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本田工資協商:小杠桿撬動大難題
來源:城市晚報發布時間:2011-09-23
南海本田工資集體協商終獲實質性進展南海本田資方同意:為一線工人每月增加611元工資收入,比原1921元增加了32%.雖然距工會提出的880元仍有距離,但雙方目前對該協商結果均表示“滿意”。對于南海本田此次工資協商取得雙方滿意的結果,廣東省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朱明國稱贊其具有“樣本意義”。(6月26日《濟南日報》、新華網)
雖然這個協商結果,還有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依舊是怎樣贊譽都不為過。和前不久提高餐飲業薪酬的所謂“武漢模式”比起來,“南海本田樣本”才是工資集體協商模式按照其本義的第一次實質性落實。工資集體協商,讓南海本田的勞資雙方從對抗走向對話,對于如何化解勞資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樣本意義”;通過集體協商博弈,建立產業工人薪酬增長機制,對于盡快扭轉我國長期以來依賴廉價勞動力造成的不利產業格局,完成產業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具有“樣本意義”;依靠工人自己、依靠工會完成工資集體協商,并取得“雙贏”的結果,對于如何維護勞動者權益、如何落實工會職能、如何落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本身,具有“樣本意義”;用工資集體協商來保證基層勞動者分享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成果,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維護“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具有“樣本意義”。
這其中涉及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是當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焦點問題。所以其結果,任何一條單拿出來,都有著開創性的時代分量和歷史價值;所以,南海本田工資集體協商的背景、發動、過程、結果,以及其中各方所起的作用,是解決當今中國的諸多社會與經濟問題的一個微縮樣本。如此多的關鍵性、焦點性、突出性問題,在法律制度框架內通過各方理性博弈獲得解決或緩解,各方利益又都得以保障工資集體協商就像一個小小的杠桿,翹起了社會與經濟發展中諸多沉重的攔路虎和絆腳石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信號,是一個具有啟示意義的積極信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海本田樣本”告訴我們,經過30多年走到今天,改革開放到了最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各個階層之間的利益在分化,很多問題都在激烈地集中凸顯,但是只要我們有勇氣、有智慧、負責任、敢擔當,能抓住問題的核心,付出真實的努力,為了群眾,依靠群眾就像阿基米德所言,一個小小的杠桿就能撬動地球沒有破解不了的僵局,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振奮之余的遺憾,是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提出數年,直到今天才實現零的突破。在感謝產業工人的同時,在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需要深入反思的是,今天的中國,還有多少問題是真的難以解決的,還有多少問題是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去努力解決的?而真正的問題,在于擔當、在于實干,在于以公心對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