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計劃”收官 奇瑞路虎人事架構初定
來源:經濟觀察報發布時間:2012-03-23
傳聞了近兩年的奇瑞捷豹路虎合資計劃,終于在上周得到當事方的公開承認。
3月21日,奇瑞汽車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躍與捷豹路虎首席執行官施韋德博士(Dr. Ralf Speth)聯合發布聲明稱,奇瑞汽車與捷豹路虎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的計劃已達成協議,奇瑞汽車和捷豹路虎雙方計劃以股比對等的形式建立合資公司。
目前,奇瑞離成功合資捷豹路虎只差發改委一紙批文。按照雙方已經達成的協議,奇瑞和捷豹路虎雙方計劃以股比對等的形式建立合資公司。協議內容包括:生產捷豹路虎品牌車型以及合資自主品牌車型,生產配套的發動機,銷售合資公司生產的汽車產品,建立研發中心等。
上述協議內容與媒體此前陸續曝光的信息較為吻合。不過,由于政府審批這一關仍然在進行中,有關雙方達成協議的具體條款和內容目前尚未披露。“如果過早披露,難免會有逼宮發改委之嫌。”消息人士對此評論道。
接近奇瑞的知情人士上周告訴記者,盡管發改委對合資項目的批文仍未下達,但奇瑞已經就合資公司的組建未雨綢繆,至少在合資公司的人事架構上已經確定,未來合資公司將由中方高管任董事長,外方高管出任總經理。
在此之前,已經有媒體援引常熟市地方政府官員的消息稱,奇瑞與捷豹路虎合資項目已就導入多款產品計劃達成一致,并就未來數年常熟工廠的產能規劃做出了明確的預判。不過這些提早曝光的信息并未獲得當事方的確認。
“捷豹路虎在B級以下平臺上沒有很好的技術儲備,而這正是奇瑞的強項。在油耗和排放標準日益嚴苛的背景下,捷豹路虎需要的是擴充現有產品線,以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知情人士披露,奇瑞這么多年的產品儲備,也一定會在合資企業未來的產品規劃上有所表現的。
“阿波羅”對接“地平線”
在經歷了前期艱難的拉鋸戰后,奇瑞與捷豹路虎的合資項目突然峰回路轉。是什么原因讓捷豹路虎在中國的既定投資計劃,從一開始的謹小慎微到如今的雄心勃勃?
兩年前,捷豹路虎只想投資1億英鎊(約合10億元人民幣)在華投建一個年產5萬輛的組裝廠,而最近媒體曝光的合資項目規劃則顯示,雙方擬總投資175億元啟動合資項目,其常熟工廠將在2015年達到8萬輛產能(最終形成18萬輛),生產兩款路虎攬勝車型、一款合資自主品牌車型以及一款全鋁車身的捷豹車型。
在位于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未來資產大廈25樓的捷豹路虎中國總部,由捷豹路虎全球派駐到這里的數位高管組成的談判代表“獨享”一個秘密會議室,在這里他們已經為一個代號為“地平線項目”(Project Horizon)的絕密商業計劃堅守了長達一年多時間。
與代號為“紅”(Red)的中國某家汽車企業的合資談判,早在去年底就已經圓滿收官——雙方不僅在諸多關鍵條款上達成了一致,而且簽訂了一份詳盡的合資項目協議。由于前期納入備選的合資談判對象眾多,捷豹路虎的“地平線項目”組干脆用顏色來標記不同的談判對象。
知情人士上周告訴記者,代號為“紅”的談判對象就是奇瑞汽車,而捷豹路虎內部被稱為絕密的“地平線項目”,就是在中國尋找合資伙伴實現本地化生產的投資計劃代號。在300公里外的安徽蕪湖奇瑞總部,與“地平線項目”組對接的,是以朱國華為組長率領的“阿波羅項目”(Project Apollo)組。
“在奇瑞內部,大家都知道‘阿波羅項目’組的人是干嘛的,從命名上可以想象這個團隊承擔的使命有多么重大。”知情人士上周向記者披露,奇瑞是為迎接新一輪合資浪潮而組建“阿波羅項目”組的,不過“阿波羅項目”并不是專為與捷豹路虎的“地平線項目”對接而設立,此前與富士重工談判斯巴魯合資項目,也是由“阿波羅項目”組代表奇瑞負責對接。
中方人事架構初定
盡管奇瑞-捷豹路虎合資公司已經箭在弦上,但在人事架構的搭建上股東雙方已經先行一步。
“由于股東雙方是50%對50%持股,合資公司將套用目前奇瑞和觀致汽車‘董事會+經管會’的組織架構模式,而數位中方高管目前已經到任。”記者上周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兼汽車工程研究總院院長陳安寧,將出任奇瑞與捷豹路虎合資公司董事長。
按照股比對等的原則,在合資公司董事會高管名單中,奇瑞和捷豹路虎將派駐同等數量的高管任職董事會,這點毫無懸念。這與同樣按照對等股比組建的觀致汽車頗為類似,在后者的董事會名單中,奇瑞和代表外方的以色列集團,就分別派駐了三位董事。
記者了解到,“海歸”出身的陳安寧兩年前才加盟奇瑞,此前陳曾在福特汽車公司效力20余年,先后出任福特汽車全車業務總監和福特嘉年華全球項目總監。2008年長安福特導入新款國產嘉年華時,陳安寧就曾擔任主管嘉年華國產改進工作工程師職務。
