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工薪調查報告:地產業收入增長最明顯
來源:東方早報發布時間:2011-12-06
上海統計局發布市民工薪調查報告:逾四成受訪者認為2011年收入有所增長
12月5日,上海市統計局發布《上海市民工薪收入增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稱,逾四成受訪者認為2011年工薪收入比去年有所增長,其中房地產(開發、管理)業、制造業和IT業的受訪者工薪收入增長最為明顯。
根據《調查報告》,仍有16.3%的受訪者表示收入有所下降,下降的主因是企業利潤下滑,甚至虧損。
《調查報告》的結論是,“2011年市民工薪收入增長總體形勢好轉,市民預期工薪收入增長的比重比去年提高12.6個百分點。”
《調查報告》建議,要加快建立市民工薪收入增長長效機制,“基本工資的增長應充分考慮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確保市民收入增速高于CPI增速”。
據介紹,此次調查,系上海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近期在“中國上海”門戶網站進行的一次網上調查,共收到問卷2039份,剔除非上海地區IP地址和非工薪收入群體的問卷后,獲得有效問卷1692份。
外企員工收入增幅較高
調查顯示,今年上海外企員工工薪收入增長面較大,且漲幅高于國企、民企。
外企受訪者中,65.5%表示2011年工薪收入有所增長,26.3%表示與去年基本持平,另有8.2%表示有所下降。
民營企業受訪者中,有47.7%表示工薪收入有所增長,37.1%表示與去年基本持平,15.2%表示有所下降。《調查報告》分析,企業經營狀況好轉、最低工資標準線提高、企業一線熟練操作工“招工難”等,是民企員工工薪收入增長的主要因素。
國有企業受訪者中,有44.9%表示工薪收入有所增長,37.2%表示與去年基本持平,17.9%表示有所下降。
地產業收入增長最明顯
按行業劃分,房地產(開發、管理)業、制造業和IT業的受訪者工薪收入增長最為明顯。
調查顯示,61.9%的房地產(開發、管理)業受訪者,55.1%的制造業受訪者,51.6%的IT業受訪者表示工薪收入有所增長。其后依次為批發和零售業(47.2%),交通運輸、倉儲、快遞業(43.7%),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43.4%),建筑業(41.3%),金融業(32.8%),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娛樂等行業(30.6%)。
低收入群體增收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16.3%的受訪者反映工薪收入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6.5%表示降幅在10%以上。《調查報告》分析,2011年以來,企業資金壓力增大、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造成部分企業利潤下滑,甚至虧損,使部分員工工薪收入水平下降。
在表示工薪收入下降的受訪者中,有33.8%認為是企業不景氣,13.1%認為是崗位變動,12%認為是工作不穩定,6.9%認為是加班加點減少,1.1%認為是請假等原因。此外,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反映,自7月1日實施社保新政后,外來人員由繳納“綜保”支出轉為繳納“城保”支出,導致稅后收入下降。
調查還顯示,工齡較長的人群收入增長相對較慢;低收入人群工薪收入預期增長比例較低。稅后月工薪收入在兩千元以內的受訪者表示,今年工薪收入預期有所增長的僅為28.9%.《調查報告》分析,“收入越高的人群其收入增長面也越大,而低收入人群增收主要依靠政府托底,特別是收入在最低工資線附近的人群,受企業效益影響增收比較困難。”
相關閱讀:上海統計局:收入增速應高于CPI
《上海市民工薪收入增長調查報告》建議,目前,低收入群體的工薪收入增長主要依賴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在最低工資線附近的低收入群體增收困難,政府應有針對性地制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及各類低收入群體工薪收入增長標準。
上述報告還列舉了三大建議:
加快建立市民工薪收入增長長效機制,優化工薪收入結構。具體而言,基本工資的增長應充分考慮物價上漲、生活成本上升等因素,確保市民收入增速高于CPI增速;要使收入增長與企業績效掛鉤;通過提高工齡工資在工薪收入中的比重或實行工齡工資累進制的方式,提高工齡在15年以上的群體的工薪收入水平;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制定差別化崗位工資標準及增長水平,明確工資增長的上、下限。
加大收入分配的調控力度。具體而言,要特別重視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工資增長指導線的調控。“目前,上海企業工資增長指導線僅對國有企業指導或約束力較強。”
完善集體協商的工資分配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