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高管憑啥坐享百萬薪酬?
來源:東方網發布時間:2011-12-19
12月11日,北京師范大學發布報告稱,鑒于公司的實際業績,中石油高管薪酬存在嚴重的激勵過度。報告顯示,2011年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是110.022萬。報告稱,國企的高營業收入更多來自壟斷優勢,所以不能以企業名義業績為依據,而應該按照實際企業業績評價高管薪酬。
給予企業高管高薪酬,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產物,目的就是為了激勵管理者積極創新創造更大效益。在歐美國家,企業高管年薪百萬美元、千萬美元者并不少見,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些企業都是在充分的市場化前提下,通過不斷競爭創造財富。可是,我們的國企呢?尤其是中石油,高管憑啥坐享人均百萬薪酬?
北京師范大學的報告稱其激勵過度其實一點也不過分,想想中石油的高管們都在干些啥:除了天價吊燈、天價酒、天價名片,還有天價專車,這個財大氣粗的壟斷巨頭極盡奢華。在業務上,他們又在干些什么?除了依靠政策壟斷的優勢,就是頻頻喊煉油虧損,死死掐住油價上漲的脖子,讓民生不能喘氣。
盡管從賬面上看,中石油的利潤確實高,效益好,每年凈利潤動輒上千億,而且連續幾年蟬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但是,與此形成對比的卻是,一方面,普通民眾不得不忍受長期高油價之苦,生活成本畸高不下,另一方面,中石油利潤的33%上繳國家財政,但也獲得了國家巨額財政補貼,也就是說,中石油給國家財政帶來的收入并不理想。
這樣的一個經營狀況,高管的作用到底體現在哪里?在政策的長期扶持下,壟斷格局已定的情況下,即使換做是一個不懂經營的人,恐怕也能有此局面。試問,中石油人均百萬年薪激勵高管的意義何在?顯然,要回答這一問題,根本上需要打破目前的壟斷僵局,讓中石油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中求生存、求發展。
若在這種情況下,高管們仍能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人均百萬年薪也好,千萬年薪也罷,公眾自然不會妄加批評。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提出了國企將向兩個方向集中,即公益性和競爭性,而石油企業則被列入公益性,既然國企高管干的是公益事業,我們更不能動輒給予高管百萬元的年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