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員工保障方案再惹爭議 集體協商有名無實

來源:中國企業報 發布時間:2011-12-06

  “不滿意,肯定不滿意!”蘭州百事銷售員小趙日前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口氣中充滿怒氣。

  說完,小趙還反問記者:“換了是你,你會滿意嗎?”

  小趙是蘭州百事的一名普通銷售員,進入百事還不到一年,前不久也加入了蘭百的維權行動。讓她不滿意的是,如果按照百事公布的“員工保障方案”,她頂多也就賠一個月工資。

  繼11月14日百事中國各地發生員工集體維權事件、百事大中華區總裁孟可仕11月24日在致員工的信件中透露將制定“員工方案”后,11月30日晚,《中國企業報》記者通過百事內部人士獲得蓋有“百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章的“員工保障方案”文件。

  據記者深入調查了解,大多數員工對此方案表示不滿意。個中原因,除了對方案本身不滿意,還對之前“康百聯姻”的突然出臺耿耿于懷。

  對此,法律界和評論界人士表示,百事維權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由于我國法律法規中涉及集體協商的內容并不多、可操作性不強,增加了勞資雙方的對話難度,否則糾紛可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保障方案新鮮出爐

  百事公告稱,因聯盟計劃所涉交易為境外股權交易,不涉及灌裝廠法人地位及股東變化,根據《勞動合同法》,聯盟計劃并不影響灌裝廠同員工的勞動關系,因此公司并無法律義務和責任支付員工補償金。

  轟動全國的百事員工維權事件終于有了進展。

  自11月4日“康百聯姻”以來,百事中國旗下瓶裝廠的員工,以交易并未得到員工同意且員工未得到提前通知等為由,以停工等方式“維權”并要求百事進行補償。

  11月30日,百事“解決方案”終于出爐,《關于正式員工保障方案的公告》與全國24家百事可樂瓶裝廠、近3萬名百事瓶裝廠員工見面。

  “我們都收到了相關郵件。”小趙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聽說這份方案發到了每一個員工手里。”

  記者獲悉,在百事的公告中,百事首先聲明,“因聯盟計劃所涉交易為境外股權交易,不涉及灌裝廠法人地位及股東變化,根據《勞動合同法》,聯盟計劃并不影響灌裝廠同員工的勞動關系,灌裝廠同員工的勞動關系將依法按照現有勞動合同約定繼續履行,因此公司并無法律義務和責任支付員工補償金。”不過,百事出于“責任感”和“工會意見”、“員工意見”,制定了這份保障方案。

  記者從上述公告中得知,百事可樂為員工出示了三種解決途徑:

  一,員工可繼續留在公司工作,以往服務百事的年限繼續累積,繼續履行現有合同,一切照常。

  二,對聯盟有疑慮的員工,可在交易完成后,獲得對百事以往服務年限支付補償的方案(補償標準參照法定的經濟補償金標準),同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對公司心存疑慮,不愿留用的,可在拿到補償后離開。

  三,對聯盟有更多信心的員工,可在交易完成12個月后,獲得對百事以往服務年限支付百事標準的經濟補償金的方案,繼續履行勞動合同。但未來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將重新開始計算;不愿意留用的,可在拿到補償金后辭職。

  《關于正式員工保障方案的公告》還再次承諾,灌裝廠的現有員工將獲得為期兩年的聘用保障。員工的崗位、薪酬、待遇等勞動合同條款將維持不變。

  百事內部人士向記者介紹,方案總的來說就是兩個方面的,一是工齡延續,沒有補償;二是工齡買斷,然后自己決定是去是留。

  上述公告還顯示,“以上內容只是原則,具體的操作將按公司屆時頒布的實施細則執行,并且整個計劃取決于整個方案所需法律程序的完成(包括政府部門、公司董事會等相關方的批準)。”

  方案最后還表示:員工的工作保障問題是此次聯盟計劃中公司最關心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公司希望上述方案可以打消員工對于聯盟計劃的顧慮,并希望所有員工在聯盟計劃后均能繼續留任,與公司共創更輝煌的未來。

  12月1日,百事可樂中國區公關總監樊志敏在郵件中向媒體表示,“對于我們已超出勞動法規定要求的方案,我們已收到了來自員工代表和工會的積極反饋。”

  百事員工態度各異

  對保障方案持不滿意、無所謂等態度的員工、管理者均存在。自公告發布后,已有以成都百事維權和蘭州百事維權自稱的微博發帖稱,其所在地的職工代表會已經否決了百事可樂的員工保障方案。

  據《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對百事《關于正式員工保障方案的公告》,最直接的利益相對方百事員工對補償標準的反應則是態度各異,持不滿意、無所謂等態度的員工、管理者均存在。

  在采訪中,有百事員工向記者稱,“百事按勞動法最低標準賠償,估計全國所有員工用上億就能搞定,頂多一年利潤的20%.”“百事一年在中國濃縮液賺取數十億甚至百億,這次拿一個最最低的標準賠員工,這可是為你打拼幾年甚至10多年的員工。”“11月4日不說賠償,等著你們鬧,如果不鬧,一毛錢都不賠,大鬧多賠,小鬧小賠。現在就是小賠。”

  還有員工反映,“我的底線是N+6,沒有這個,消極怠工。”“不能接受,堅決不同意。”“N我不滿意。還是繼續維權吧!”“現在拋出一個沒有細節的方案,目的在于CNY(China new year即中國年,指年末到年初百事可樂做的一檔促銷活動),目的是讓大家穩住不要鬧,之后商務部通過了,也就生米煮成熟飯,到時候細節隨便他解釋。所以大家一定要放松,一是繼續聯系媒體和通過各種渠道反饋大家不滿意,二是消極怠工,爭取N+6和法律意義的協議。”

