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養老金損失23億美元
來源:上海商報發布時間:2012-03-23
不久前,日本曝出一起私人養老金委托投資理財公司涉嫌欺詐案,名為AIJ的投資顧問公司虧損23億美元,88萬日本民眾養老金中的絕大部分不明去向。與大部分資產投向國內債券的公共養老金相比,日本私人養老金由于投資限制相對較寬,存在較大風險。
公共養老金:
逾六成買國內債券
據了解,日本養老保障制度的結構猶如一座金字塔,自下而上由三個層次組成。第一層是“國民年金”,日本法律規定法定年齡段的國民均須加入;第二層是與收入關聯的“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在參加國民年金的基礎上,企業雇員和公務員等依據身份不同分別加入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第三層次是不同類型的“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企業與個人自由選擇加入。第一層和第二層由政府運營且有強制色彩,合稱為“公共養老金”,第三層稱為“私人養老金”。
從2001年度進入市場化運營以來,日本公共養老金累計收益為11.3894萬億日元,截至2010年度的最近9年平均收益率約為2.2%.
自2006年起,日本公共養老金由日本厚生勞動省監管下的“年金公積金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負責具體管理運用。
GPIF管理的60%以上年金資產是通過市場運作的國債投資,主要通過委托信托公司、信托銀行、人壽保險公司等渠道實施。GPIF所聘金融專家組成的年金運用委員會有權考察和決定受委托理財方。
GPIF有一套完整的年金管理和投資運用制度,關鍵之處是每隔一段時期根據當時的物價工資等經濟因素制定年金投資“中期目標”,以確保最安全的國內債券資產比重基本不少于60%.
私人養老金:
一半以上進入股市
據悉,AIJ主要通過偽造高回報率等方式吸引企業年金基金投資,最多時吸納的資金規模達2000億日元(合151.2億元人民幣)。而截至今年3月12日,AIJ有能力返回的資金只剩60億日元(4.54億元人民幣),其中40億日元是現金或存款,20億日元是能夠變現的海外資產。
從一開始,AIJ的主要營銷對象就是中小企業集中的“綜合型厚生年金基金”。截至2011年3月底,投資AIJ基金的84家企業年金基金中,有73家是綜合型厚生年金基金。這些基金的管理者一般不是金融和投資專業人士,而是社保和厚生專業人士,不易鑒別AIJ給出的復雜投資產品。
與公共養老金相比,日本對企業年金的投資運用限制相對較寬,由此也產生一定風險。比如,日本目前“厚生年金基金”規模約25.7萬億日元,投資比重分別為國內債券20.7%,外國債券11.5%,國內股票31%,外國股票20%.
2007年,日本當局進一步放寬委托理財投資顧問的成立門檻,從認可制改為登錄制,很快使得運營各種養老金的公司達到了數百家。但在放寬運營管制同時,監管措施沒有跟進,這也是AIJ欺詐丑聞出現的土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