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L首席客戶官Mike Tims:人才流動并非無益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1-09-17
人才是企業長期績效的關鍵,建立有效的策略來選擇、留任和發展更高績效的人才,企業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作為成立于1977年的老牌人才測評方案提供商,英國公司SHL通過其在50多個國家鋪開的國際網絡成為全球領先的人才管理機構,服務于全球財富500強中的60%的企業。進入中國后,SHL在為越來越多的本土客戶服務過程中,也在思考本土化的人才管理之道。
SHL首席客戶官Mike Tims對人才流動持開放態度,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人才流動是產業常態,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動是有益的。”
人才流動是喜是憂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全球各行業都遭遇人才流動的問題。這一問題同樣成為在華企業首要的業務挑戰。今年4月,國內一項《人才流動的未來》調研報告顯示,超過八成的中國雇員愿意接受異地(跨國及國內)工作機會,近五成中國雇員跨城市工作意愿較強。
過多的人才流失必然造成公司付出昂貴的代價。數據統計,一個員工離職以后,從找新人到順利上手,光是替換成本就高達離職員工薪水的1.5倍,如果離開的是核心管理人員代價更高。
不過,Mike對人才流失的情況較為樂觀。Mike以SHL公司為例,今年,此前在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MErcer(美世)任職的付權加入SHL并擔任中國銷售副總裁,此外,公司還吸納三名新的本地顧問。對于“外來和尚”SHL來說,這種人才流動加強了SHL在中國本土化團隊的力量,新聘用的人員將進一步強化經驗與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加強對本地市場的適用性。
內部選拔VS外部招聘
為了避免人才流動帶來的影響,吸納新人才成為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時下有企業通過外部招聘,也有一些企業主張自己培養。那么究竟是內部選拔有利還是外部招聘更好?
Mike表示,內部招聘對于企業的管理職位而言是最重要的來源。根據美國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有90%的管理職位是由內部招聘來填補的。
但也有分析指出,內部招聘的最大問題是“近親繁殖”,缺乏創新意識。Mike認為,“在進行員工招募時,要進行綜合考慮,平衡使用兩種方式。”
據了解,目前中國業內普遍的操作是,如果一個企業的外部環境和競爭情況變化迅速,而規模又較小,則它既需要開發利用內部人力資源,又要側重外部人力資源。而對于外部環境變化緩慢、規模較大的企業來說,從內部提拔則更為有利。從核心員工種類來看,內部招聘的重點是管理人才,而外部招聘的重點則是技術人才。
在Mike看來,選擇出能夠實現企業策略的員工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結合綜合評價過往績效指標與成功業績、當前技能與實際行為以及激勵因素、認知能力、性格特質與價值觀,將是比較全面的人才審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