  不過也有員工稱,“我承認我接受了。再鬧下去沒任何實際意義。”“估計過完年很多人都要找后路啦,只能過完年走人。”“其實說實話, 百事一分錢不給你, 你也沒招。”

  “我不滿意,可是不滿意又有什么辦法呢?還想繼續干的就在這好好干,不想干的就準備拿錢走人了,畢竟法律上不支持我們。”小趙向《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特別是一些來得久的同事,7年、10年以上的,現在年齡不上不下的,上有老,下有小,在百事以外,不好找工作呀。”

  采訪中還有百事員工向記者表示,“百事公關部的人為什么不向媒體公布賠償的細節,是怕叫專業人士找出弊病嗎?”“這不是談判!是百事單方面的方案!勞資雙方不對等。很難看出誠意。”

  自公告發布后,已有以成都百事維權和蘭州百事維權自稱的微博發帖稱,其所在地的職工代表會已經否決了百事可樂的員工保障方案。

  據記者了解,此前全國多地的百事可樂員工提出的補償方案中,呼聲最高的是“N+12”財務補償,即將百事以往服務年限數加上12,最后乘以員工的月平均工資以計算補償金額。而這“12”,被員工視為是一種違約經濟賠償金。而百事的“解決方案”,則被視為僅僅是“N”的財務補償方案,與百事員工要求差距較大。

  而與百事員工的激烈反應不同的是,百事在公布方案時所作出的“聲明”提及“公司并無法律義務和責任支付員工補償金。”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律師趙占領表示,如果只涉及股權收購,不是資產收購,員工所簽勞動合同的主體沒有變化的話,勞動合同還是繼續有效的,其實不涉及補償的問題。而《勞動合同法》也規定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企業名稱、投資人等變化不影響勞動合同的繼續履行。

  趙占領還表示,百事是有權選擇是否答應員工訴求,百事之所以在此事件上做出讓步與員工集體維權有關。不過,也正由于這種操作并不違法,因此就有了被惡意利用的可能,“如甲企業為了不想補償,惡意制造一起并購,由乙并購甲,但乙幾乎就是個空殼,然后沒過多久倒閉了,員工也會因此受到牽連甚至得不到補償,或者乙企業以制定一些比較嚴格的考核、考勤制度,找理由辭退員工”,“在并購中的企業員工要有這方面的維權意識。”

  這,也正是百事員工此前的擔心。

  集體協商缺陷之痛

  百事中國員工、百事與康師傅應以集體協商解決問題。百事中國員工在覺得百事中國將經營權出讓有可能侵害自身權益時,可以通過正當方法維權,如通過集體協商談判等渠道解決問題。

  在勞資問題專家、廣東勞維律師事務所主任段毅律師看來,企業并購活動中向員工支付補償是一項國際慣例,“國外并購活動中,工會不達成基本意見,并購不能完成。”

  段毅指出,國家也并沒有相關法律規定,在企業并購時期要給員工多少補償。在國外是通過談判來實現員工利益。恰恰因為沒有法律規定,這種做法可能會被效仿:在并購過程中,無論是哪方面的老板,都必須就并購本身的員工問題作為一個重要條款來考慮。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系主任姜穎指出,“涉及公司經營層面,尤其是外資企業的合并、分立問題,勞動者這邊話語權不是很大,從法律上來講找不到話語權根據。”

  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宋一欣表示,百事維權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隨著中國經濟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未來類似事件會越來越多。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無論“康百聯姻”最后結果如何,百事員工爭取自身權益的行為,都將給未來的外資并購產生深遠的影響。

  縱觀此次百事員工維權事件的前前后后,在“康百聯姻”前,多方有效和及時的溝通尤為重要。康師傅“并購”百事可樂,雖然是企業層面的事情,但也要顧及員工的情緒與利益。然而,百事卻違反一般常理,沒有和自己的員工進行充分、必要和有效的溝通。

  事實上,在《中國企業報》記者的采訪中,許多百事員工都認為,此次百事將中國區經營權出讓,侵害了職工的權益,百事中國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賠償責任。另外在并購案消息發出之前,員工完全不知情,知情權被侵犯,因此有了“我們被百事出賣了,我們沒有得到基本的尊重,我們一定要維權到底!”

  發生糾紛并不可怕,對話是處理員工與企業糾紛的上上之策。而在百事員工維權之后,百事并沒有和員工進行及時理性對話,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勞資雙方的緊張關系。

  有評論指出,百事中國員工、百事與康師傅應以集體協商解決問題。百事中國員工在覺得百事中國將經營權出讓有可能侵害自身權益時,可以通過正當方法維權,如通過集體協商談判等渠道解決問題。反之,如果采取不正確維權方式,有可能對自己的權益造成其它傷害。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要化解糾紛、消除隔閡,最重要的還是要依靠良好的法律機制來解決。但從目前來看,我國法律法規中涉及集體協商的內容并不多、可操作性不強。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勞資雙方的對話難度,否則糾紛可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在這一點上,百事員工維權事件是最值得企業反思的。

  “半年多,商務部批下來也過完年了吧,有合適的機會就走,沒合適的機會就另做打算吧。”小趙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說。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人力資源考試輔導資料

人力資源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对白 | 最新亚洲第一AV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aⅴ天堂 |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手机字幕大香视频蕉 | 午夜亚洲在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