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寒冬的薪酬“保衛戰”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發布時間:2011-12-20
除了購房者,一線的售樓員和房產經紀人或許是最希望開發商能降價的人。
除了售樓員,與銷售有關的諸如策劃、營銷人員,也非常期望能早日降價。因為,他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據銷售額來決定的。降價與否,成為決定售樓員等相關從業人員個人年底“荷包”的關鍵。
相比之下,高管們的“荷包”倒是沒有受到太多影響。房地產獵頭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高管們的薪酬仍然在小幅增長。只是不好看的業績表,讓他們的職位變得“高危”。對他們來說,即使降價換回了現金流,老板也不會有好臉色,因為利潤的大幅縮水幾乎是必然。
戰略
房企布局未來增長點高薪爭奪商業地產人才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人才服務中心發布的 《2010~2011年度上海房地產行業職位薪資行情報告》顯示,由于商業地產等崗位人才的緊俏,房地產行業整體薪酬的增長幅度由去年二季度的僅9.4%,上升至去年三季度的10%以上。
爭奪商業地產人才
上海知名房地產人羅淵曾在一次論壇上說過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在每年年初房企集團的動員會議上,商業地產的負責人會坐在最前排,因為“向商業地產轉型”已經被列入到了企業的戰略規劃中。但到了年底論功行賞,商業地產負責人卻只能坐在最后排。
但在年終房企工資薪酬排行榜上,商業地產負責人的薪酬卻顯著增長。尤里克獵頭顧問有限公司陳霞回復本報記者的采訪郵件稱,由于大量的開發商投身到商業地產中,導致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需求與供應仍然不匹配,這使得商業人才高管薪酬不斷看漲。
即使如此,仍然難以挖到真正有用的人才。正略鈞策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吳小燕說,由于商業地產的發展還處于培育階段,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地產頂級人才,其實不多。即使是商業地產的領軍企業萬達,距離其第一個商業項目長春沃爾瑪萬達的建成,到現在也不過區區十年時間。而一個商業項目從立項、開發到運營相對成熟,至少需要五年。
顯然,高價請來的商業地產高管很難迅速給企業帶來回報。上半年多家商業地產公司的商業地產租金回報不到1%便是很好的證明。上海同策咨詢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張宏偉說,開發商愿意出高價囤積優秀的商業人才,考慮的并不是目前如何應對宏觀調控,而是為更長遠的轉型考慮。
吳小燕說,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城市化率50%~60%左右,商業物業持有經營進入培育階段。當城市化率達到70%以上時,人口對于新房的需求趨于相對停滯,從事房地產開發難以獲得超額收益,只有持有商業地產才有可能獲得超額收益。因此,房地產企業紛紛布局商業地產,就是為了在下一個周期到來之前,占領戰略高地。目前開發商高薪挖商業地產人才,是為未來爭奪戰略制勝的核心資源。
挖人面臨風險
吳小燕表示,從她接觸過的大量地產公司來看,很多地產公司在進軍商業地產領域的時候,大多采用的是從“相對成熟”的商業地產公司或項目上挖人。但是,高薪挖來的商業高管,往往由于其本身大多僅僅經歷了商業地產的部分環節,對于商業地產的整體運作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把控力,或者經驗和能力不足。所以,這些高管,實際上在新的東家難以發揮預期作用。
而商業地產人才的基本待遇看似高過住宅地產人才,但最終的總收入也未必會比后者高。據吳小燕了解,住宅地產高管人員薪酬的很大一部分體現在年終獎、項目過程節點獎或終期決算獎等浮動收入上。而商業地產,由于其周期長,往往固定收入部分所占比重可能會比住宅地產高一些。她認為,商業地產人才的最終收入,最終還是要取決于給企業創造的價值。
人才
樓市寒冬形勢逼人員工流動率或達50%
樓市的低迷不僅讓房企的銷售遭受壓力,更讓房企員工面臨“降薪”境地。
由于業界普遍認為明年樓市形勢更加嚴峻,深圳一開發商人士預估,明年上半年房地產從業人員流動率會增加,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強的房企員工流動率也將達到20%,而資金實力較差的房企員工流動率可能高達50%.
