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市場化薪酬制度 探索高管員工持股
來源:證券時報發布時間:2012-03-23
昨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中國證券期貨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明確提出,下一步要積極引入市場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探索實施證券期貨行業高管和員工持股、期權、企業年金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長效激勵機制。
《規劃》是中國證監會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根據《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金融人才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結合證券期貨行業人才工作實際制定的。在總結我國證券期貨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分析面臨的形勢任務基礎上,《規劃》明確提出了證券期貨行業監管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實用技能人才4支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目標。
《規劃》明確,到2020年,按照我國資本市場法律制度和監管體系更加完善、市場深度和廣度極大拓展、金融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市場功能得到有效發揮的建設發展目標,我國證券期貨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基本接近發達國家或地區成熟資本市場水平,各支隊伍中都能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外金融領域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領軍人才;人才規劃設計、選拔培養、使用激勵等關鍵環節形成完善的政策制度體系,證券期貨行業在資本市場中的集才、育才、用才的“高地”效應整體顯現。
按照目標,《規劃》相應地提出了推進證券期貨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的人才環境優化、人才素質提高、誠信意識提升、領軍人才培養、后備人才儲備、人才國際交流、海外人才引進7項重點工程。
其中,在“誠信意識提升”方面,《規劃》明確,要把保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保護投資者權益作為市場和行業發展的根本立足點,全面加強行業誠信建設。大力對行業人才進行職業道德、執業規范和誠信意識教育;建立完善行業各類崗位職業規范,建立健全行業誠信檔案,全面加強監管,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懲處力度,采取有效機制,把誠信狀況和從業記錄作為評價和使用人才的首要依據;堅持廣泛宣傳和深入教育相結合,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形成“守信為榮、失信為恥”的行業誠信共識。
針對各項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規劃》提出了7項工作機制,包括建立健全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公共服務體系、教育培訓體系、考核評價機制、行業人才激勵機制、投入保障體系及監督檢查機制。
在行業最為關注的“健全行業人才激勵機制”方面,《規劃》明確提出,按照緊密結合工作實績、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有效激發人才活力并保障人才合法權益的原則,建立健全行業人才激勵機制。在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內部,逐步建立適當的收入分配調控機制,積極引入市場化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薪酬激勵機制的靈活性;以行業人才市場為基礎,以用人單位為主體,不斷完善行業薪酬的市場化形成機制;參照國際慣例,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探索實施高管和員工持股、期權、企業年金與經營業績相掛鉤的長效激勵機制,增強行業經營機構核心員工的穩定性,有效緩解人才流動頻繁和流失加劇問題,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證監會黨委委員、主席助理吳利軍表示,當前,制約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仍然是人才。下一步,結合行業人才規劃實施,全行業要加大人才工作改革創新步伐,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行業人才工作取得跨越式發展。一是強化行業人才工作組織領導機制。二是進一步優化行業人才發展環境。三是建立行業內專業人才管理機制。下一步,證監會將積極研究建立行業的職業資格認證和專業職稱體系,細化和深化行業專業人才管理工作,鼓勵人才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