此外,還有消息稱,陳安寧曾在效力福特期間,有在捷豹路虎相關項目中從事研發工作的經歷。不過,這種說法尚未得到陳本人的確認。不過,這種猜測卻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這位技術出身的高管能在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中擔任中方“一把手”這樣的要職。
“陳總為人低調謙和,技術背景深厚,做事有魄力,也深得領導賞識。”奇瑞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陳安寧加盟奇瑞時,恰遇捷豹路虎合資談判啟動,他本人就曾率隊參與談判。2010年8月,他被尹同躍委以重任,出任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兼工程研究總院院長,擔負起了奇瑞研發體系變革的重任。
而在經管會層面,前期負責合資項目談判的奇瑞-捷豹路虎項目負責人、原奇瑞汽車戰略規劃部部長朱國華,因在合資項目中立下汗馬功勞,則被擢升為合資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出于平衡管理權限的原則,經管會中總經理一職則由外方擔任。
記者了解到,朱國華在奇瑞汽車先后擔任采購部部長和戰略規劃部部長等職務,因積極參與了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的談判,并在短時間內使該合資項目取得重大突破而獲得提升。在擔任合資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后,朱國華的頭銜也從部門主任提升為總經理助理。
除了提升內部高管,奇瑞還積極引進“外腦”充實合資公司的中方高管團隊。原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總經理胡俊已經確認加盟奇瑞,并在奇瑞-捷豹路虎合資公司中擔任“銷售副總監”,配合正職身份的“老外”做好國產新車的銷售工作,實際上就是中方負責銷售的“一把手”。
沖刺審批難關
上周,奇瑞對外發布的一紙新聞通稿,將外界關注的雙方合資計劃的大致框架首度曝光,也為最近一年多以來雙方拉鋸式的合資談判畫上了休止符。而奇瑞選擇在此時向外界公開與捷豹路虎“訂婚”,至少意味著雙方對該項目在未來出現變數的可能性,已經做過充分評估。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不確定性可能只存在于政府審批這一個環節。
去年8月,工信部公布了《乘用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征求意見稿)》。從今年起開始落地的《規則》明確:新建汽車生產企業投資將不得低于8億元,要建立產品研究開發機構,且投資不得低于5億元,新建投資項目投資總額也不得低于20億元,其中自有資金乘用車、重型載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應包括為整車配套的發動機的生產。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捷豹路虎當初希望只投資1億英鎊在中國設廠的計劃會“碰壁”。而據媒體援引常熟當地政府發布的消息稱,奇瑞-捷豹路虎合資項目擬總投資175億元,將包括一個整車廠和一個發動機廠,該工廠計劃在2014年7月正式竣工投產。
“雙方將按照相關的程序開展進一步的工作。”在奇瑞官方發布的消息中,合資項目審批沒有可以對外公布的時間表。接近奇瑞的知情人士上周告訴記者,由于捷豹路虎在涉及“政策紅線”的各類硬性條款上都積極配合,雙方對現有合資方案能否盡快通過政府審批均持樂觀預期。
另據記者了解,股東雙方對于依托現有合資計劃,在中國展開全方位合作抱有更多期待。有坊間分析人士認為,“出于盡快獲得政府審批的考慮,奇瑞與捷豹路虎合資項目必須打破常規,甚至顛覆傳統意義上的整車合資模式。要不然,政府會覺得這樣的合資項目可有可無。”
有消息稱,為了加快政府審批的節奏,兩輛可能是匹配了奇瑞自主研發的動力總成的路虎品牌“試裝車”,已經于本月中旬運抵北京。分析人士猜測,奇瑞和捷豹路虎股東雙方此舉,意在向政府主管部門展示雙方堅定未來在技術合作上的決心和誠意。
“我們的目標是發揮兩家公司在品牌塑造、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制造工藝及本土市場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為中國用戶提供最先進、高效、融匯前沿科技的產品。”在尹同躍和施韋德聯合發布的聲明中,雙方做出了上述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