】按課程任務: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需的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中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基礎型課程是必修課程。拓展型課程重點在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發(fā)展學生的特殊能力,并遷移到其他方面的學習上。拓展型課程往往是選修課程。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精神、態(tài)度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