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摩根掀人事地震:投行副總裁周俊等集體離職

來源:理財周報 發布時間:2011-11-07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平安證券投行集體跳槽余波未了,第一創業證券(一創)控股的“第一創業摩根大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一創摩根)近期掀起人事地震。

    9月30日才獲得證監會保薦機構資格批復的一創摩根,投資資格在手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一場“人才災難”猛然來襲。

    11月初,理財周報記者從投行圈內多個渠道獲悉,剛剛開業僅4個月的一創摩根,“投行人走了一半”。離職的人中,包括原一創負責投行業務的副總裁周俊、明星保代艾民、姜杰等一大批“頂梁柱”。

    “都不愿意轉去一創摩根”

    11月初,一名北京投行圈人士主動問記者,“一創摩根最近走了很多人,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一名準備離職的一創保代直言:“大家都不愿意轉去一創摩根,原來投行部一半人都選擇離開了。”一創某早前離職的保代也證實,一創摩根“確實走了很多人”,“負責投行業務的一創副總裁周俊也走了,新東家是上海的摩根士丹利華鑫”。

    2011年7月,一創摩根正式開業,一創投行99名從業人員,按照常理應全部轉入新公司工作。按照多方知情人士的說法,約四五十名投行員工已經、正在或者計劃辭職。

    2011年10月12日,北玻股份一則《關于更換保薦代表人的通知函》已經有所暗示。公告顯示,一創摩根原保薦代表人艾民先生、陳作為先生因工作變動未在一創摩根任職。

    這已不是今年一創的首份更換保代通知。7月18日,塔牌集團發布公告稱,一創保薦代表人姜杰因個人工作變動原因,不能繼續擔任其持續督導保代。姜杰的離開,距一創摩根正式開業僅7天時間。

    不斷出現的“異數”似乎預示,一創的命運或因一創摩根的誕生而改寫。

    2010年12月,一創摩根注冊成立,注冊資本8億元,一創持股66.7%.為避免合資公司與總公司同業競爭,協議規定,一創將整體剝離投行業務并放進新公司。

    2011年7月11日,一創摩根正式開業。一創董事長劉學民擔任一創摩根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由從中金公司回歸摩根大通的貝多廣擔任。按照規劃,一創99人的投行團隊將整體平移到新公司,其余人員為市場招聘和摩根大通委派。彼時,一創高層對于新公司寄予厚望。一創總裁錢龍海希望,這家擁有國際背景的合資投行,能成長為一家受人尊敬的投行。

    “投行業務是第一創業最核心也是最具競爭力的業務,將其移至一創摩根將嚴重削弱一創本身的實力。”深圳某長期接觸投行的人士表示。“合資投行一般管理都很嚴格,本土投行人士并不適應。此外,合資投行在中國水土不服,承攬項目往往沒有本土的給力。”

    本報了解到,一創投行部許多員工對一創摩根前景并不看好。一創某投行人士在與理財周報記者談到此事時恍然大悟,“有很多保代以項目沒有完成為借口沒有平移到一創摩根,現在想來這些都是借口,這些人可能早就有了辭職的打算。”

    于是,諸如周俊、艾民、姜杰、陳作為等眾多一創投行精英相繼選擇離開。中國證券業協會資料顯示,姜杰已于8月26日正式入職湘財證券;熟悉艾民的知情人士則透露,“艾民將投奔深圳的世紀證券,任總裁助理一職”;一創收購兼并總部董事總經理陳作為,“因為他和艾民合作過碧水源、北玻股份等項目,兩人很可能一起投靠世紀證券。”

    軍心不穩。即便是“被迫”轉入一創摩根的投行人員,也有可能只是短暫潛伏。“有很多人想走,只是還沒找好去哪,先騎驢找馬。”一創知情人士說,“據我了解,近期至少還有5名投行人士準備離開一創摩根”。

    “投行的關鍵是人。艾民和姜杰都是第一創業投行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們自己走就算了,還帶走自己的團隊,最可怕的是產生跟風效應。一創摩根非全牌照,只能做證券的承銷和保薦業務,保代們都離開了,整個公司哪有不垮的道理?”北京一名投行人士憂心忡忡。

