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高管大“換班”人事調整引“動蕩”

來源:經理日報發布時間:2011-11-01

    在2011年上半年的一波高管離職潮后,李寧有限公司的危機并未結束。近日,副總裁兼CPO(首席產品官)徐懋淳、政府及對外公共事務部總監張小巖亦獲確認離職。李寧公司到底遇到了什么問題?外界無法預知,這是李寧公司3年調整期中人事動蕩的尾聲,還是新一波余震的開始。

    高管大“換班”

    2010年6月底,考慮到依賴開店擴張的橫向增長在人力成本及店租飛漲的背景下不可持續,李寧公司主動開啟品牌重塑,推出新標“Make the Change”(讓改變發生)的品牌新Slogan.但擠壓的大量舊標產品庫存、未能理順的渠道商整合,都讓公司訂單同比持平乃至下降。李寧調整的3年期由此拉開序幕。

    而半年多后,業績不佳讓CMO方世偉、COO郭建新、Lotto(樂途)事業部總經理伍賢勇等公司核心高管陸續離職。

    這亦被認為是2005年李寧公司前任總經理陳義紅離職后,公司歷史上第二次人事“地震”。

    雖然同樣都是業績不佳,但與陳義紅不同,此波高管離職遠沒有陳義紅離開時的那般“溫情”。

    在李寧為陳義紅舉行的歡送酒會上,兩人都喝得大醉。李寧公司獨立董事王亞非,將之描述為“兩人胸前被酒水浸濕,抱在一起熱淚盈眶”。

    現在,值得李寧本人開酒相送的高管越來越少。方世偉和徐懋淳屬于“空降兵”,且均為短短兩年內即在李寧公司內部“連升三級”,被擢升至副總裁;郭建新、伍賢勇和張小巖倒均為李寧“舊部”,但顯然,張志勇不是李寧。

    作為李寧公司行政總裁,此前在接受專訪時,張志勇曾提出“成大事者不煩”、“做小事者不怠”、“帶兵者不善”的觀點。

    “不善”,當然就是該動刀的時候不能手軟。

    在業內人士看來,2010年6月以來,徐懋淳主政下的產品設計開發,至少在服飾的新銳、時尚感上頗合公司目標;而張小巖作為總裁助理,長期分管李寧的政府公關及企業傳播,因公司業績不佳遭致負面新聞頻出,總需要有人來為此擔責,尤其是7月份曾有報道直指張志勇的“用人”之失。

    “公司內部CXO(如CEO、COO、CMO等)級別的高管,除了張志勇外,已經悉數調換。”一名李寧員工說。

    分權與集權

    2011年10月14日,在宣布公司組織架構調整之時,李寧公告同時宣布了盧寧的任命和徐懋淳的離職。

    按照新的職能分配,COO盧寧將“統籌李寧品牌銷售總部與各銷售大區、產品及供應鏈三大業務板塊”。同時,鞋產品總經理和服裝/配件產品總經理,亦“向首席運營官匯報,統籌產品規劃、設計開發及生產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對照李寧公司近年高管職能變遷的事實,實在讓人喟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在李寧公司內部,“空降兵”方世偉和徐懋淳都屬于“連升三級”。

    2007年,方世偉作為戰略市場總監自奧美加入李寧,2009年即被擢升為公司CMO,2009年底,方更被任命為李寧品牌重塑的統籌者;而徐懋淳亦是因為公司在2009年設立了CPO一職,才由服務品類的產品負責人一躍而為副總裁、CPO.

