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見過如此嚴格的樓市貸款政策。當4月17日國務院以“國發〔2010〕10號”為名正式下達時,北京樓市的投資投機勢力就開始紛紛掛出賣單,而上海樓市在3月“大陽春”之后,陡轉直下,重現觀望情緒。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在“問責制”逼迫下,對抑制高房價的手段也逐漸強硬。有樂觀者估計,此輪政策后,房價下調20%至30%完全有可能
部分泡沫擠壓出局
新“國十條”規定,對貸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應大幅度提高,具體由商業銀行根據風險管理原則自主確定。
市場人士認為,新“國十條”比此前的政策更加嚴格,第三套以上住房將可能停止貸款的規定,使很多依靠貸款購房的客戶很難再獲得大量的資金。《通知》還指出,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如此嚴格的貸款政策實屬罕見。
中原地產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杰對記者說:“據我所知,目前投資和投機需求對市場看淡且極為謹慎。而按照市場規律,新政出臺后成交量會不斷下降,須經過3到6個月的擴散期,市場價格才會有明顯松動。”
“精確制導”打擊游資
有輿論稱,目前北京樓市的炒房比例已經接近四成,并且日漸成為高房價的主要推手,因而多數條文都直接劍指炒房投機者。特別是“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首次提出限制異地游資炒房。
國巨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孫飛認為,目前導致樓市泡沫膨脹迅速的原因主要是由投資和投機需求所衍生,剛性需求的聲音已經被基本封滅。“目前針對投資和投機需求,國家已經使用了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貨幣信貸政策。而另一關鍵手段——稅收政策也正在制定中。如果以現有政策依然無法將樓市價格穩定,那么出臺個人住宅消費稅則是必然的。”
這位一貫堅持“精準調控”的市場研究者認為,如果一線城市依然無法形成穩定的市場價格,那么則應該采取精準調控手段。“例如,針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個人多套購房信貸采取一定的貨幣手段。”
有媒體援引市場人士分析稱,如此嚴厲的政策下,北京等大城市房價將停止上漲,其中部分郊區房價年內有望下調20%至30%.“現在已有很多購房者再度觀望,約有一半炒房客近期開始拋盤,北京的成交量將下滑三成左右。”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秘書長何琦4月18日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北京市場所出現的拋單具有價格下行趨勢。“而新政策所擠壓的虛高價格是自今年年初至今的泡沫,由于房地產市場對中國經濟所起的支柱作用,國家不允許其大起大落。”
高端樓盤接受考驗
自從14日新政嶄露頭角,投資客所拋售項目多集中為中低檔樓盤,而較穩定的高檔樓盤卻未有明顯變化。中原地產華北董事總經理李文杰告訴記者:“本次調控對高端樓盤的影響會比較明顯。因為受到投資和投機影響,高端樓盤的價格過高。而很多改善性需求的目標樓盤都為高端項目,由于新政的壓制范圍涵蓋了改善性需求,因此很多高端項目將會被波及。”
曾多次接受記者采訪的北京資深樓盤投資者通過電話告訴本報,“我準備出手的基本都是中檔套型。高端項目我沒有掛出。”這位投資客的理由是,高端項目之所以被稱為“高端”是因為具有高等投資價值。“我可以等待合適時機把高端物業賣給更有錢的人,比如香港人,還有定居北京的外國人。”他認為,目前不斷拋盤的賣方都是中級或者低級投資人,“就是那些在用銀行信貸炒房的人”。
孫飛認為,由于目前國內樓市價格過高,甚至導致投資和投機需求也停止建倉。那么有實力的開發商就會引入海外需求。他認為,“走出去”營銷不僅意味著市場的拓寬,也意味著客戶更加高端,需求更加苛刻,更意味著北京的高端樓盤將真正與國際同行“同臺競技”,這些都對項目的品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北京的高端樓盤能否經受住國際市場的考驗還需時間的檢驗。
目前的調控更嚴格的檢驗在于“誰才是真正的高端樓盤。”孫飛認為,“在本輪調控中,真正的高端樓盤可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這意味著其項目具有高附加值,高端物業管理,高等功能區等。”如果一些樓盤以“高端”為幌子進行高價銷售,那么必將在本輪調控中受到嚴重壓制。而真正高端項目因其具有高投資性,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政策影響
“問責制”倒逼地方政府