    IPO一次性過會率僅55%

    11月3日下午的北京,天空灰蒙,小雨淅瀝。理財周報記者造訪金融大街甲九號樓八層的一創摩根。

    大廳左手邊是一創北京辦事處,對面便是一創摩根。工作人員介紹,一創北京辦事處現有員工20余人,自己不清楚一創摩根現在多少人。

    記者到時,一創摩根業務部門和行政部門都在開會,偶爾有人從一創摩根的會議室里出來,也都是行色匆匆、面帶愁容。相比而言,一創北京辦事處的員工則悠閑得多。

    “兩點鐘開會,本來說四點半結束,但到現在也沒有結束的意思。”一名從會議室出來的行政人員很無奈。其時已近6點,天色已黑。

    11月4日上午9點40分,記者接到一創摩根梁姓女士的電話。梁女士表示,“一創投行部的人,除了個別人因個人原因離職外,大部分都來到了一創摩根。” 其還聲稱,“公司目前項目儲備較多,以貝多廣為核心的團隊穩定”。

    “他們(一創摩根)現在的壓力肯定很大。除了人才流失外,之前一創投行的業績就不怎么樣。”上述北京投行人士表示。

    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2006年至今的五年時間,一創共向發審委申報IPO項目18個,其中一次性拿到批文的項目10個。一次性過會率僅55%.這一成績,大大低于去年全年的IPO過會率82%,甚至低于今年史上最低過會率10月的77%.

    一創未獲通過的12個IPO項目中,有4個上會遭否,另有3個被取消審核、1個被暫緩表決。4個被否項目在2006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各有一個,分別是榮盛發展、麥杰科技、脈山龍信息和保隆汽車。

    2006年項目上報,一上會就被否,一年后被取消審核,輾轉反復,榮盛發展才得以上市。有投行人士說,“取消審核”不同于上會直接被否,意味著公司需要補充資料才能挽回上市,第一次上會被否,第二次被取消審核,很可能是保薦人并沒有盡到責任,資料準備不夠完備。

    也許一創可以將榮盛發展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解釋為意外,但另外幾個項目與其脫不了干系。2010年1月15日,一創保薦的浙江阮仕珍珠招股書涉嫌造假,被證監會臨場取締;2010年5月17日,一創保薦的脈山龍信息因為涉嫌虛假出資被證監會否決;2010年6月10日,松德包裝在上會前一天因涉嫌合同造假等被臨時取消審核;今年7月,一創保薦的保隆汽車涉嫌關聯交易等,又一次被發審委否決。

    合資券商集體困局

    一創摩根的開門不利,并非孤例。理財周報今年9月份就以《瑞銀“杯具”折射合資券商困局:6家今年IPO零蛋》為題,初探合資投行的困局。

    從1995年中國內地誕生首家合資券商中金公司算起,合資券商已在中國蟄伏了整整16年。目前中國國內共有11家合資券商,約占券商總量的1/10.但這批基本上以投行為單一主業的合資券商們,近幾年多數仍在微利甚至虧損邊緣徘徊。

    此前,理財周報還以《揭秘瑞銀黑屏事件》為題,報道過合資券商瑞銀證券保薦的比亞迪、龐大集團業績大幅下滑的事件。

    一創的今天,不由讓人想到“短命”的合資券商——長江巴黎百富勤的昨天。

    長江巴黎百富勤在2003年籌建期間,就由巴黎百富勤董事總經理傅廷美牽頭。而就在開業前夕,傅突然離職。此后不久,該司業務主管鄭達祖、CEO黃灌球等專業人士也先后離職。2006年3月,巴黎百富勤中國聯席主管蔡洪平,帶著十多人的投行團隊轉投瑞銀集團。

    類似危機似乎要在一創摩根身上復制。合資券商究竟病在哪里?

    “控制權爭奪引發利益糾紛,使合資券商內耗很大,”北京某合資券商投行部的王先生說,“中外雙方都想掌握控制權。雖然按監管規定,合資券商的外資比例不能超過1/3,中方是大股東,但合資券商大多由中方派董事長,外方派總經理。以外方管理方式為主,加之文化上的差異,雙方在溝通和決策上很容易產生分歧,從而走上爭奪控制權和利益的道路,上演一幕幕‘離婚’悲劇。”

    “合同說怎么分,就該怎么分。我只能說,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契約精神很重要。”華英證券董秘華鑫曾告訴理財周報記者。

    一創摩根作為合資券商,它的文化在本土處于弱勢。“在內資券商待慣的人不太能適應合資券商的文化。”前述長期接觸投行的深圳人士表示,合資券商在中國市場地位不高,背景不夠硬,缺乏央企、政府資源,拉大項目并不容易。

    “相比合資券商,作為專業人士,我更傾向于市場化成長型的券商,承做民營企業項目。”一創某離職人士心跡坦露。 

糾錯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人力資源考試輔導資料

人力資源考試輔導課程報名入口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视欧美亚洲日本 | 日本免费在线看AⅤ视频 | 亚洲sss无整片在线播放 | 在线点播亚洲日韩国产欧美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五月天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