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車企裁員”看汽車行業回落
來源:南方都市報發布時間:2012-03-22
昨天在QQ上,廣州某合資品牌4S店市場經理說“我們店正在裁員”,初聞頗感意外,這家店的銷量穩居該品牌廣州銷量第一,甚至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經銷商,也身陷了“不景氣裁員”的“滑鐵盧”,令人唏噓。要知道,就在兩個月前,一汽大眾27個月的工資還令坊間對汽車行業“高薪”垂涎三尺。再仔細一想,并不意外。在銷量下挫,車價下滑,利潤下跌的大環境下,開源無望,那么只能節流,小至節約用電等成本,大至裁員進而縮減人力成本。
再聯系到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兩會”,中國汽車整車行業已從國家“鼓勵類”企業中淡出,這一信號今年“兩會”進一步強化,汽車業不再是“香餑餑”了,許多汽車業代表們還是未放棄“發聲”的機會。
為自主品牌疾呼,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汽車行業協會會長、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慶洪,其提案則是“建設汽車強國,自主圖強需國家政策扶持”。
在其位,謀其政。從2010年廣汽自主品牌傳祺下線,身為中國自主品牌中的一員,廣汽也大有“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之感。曾慶洪的提案中給出的一組數據令業界頗感危機: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中跨國品牌以40%的投入,占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攫取了超過70%的利潤,尤其是中高級汽車市場,基本被外資車企占據。另外,中國整車企業超過130家,但絕大多數企業年產銷不足萬輛。
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是,曾還提出“政府要加大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及培養力度,鼓勵引進創新人才”。人才是產業之根本,2年前,筆者在巴黎采訪起亞的總設計師彼得。希瑞爾,起亞在全球銷量的提升(如去年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銷量43萬輛,進入了行業前八),這位歐洲三大設計師之一的設計語言的造就者功不可沒。而我們說了這么多年引進人才,但在一些具體環節上,并未落實到位。一位車企海歸工程師曾向筆者“倒苦水”,個人所得稅沒有減免,要辦許多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