薪資收入預期下降
每到年末,各行業員工最關心的或許就是一年來自己的收入是否增加。如果企業效益不好,不但加薪無望,年終獎也可能大幅縮水。之前,房地產行業從業人員薪水在各行業中排名靠前,高額的提成和年終獎能與金融行業員工相媲美。今年,受制于樓市的低迷行情,收入或許也將會有所改變。
2011年,受調控政策影響,全國各大城市樓市成交量大幅下跌,房企因資金回籠壓力感到“日子不好過”,而銷售提成占薪水較大比例的售樓員也感到“錢少了”。
據深圳一家人才獵頭公司的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超過40%的售樓員預計今年的整體收入將比去年下降30%~40%;而超過15%的售樓員認為,今年收入的下降幅度在10%~20%,認為基本持平的人或上漲的人不到40%.
令人意外的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有超過70%的售樓員對現在的薪酬感到不滿。與一線銷售人員普遍預期年收入下降相比,深圳一些房企高管薪資水平則呈現出平穩略漲的態勢。而深圳本土一線銷售人員(包括銷售經理、策劃人)年薪最高可達50萬元,最低也在12萬~25萬元。
“基層銷售人員與公司高管年收入差別肯定存在,但市場銷售慘淡,收入差距也會縮小。”深圳一家房地產開發商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與老板的差距比例為1:30,與總經理級別比例為1:10,民營房企的差距比例一般較小。
據悉,目前一線銷售人員薪酬基本采用底薪加銷售提成方式組成,基本工資相差不大。不過,高管之間薪酬差別相對更大,總裁級別的人才薪資差別有可能上百萬。
記者了解獲悉,房企高管底薪一般100萬元以上,比如萬科、中海等上市房企在業內是收入較高的公司,屬于第一梯隊。而民營房企如深圳星河集團、綠景集團的副總裁、銷售總監、營銷中心負責人底薪一般在50萬~100萬元左右。而一些小型民營企業底薪水平則在50萬元以下。
“總體來說住宅地產的薪資延續了以往的狀況,而商業地產是目前國內眾多地產商轉型的方向,導致商業人才競爭激烈,總體來說薪資是偏高的。”深圳尤里克顧問有限公司房地產行業人才顧問陳霞稱。
員工流動率上升
中國 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1~11月,全國商品房和住宅銷售均價分別為5474元/平方米和5096元/平方米,較1~10月銷售均價分別下降0.5%和0.7%,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6.8%和5.8%,增速繼續放緩。
盡管下半年樓市成交量逐月下降,但目前各大房企的銷售金額與去年相比仍然呈現上升趨勢,“今年地產企業高管的總體收入是小幅增長的。”陳霞認為。
由于明年將繼續房地產調控,業界均認為明年上半年房企將面臨市場“難關”。林曉華認為,明年上半年房企員工流動率會比較大,即便是抵抗市場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員工流動率也會在20%左右,較差的房企員工流動率可能高達50%.
收入
新房銷售量持續下調房企員工收入呈現分化
12月13日,搜 房網網絡人氣白皮書專供 《每日經濟新聞》獨家發布的數據顯示,包括上海在內的全國八個城市的開發商銷售員工和經紀人中的至少六成認為今年的收入會下調。
但來自上海市統計局12月初公布的一份網絡調查卻顯示,六成以上的房地產從業者預期今年的收入仍會增長。而深圳尤里克獵頭顧問公司也向記者表示,在今年這個樓市冬天,開發商高管們的平均薪酬依然可能有小幅度的增長。
房地產從業人員的 “荷包”究竟是增大還是縮水?為什么針對同一行業員工薪金的調查,得出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一線銷售人員收入普降
據統計,一線銷售人員收入受樓市調控影響嚴重。在受訪者中54%的售樓員收入出現下滑。其中15.19%的銷售員收入下降10%~20%,收入下降30%~40%的則多達39.4%.