    而為了充實CMO的職權范圍,張志勇在CMO的職位下設立了一個嶄新的職能部門BI(Brand Initiative,品牌戰略規劃部)。BI的設立旨在解決李寧品牌和產品的規劃問題,不僅要全程管控品牌的生命周期,還要統合公司的品牌戰略、運動營銷戰略和產品戰略,用張志勇的話說,就是BI部門要能畫出一張完整的品牌地圖。

    而BI部門空降的5位高級總監分別領銜五大品類(羽毛球為后加入),其與COO、CPO的轄權多有交叉。

    簡而言之,BI等設立之后,原本歸屬COO統籌的產品規劃被兩位空降的CMO、CPO及5位高級總監分流。

    這期間,張志勇與郭建新的關系可想而知。

    而在方世偉和徐懋淳們因為種種原因被證明不成功而陸續離職后,原COO郭建新人亦遠去,張志勇新選聘的盧寧重新“集權”。

    事實上,在公司組織架構調整的名義下,除了這條“明線”,張小巖所在的部門亦在公司內部輾轉流離,成為“伏筆”。

    知情人透露,約一年前,因為換標不成功,感受到來自市場銷售的巨大壓力,張志勇將自己分管的公共事務部和信息技術系統劃歸CFO鐘奕祺分管,張小巖及信息技術系統總經理張峻由向張志勇匯報改為向鐘奕祺匯報。

    而因為鐘主要在香港,半年后,這兩個部門重歸張志勇直管。但僅僅一個月左右,郭建新離職,張志勇兼任COO,兩個部門的直接決策人再次成為鐘奕祺。

    公共事務部向CFO匯報的直接后果是,李寧公司的市場、產品營銷和企業品牌傳播分屬張志勇及鐘奕祺決策,溝通成本明顯上升。

    張小巖離職后,公共事務部的主要職能亦一分為二,財經公關及企業傳播業務劃歸新CMO,政府公關留在原部門。

    而對于具有跨部門協調職能的BI歸屬及工作方式調整,目前仍未見定論。

    奧運年危機

    財報數據顯示,作為國內挑戰李寧行業領軍位置最為強勁的公司,安踏2007年將此前一年與李寧公司近20億元的銷售差距成功縮小至10多億元,而該財年,安踏的利潤僅比李寧少0.07億元。

    面對身后緊追的安踏,張志勇任內可能最為致命的戰略失誤之一是,2008年底,安踏以一個遠沒有外界認為那么高的價格成為了中國奧委會(COC)的戰略合作伙伴。

    來自晉江某體育用品品牌的離職高管稱,安踏獲得COC贊助資格的4年合約價約為4億元,這一價格與此前廣為傳播的6億元乃至8億元差別頗大。

    而相較之下,一度因價格過高而決意退出COC競標的張志勇,卻在此后以高價簽約了NBA球星巴郎。戴維斯及NBA新秀埃文。特納。

    令人遺憾的是,曾在NBA決賽階段創造“黑八”奇跡(即第八名淘汰第一名)的戴維斯長期受困于傷病,如曇花一現般毫無巨星氣象;特納則表現平淡無奇。

    當然,戴維斯等的身價遠沒有COC簽約價高,但4年內COC參與的國際賽事有十余項之多,包括國內收視率超高的夏季奧運會。李寧公司將此等品牌躍升臺階的良機交予安踏,實在令人費解。

    盡管一直在公開露面和致員工的信中,號召全體員工要支持張志勇和管理層,李寧所采取的舉措亦很難讓人確信張志勇依然高枕無憂。

    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是,在陳義紅、張志勇等的協助下,李寧積累了自己的百億元身家,但2010年8月底,快意節能有限公司(后更名為“非凡中國”)宣布了三項交易:以快意節能新股及可換股票據,收購李寧公司30.9%的股份;以4億元收購從事體育推廣業務的非凡中國;以7億元收購沈陽工業園項目。

    但是,曾經的消息是,2011年9月1日晚間,非凡中國公告稱,該一收購事項“不再進行”。

    這是否可讓張志勇更為安心于李寧公司的轉型、重塑?外界無法獲知更多實情。但內部人士的說法是,該一收購未獲通過的關鍵是香港證監會未予放行。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人力資源考試輔導資料

人力資源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综合狠狠丁香五月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AV变态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 | 亚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