“建立考核問責機制,對穩定房價、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不力,影響社會發展和穩定的,要追究責任。”4月17日,國務院的一紙通知,“問責制”仿佛一把利劍,懸在了地方政府頭上
土地:“價高者”未必得
整治房地產市場當然要從源頭——土地開始。
4月16日,北京市國土資源局推出一系列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的新舉措。新舉措將進一步弱化投標價格因素,“綜合條件最優者得”取代“價高者得”的評標方式出讓商品住宅用地。
此外,北京市還將試點“不設評標委員會”的招標方式、“限房價、競地價”及“限地價,競政策性住房面積”的方式。此后,“限地價,競政策性住房面積”的出讓方式也將在北京試點。
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告訴《國際金融報》,招拍掛的土地出讓方法哄抬了地價,導致地王頻出。“雖然不再價高者得,但開發商可能會通過其他一些不正當手段拿地,比如賄賂官員等,實際拿地成本不一定會下降。”
征稅:保有稅或破土先行
首當其沖的是個人住宅消費稅。日前,有消息稱,重慶已獲國務院批準操作征收“特別房產消費稅”。
據媒體報道,目前《房地產稅暫行條例》已經由財政部稅政司著手修訂,或將在近期內公布,在重點城市試行。財政部的思路是希望先在不開征新稅種的情況下,對大戶型、非自住高檔住宅保有環節征收稅費,以控制樓市投資。
“稅收手段正在成為調控房價的一個重要經濟手段。通過在房地產的交易、保有環節開征房地產稅,將提高房產的持有成本和風險,抑制購房投機。”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住房消費稅實施初期,對一般的消費性住房不考慮實征,而在管理上很容易認定的獨立別墅、豪華公寓則將先行實征。
供給:擴容中小套型商品房
在加足馬力打擊開發商以及投資客的同時,增大住房供給也是必要的手段。日前,北京、甘肅、天津、河北不約而同地把擴容中小套型商品房建議提上了議事日程。
河北省提出要加快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開發建設,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其開工建設、上市銷售。緊隨其后的還有近鄰天津、北京。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各地大規模推中小套型商品房,非普通商品房比例逐漸減少,未來對非普通商品房征稅的可能性就加大了。
上海:買家觀望 炒家恐慌
不少二手房業主擔心市場重新陷入觀望,已經要求盡快掛牌出售,更有業主主動調低掛牌價格,將原本轉嫁給下家的稅費后“到手價”改為“成交價”
繼國務院4月14日發布“要求銀行實行更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后,17日國務院正式發文對調控樓市再出重拳,致使不少投資客陷入恐慌,而部分原本打算買房的購房者紛紛打起了退堂鼓。
買家再現觀望
昨日,記者致電上海多家中介公司詢問近幾天的成交量,多數工作人員表示,成交量較3月以來有明顯下降。浦東的一家中介公司葉小姐對記者表示,“這一輪的新政肯定會對購房者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少購房者將會重回觀望期。”上海明立中介公司負責人呂先生告訴記者,往常周末時,找房源和看房的人是最多的,而這個周末顯得有點“安靜”,來電話咨詢和看房的人少得可憐,新政出臺似乎又將市場拉回到了“寒冬”。
隨后,記者也采訪了多位近期原打算置業的朋友。“連續出臺新政,接下來還可能有重磅政策出來。”昨日,一位姓秦的朋友興奮地在網上發消息給記者。原本打算年初購房的她,一直都沒有痛下決心出手,她對記者說,“終于等來機會了。”
炒房客陷入恐慌
被稱為“炒房客”的李先生手上擁有著6套房之多。對于近幾天連番出臺的收緊政策,陷入恐慌的他連連表示,“不能再玩了,國家動真格了。”長期短線炒房的李先生表示,手上的多套房子都是通過按揭方式買下來的,通過房價的一波波漲勢賺了不少錢。在目前狀況下,李先生坐不住了,“如果房子長時間賣不出去,要多還很大部分月供,利潤就很少了,而要是長期被套牢,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同為“炒房客”的吳小姐則較為冷靜,她手上有3套房子,2套自住,1套純投資。她對記者表示,“我是長期看漲上海房價的,拋不拋還要觀望一段時間。”
據記者通過多家中介了解,近幾日不少二手房業主擔心市場重新陷入觀望,已經要求盡快掛牌出售,更有業主主動調低掛牌價格,將原本轉嫁給下家的稅費后“到手價”改為“成交價”。
但大面積拋盤還未發生,據幾家中介公司表示,“近期所在公司的賣家大規模拋售的現象還未出現,新政效果有一定的滯后效應。”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可能有個別投資機構存在集中拋盤的現象,大范圍內全面拋盤目前為止仍未出現,新政的效果至少要在1個月之后才會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