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樓人員生存大調查:減薪裁員倒閉樣樣來
來源:搜房網發布時間:2011-12-09
房地產行業的慘淡已不是新聞,盡管廣州的均價未見明顯下降,但近日所傳的“廣東五虎”之一全線停工的消息,仍是震撼了整個廣州樓市。媒體稱,此為調控進入第二階段的“標志性事件”,目前此事尚未得到“五虎”的證實,對廣州樓市的影響亦尚未體現,但與房地產相關的一大批行業,已在承受著冷入骨髓的寒冬。
最直接的便是中介以及一大批售樓人員。2009年的樓市銷售可謂賺足了荷包,過著比許多中層白領都要優越得多的日子。如今中介公司的倒閉、裁員、減薪等一樣不少,這批與房地產行業密切相關的人,目前處于怎樣的生存狀態呢?搜房從各角度為您剖析。
現狀:門可羅雀 二手房直降20萬元仍無人問津
記者連日來走訪珠江新城、濱江東、廣州大道南等地發現,以往中介多過米鋪的景象已經很難見到,關店、裁員、減薪……這些都是中介們頭上懸著的利劍,不知道何時就會掉下來。
在濱江東,某地產君庭分行關門大門緊鎖,早先掛滿售房信息的櫥窗如今一片“空白”。“這家店關門好幾天了,做得不好就關門咯。”隔壁的店員說。
有的中介還在苦苦支撐。在同一條街上的另一家中介行,店內空蕩蕩的,只有經紀何嘉文一人留守。記者在這里采訪的半個小時內,沒有一名顧客,更沒有電話打進來。
“濱江東豪宅多,業主普遍不缺錢用,也在觀望,不愿意降價。但即使是降價,也不見得有人買。”何嘉文說。
整個10月,他所在的門店才賣出了兩套二手房,“11月份到現在也才賣出1套房”。何嘉文說,他們現在也只能靠租賃來維持生存,由于毗鄰高校,路段也不錯,還是能保持部分租賃客源,10月份租出的房子有10多套,但11月份業績還在下滑。
牌單散落,地面一片狼藉,灰塵滿布,大門緊閉。這是記者昨日在珠江新城金穗路上的一家中介看到的景象,店內地面上,經紀名片灑落,不見辦公桌椅,玻璃門上貼著的樓盤傳單已經泛白。在同一條街上的東側,相鄰不足50米的4家房產中介也是鐵將軍把門。玻璃門內還貼著房地產中介協會的“誠信”標簽和“租售王”等廣告語。
這一帶尚在營業的多為大型中介,但是普遍門可羅雀,不少員工干脆在門外閑聊。
某中介經紀小譚說:“10月、11月是我入行幾個月來最困難的時候,這個月只租了2套房,但沒有賣出一套房,我們分行這兩個月賣出的二手房都不超過5套。”
記者還了解到,隨著市場行情不斷低迷,月月零單的經紀人不在少數,不少人已經自動轉行,因為中介保底工資還不夠每月的基本生活開銷。
“廣州的二手房中介并未出現大規模倒閉。”廣州市房地產交易監管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但他也表示,確實有中介在樓市冷清的情況下根據實際進行調整,一些小中介則由于成本問題不得不關門。
中介經紀潘永杰手頭有這樣的房源:藍色康園的二房一廳,放盤兩個多月,總價從160萬元直降到140萬元,仍然無人問津。
這并非個案。另外一套海珠半島花園的90平方米房源,放盤價250萬元,現在降到185萬元,也是沒人愿意出手。
這是“史上最嚴厲”樓市調控下廣州二手房成交的一個縮影。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數據顯示,從3月份開始,全市10區二手交易登記量已跌至40萬—50萬平方米的水平,10月份成交量更是跌至42.38萬平方米水平,只有今年初的一半不到,同比去年更是驟減三成。而網簽均價為7547元/平方米,比9月的7719元/平方米微降。成交量的下降導致越來越多的二手房中介入不敷出。
滿堂紅的研究報告稱,對于二手樓市的業主來說,在一手樓價已經調整的情況下,繼續在價格上僵持下去已經沒有意義,理性的選擇是“隨行就市,合理定價”。事實上,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業主意識到這一點,根據滿堂紅研究部的統計,10月份滿堂紅成交的二手住宅的平均議價空間已經達到了5.3%,是今年以來的最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