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評論:團購行業未死 銷售人才和規模是關鍵
來源:搜狐IT發布時間:2011-09-22
北京時間9月21日消息,著名科技雜志《Fast Company》最近發表分析文章稱,Facebook退出團購市場引發了人們對團購行業的擔憂,但數據顯示該行業實際上成長良好。
文章分析了Facebook退出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指出人才和規模是最關鍵的因素,但Google和亞馬遜在其他方面也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Facebook可能只是暫時擱置團購業務,未來有可能利用社交圖譜的優勢東山再起。
以下為原文:
當Facebook退出團購市場時,有人開始唱衰整個團購行業。但是教訓很簡單:團購業務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很難。這對于Groupon來說是個好消息。
Facebook八月底關閉了團購業務,引發了整個團購市場在劫難逃的流言。連Facebook都無能為力,還有誰能做大這塊蛋糕呢?
幾天后,點評網站Yelp宣布裁減一半團購產品銷售人員,然而這也無濟于事。
但是來自Yipit的最新數據表明,團購行業目前實際上成長良好。七八月間,北美市場的營收和成交業務數量都增長了9%.Groupon自身的營收增長了13%,達到1億2100萬美元。按全年估算,Groupon營收可高達15億美元。
團購行業專家的一系列談話揭示了從Facebook退出得到的更重要的教訓。傳統觀點認為,團購行業門檻很低。但是結果證明,成功運營團購網站需要很多條件,許多關鍵點很難全部做到。這為某些團購網站,包括Groupon、LivingSocial甚至是亞馬遜,提供了一種競爭優勢。
以下為獲得的啟示:
與技術無關
當然,團購網站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而出現的。沒有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就不會有團購。但是,技術只是團購興起的必要條件,而不是決定性因素,尤其是在技術已在很大程度上商品化之后。DealsGoRound是提供代售業務的網站,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彼得森(Kris Petersen)在接受《快公司》(Fast Company)雜志采訪時談到,“我只需花200美元就能從國外買到復制的腳本文件,一天之內就能搭建好團購網站并開始運營。”因此,雖然Facebook最近躋身硅谷巨頭行列,公認在這一領域頗有優勢,但是技術并不足以保證其成功。
人才是關鍵
成功的團購網站意味著做最好的交易——那些客戶感興趣,商家能獲利的交易。這就意味著可能會吃閉門羹。團購或許是第二代網絡的明星產業,但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那些上門推銷的銷售人員,就像舊式出版業過去推銷周刊或者黃頁電話簿時做過的那樣。
但這不只是對顧客脅肩諂笑、巧舌如簧那么簡單。最好的團購公司是那些舍得花大錢做細致分析,找出哪種業務會最吸引哪類客戶的公司。團購不可能一種產品老少咸宜男女通吃,也不可能只要全場五折就能吸引到客戶。對出入沙龍的顧客有吸引力的交易與熱氣球操作工感興趣的交易截然不同。這使得銷售人員愈發重要了。他們要了解顧客需求,發掘如何設置業務才能獲得最佳效果。
Groupon正是這樣做的。它雇傭了大量銷售人員。根據其修訂后的招股書顯示,截至6月30日,該公司9625名員工中,有50%(約4800人)為銷售人員。相比之下,技術團隊只有380名員工。LivingSocial并未公布其員工人數,但是過去它也曾表示,擁有大批銷售人員。
就連Yelp的轉變也說明了這一道理。表面看來Yelp在縮減,因為它裁掉了銷售人員,但是Yelp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詹姆斯?莫蘭(James Moran)并不這么認為。他告訴《快公司》,需要注意的是,Yelp安排了30人的銷售小組重點研究交易和本地廣告,并委派15個人專門研究交易,從而保證Yelp獲得的交易的高質量。
這一切都意味著,除非Facebook想要建立一個規模與Groupon相當的團購網站(它很可能不會),社交網絡中的團購交易并非唾手可得(和其他人一樣,我們在年初時也對此做出了錯誤估計)。
規模至上
Groupon最初在招股書中說明的多為不規范的會計評估:ACSOI(調整后部門合并運營利潤)。這項評估被指責忽略了營銷成本。在這方面,Groupon辯解稱,這些只是創始期間吸引客戶的費用,而不是持續性費用(因此不應用于評判公司前景)。
事實證明,如今這些初始費用確實產生了回報。七月份,Groupon與在線旅游公司Expedia合作,新推出了旅游業務Groupon Getaways.據Yipit稱,截止到八月,新業務運營頭一個月的營收達到1000萬美元。一千萬美元,開始運營僅僅一個月。莫蘭說,運營伊始便能有如此業績,只有在公司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才有可能做到。
莫蘭說,“他們無需奮戰爭取用戶。”如果換成一個新入行的團購網站來做旅游團購市場,“克服重重艱難”,最多也只能獲得這個業績的六成,還可能血本無歸。
Google和亞馬遜也有競爭優勢
莫蘭認為,大量的銷售人員和龐大的用戶基礎并不是團購業務的全部關鍵因素。Google和亞馬遜也有其他有力的競爭優勢。
Google的優勢在于它可以通過顧客的搜索內容分析其市場需求,預見其購買意向。Google就是運用了這種能力來推廣其Adwords業務,發送了大量高度相關的廣告。現在Google可以通過相同的方法來發送與顧客需求高度相關的團購。
現在相關性變得越來越重要。消費者常常討論該如何對付疲勞,其實他們并不疲于如何省錢,而是疲于從一大堆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中挑出有用的來。如果一家公司能為顧客分析大量的選擇并給出意見,而不僅僅是將所有的選擇扔到顧客面前,那么它就有競爭優勢。
至于亞馬遜,人們已經習慣在這里購物,它不需要考慮那些新購物網站所面臨的信任障礙。而且亞馬遜保存了大量顧客的信用卡信息,這讓購物變得極其簡單。所有這些都減少了結賬時存在的問題,增加了交易數量。
由此可見,雖然亞馬遜在這一領域還是新軍(亞馬遜團購在今年夏天才推出),但是未來卻一片光明。根據Yipit的消息,今年8月,亞馬遜的三個市場總共獲得了140萬美元的營收,躋身表現最優秀的網站行列。
Facebook依然將會歸來
Facebook在團購領域有著天然的優勢——社交圖譜,用戶好友的言論有著很強的廣告效應。有的時候很多人就是因為好友的推薦,才去瘋搶某一件商品。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Facebook上的團購量還不夠,無法發揮其社交圖譜的優勢。
“Groupon一般的用戶一年只參與兩次交易,”莫蘭說。“你可能在Facebook上有幾百位好友,但是只有一部分人跟你在一個城市,而這其中的一部分人才有可能跟你一起團購。因此你很少發現有好友參與團購。”
“但是當你有一半的好友在團購并且其中有人每天都在參與時,它也有可能變得很有影響力。”
所有這些意味著Facebook可能已經擱置其團購業務,但是并不表示它會完全放棄。
結論
從Facebook退出團購市場(可能是臨時退出)中人們必須認識到這樣一點:“團購并不僅僅是在Facebook側邊欄中的增加個菜單,然后就期待它像Groupon或者LivingSocial一樣賺錢。”
“要說我們大家都就此放棄團購業務還為時尚早,”莫蘭說到,“團購將改變我們在本地買賣商品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