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東中學教育學模擬試題及答案(33)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2-21 15:47:39
1.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屬于學習的現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織網
D.兒童模仿電影中人物的行為
E.了解低碳生活并付諸行動
2.“先行組織者”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
A.斯金納
B.布魯納
C.奧蘇貝爾
D.桑代克
E.班杜拉
3.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從兩個維度對認知領域的學習進行了分類,把學習分成了四類,分別是( )。
A.接受學習
B.發現學習
C.無意義學習
D.有意義學習
E.機械學習
4.中學生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上位概念來學習新的下位概念的學習模式是( )。
A.并列結合學習
B.總括學習
C.下位學習
D.上位學習
E.歸屬學習
5.學生在重現有關知識時發生困難,或重現出來的知識不是解決當前課題所必需的,其原 因可能有( )。
A.舊知識的干擾
B.已有知識結構的完備程度
C.當時的生理狀態
D.當時的心理狀態
E.知識呈現的方式
1.DE
【解析】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學習不是本能活動,而是后天習得的活動,是由經驗或實踐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學習都將引起適應性的行為變化,不僅有外顯行為的變化,也有潛在的個體內部經驗的改組和重建,而且這些變化是相對持久的。因此,答案選DE。
2.C
【解析】先行組織者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因此,答案選c。
3.ABDE
【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從兩個維度對認知領域的學習進行了分類:一個維度是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另一維度是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系,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因此,答案選ABDE。
4.C
【解析】當新知識在概括程度上低于認知結構中原有知識(新知識從屬7:113知識)時,這種學習稱為“下位學習”,即自上而下的學習。因此,答案選C。
5.ABCD
【解析】重現知識有困難,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1)舊知識的干擾;(2)學生已有知識結構的完備程度;(3)學生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因此,答案選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