這一數據和新 浪 樂居此前的一組調查,幾乎如出一轍,據調查,收入下降40%以上的銷售人員,占到受調查者總數的21%.同策咨詢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張宏偉認為,開發商的主要雇員構成中,大部分應該都是與銷售有關的崗位。
本報記者翻閱了世茂房地產、寶龍地產、盛高置地、蘇寧環球等公司上半年年報,并將它們與去年同期進行比較發現,盛高置地的薪酬總額較去年同期減少,寶龍地產的上半年人均薪酬較去年同期有所下調。蘇寧環球上半年新增加的應付薪酬,少于減少的,也就是說總的薪酬在減少。唯一人均薪酬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的世茂房地產,則在雇員數量上有一定數量的減少。這似乎說明行業從業者整體薪酬出現了下降。
但是上海市統計局的一組調查,卻似乎又說明整個行業多數人的收入仍然在增長。根據該機構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在“中國上海”門戶網站所進行的網上調查,61.9%的房地產(開發、管理)業受訪者表示工薪收入有所增長。
對此,寶龍地產的一位媒體負責人認為,看似反差較大的數據其實并不矛盾,一線銷售人員由于房子不好賣,收入下降較多,而管理人員降薪的并不多。他進一步解釋,房企人均收入下滑是因為人員構成發生了變化,收入較低的一線工作人員可能在公司中的比例出現了上升,這直接導致了人均收入的下滑。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尤里克獵頭機構統計的證實,今年地產企業高管的總體收入是小幅增長的,設計類、財務類、項目總經理職位人才的薪資平穩,有小幅上升,僅營銷高管薪資的獎金部分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員工收入呈現分化
略鈞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吳小燕說,在2010年和2011年年初,由于房企銷售收入的增長,從業者收入普遍增長。房企從業者的收入通常是由底薪加獎金兩塊構成,雖然今年的市場調控,讓一些公司的獎金支出有所減少,但從業者的底薪卻是較去年有所增加的。
上海中原顧問有限公司研究總監宋會雍表示,由于市場整體低迷,房企銷售提成的獎金支付比例實際上較往年有所增加。這也讓銷售能力比較強的工作人員,有機會在市場不佳的大背景下,獲取更高的銷售收入。
搜房網的統計也顯示,在上海仍然有將近15%的銷售員收入增長超過10%,其中有6.33%的銷售員收入較去年增長了30%~40%.而新 浪樂居的統計則顯示,收入上升10%以上的銷售員達到24%,其中有12%的銷售員收入增長了30%~40%.房企員工的收入正在呈現分化,其中銷售能力較強的員工往往收入增長較快,銷售能力較差的員工收入出現下滑甚至遭遇出局。
搜房網對上海以外的其他七個城市統計發現,除北京售樓員認為自己的收入無增長外,其他城市的銷售收入均有增長。庫存積壓較高的杭州,仍有六成調查者表示自己的收入會較去年同期增長10%以上。尤里克獵頭機構調查顯示,從目前各大地產公司的業績情況來看,銷售金額與去年相比仍然呈現上升趨勢,當然有部分企業的銷售業績無法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
即使出現大量關店、裁員潮的房地產中介人員的收入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搜 房網的調查顯示,年初有八成的中介經紀人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而到了年底這個比例只有75%左右。其中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最低收入階層占比較年初更減少了5%.
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銷售收入低迷的情況下,實際上開發商向房屋中介部門提供一手房銷售傭金收入卻增加到了2%.
銷售人才仍然吃香
在整體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目前各地銷售最好的,多是降價打折幅度最多的樓盤。薛建雄此前表示,上海所有銷售排名靠前的樓盤中大部分的價格都是較前期有了15%~20%的優惠。
大降價雖然會讓前期業主不滿,但迅速為房企帶來現金回流卻是不爭事實。而最開心的并不是房企的決策層,恰恰就是活躍在第一線的銷售人員。降價熱銷某種意義上意味著他們今年的獎金收入有望和去年持平,甚至超過去年。
銀億房產上海公司營銷總監王士章告訴記者,房地產銷售人員的銷售獎金僅相當于總銷售額的千分之幾,大幅降價并不會大幅減少他們的獎金收入。
但那些沒有降價的樓盤銷售團隊,卻可能面臨銷售人員流失。一家房地產公司的銷售負責人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其他房企挖墻角。因為,在其他房企選擇跌價的時候,目前公司選擇的銷售策略是延期開盤。
薛建雄告訴記者,事實上目前整個銷售團隊的流動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銷售不佳的開發商,會開出極高的價碼,吸引優秀的銷售人員和策劃人員加盟,以扭轉不利的銷售局面。尤里克獵頭機構陳霞表示,銷售業績的下滑必然導致企業老板急需有一定判斷能力,面臨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時有相應應對措施,能夠力保銷售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