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期貨從業資格法律法規:金融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來源:中大網校發布時間:2013-01-15
一、金融期貨的定義
所謂金融期貨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產品作為標的物的期貨交易方式。
二、金融期貨的產生
(1 )外匯期貨
二次大戰行將結束的1944年,西方主要工業國家首腦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
了會議,創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布雷頓森林協議,每一美元幣值相當于
1/35金衡盎司黃金含量,并規定各國的中央銀行將在本國的貨幣匯率與美元含金
量掛鉤,將匯率波動范圍限制在上下各1%之內,這就是所謂的固定匯率制。 1973
年布雷頓森林系崩潰,浮動匯率制從此取代了固定匯率制。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CME )隨即著手組建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 ),并于1972年5 月16日正式
推出英鎊、加元、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墨西哥比索及意大利里拉七種外
匯期貨合約交易。
(2 )利率期貨
20世紀70年代,低匯率政策的負面效應目漸顯露出來,嚴重的經濟滯漲局面
以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最終崩潰,使全國的經濟政策紛紛改弦更張。與放棄固定
匯率制一樣,控制匯率、穩定利率不再是金融政策的重要目標,更為重要的是控
制貨幣供應量。利率不但不是管制的對象了,反而成為政策著意用來調控經濟、
干預匯率的一個工具。利率管制的取消使利率波動日益頻繁而劇烈,利率風險日
益成為各經濟主體、尤其是各金融機構所普遍面臨的一個最重要的金融風險。正
是這種背景下,利率期貨應運而生。1975年10月,CBOT推出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利
率期貨合約——政府國民抵押協會抵押憑證期貨合約(GNMA)。它的成功引起了
一系列新的利率期貨品種陸續登場。其中重要的有:3 個月后的1976年1 月,IMM
在弗里德曼的發起下,推出的90天期的美國國庫券期貨合約;1977年8 月,CBOT
又推出了美國長期國債期貨合約;1981年7 月,IMM 、CBOT及紐約期貨交易所
(NYSE)同時推出的美國國內可轉讓定期存單期貨交易。更為重要的是1981年12
月IMM 推出的3 個月歐洲美元定期存款合約,因為它不僅僅是創設了一種新的且
以后一直非;钴S的利率期貨品種,更重要的是它是在美國首度采用現金交割的
期貨合約,正是這一傳統期貨業發生革命性變化的新舉措,為后來股指期貨的出
現鋪平了道路。
(3 )股指期貨
20世紀70年代,西方各國經濟告別了自戰后以來持續20多年的“黃金”階段,
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和金融雙混亂時期。在經濟危機和金融混亂的雙重壓力下,
股市危局頻頻出現,接二連三的暴跌都給股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如何創造一個
適宜股市的避險工具自然而然的提到了議事日程。看到了市場的需要,堪薩斯市
交易所(KCBT)在經過深入研究、分析之后,在1977年10月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
委員會(CFTC)提交了開展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報告,并提議以道。瓊斯的“30
種工業股票”指數作為交易標的,但道。瓊斯公司斷然拒絕了KCBT的要求。因而,
KCBT轉而尋求標準。普爾(S&P )指數公司合作。然后S&P 已經與芝加哥商業交
易所(CME )在討論這方面的構想。最后KCBT找到了Armold Bermard & Company,
并以它的價值指數作為期貨合約的基礎交易工具。但由于管理權的問題沒有得到
CFTC的批準。直到夏德——約翰遜協議中明確規定股指期貨合約的管轄權屬于CFTC.
該協議在1982年美國國會對CFTC認可時得到通過成為法案。1982年,CFTC終于同
意股指期貨合約交易,由于 KCBT 最早提出申請,所以也首先被核準。2 月24號
KCBT就推出了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的交易。緊隨著NYFE于5 月6 日也推出了NYSE
綜合指數期貨交易。CBOT于83年8 月與美國股票交易所(Amex)達成協議,采用
他們編制的主要市場指數(MMI )為標的指數,推出了自己的指數期貨合約。
(4 )股票期貨
股票期貨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個期貨品種,盡管從絕對量來說并不是很大,
但增加的幅度極其可觀。在美國,有組織的以個別股票為交易對象的期權交易早
在 1973 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成立后就開始了。1981年夏德——約翰遜
協議為股指期貨的創新掃清了障礙,但禁止單一股票與狹基股票指數的期貨交易。
然而,在美國以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從20世紀80年代末起,北歐一些交易
所開始推出股票期貨,之后陸續有10多家交易所推出了股票期貨合約。其中主要
有澳大利亞悉尼期貨交易所、瑞典期貨交易所(OM)、芬蘭赫爾新基交易所、英
國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 )等。2000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2000
年美國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取消了以往對證券期貨、期權合約的禁止性規定。
不久,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和芝加哥期貨
交易所(CBOT)新聯合發起成立一個取名為One Chicago 的新交易所,該交易所
于2002年11月8 日正式開始交易,主要交易品種為單個股票期貨交易、狹基股票
指數期貨交易及交易所基金交易。
三、金融期貨市場的發展與繁榮。
各類金融期貨在美國逐次誕生后,大受市場歡迎,其交易量呈現出飛速增長
的態勢。
1979年澳大利亞的悉尼期貨交易所(SFE )推出了90天銀行匯票期貨交易;
1983年又推出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普通股價格指數(ASE )期貨交易。
1982年9 月30日,歐洲第一家金融期貨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
(LIFFE )開張,1984年5 月又推出金融時報——證券交易所100 種股票價格指
數期貨交易;1987年5 月,還推出了日本國債期貨。
1984年1 月,加拿大多倫多期貨交易所(TFE )推出多倫多證券交易所300
種股票價格指數期貨交易。
1984年9 月,新加坡政府將原來的新加坡黃金交易所改建為新加坡國際金融
交易所(SIMEX )隨即推出了3 月期歐洲美元利率期貨和德國馬克期貨;兩個月
后又推出了日元期貨; 1986 年9 月,SIMEX 又推出日經225 指數期貨,首開交
易國外股指期貨。
1985年10月19日,日本的東京證券交易所(TSE )推出10年期日本政府債券
期貨; 1988 年7 月又推出了20年期日本政府債券期貨;同年9 月,大阪證券交
易所(OSE )和TSE 分別推出日經225 指數期貨交易和東證股價(TOPIX )指數
期貨交易。
1986年2 月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 )推出NOTIONAL概念債券期貨合約,
6 月又推出90天國債期貨合約;1988年8 月,又推出了CAC40 股票指數期貨合約。
1986年2 月巴西商品期貨交易所(BM&F)推出IBOVESPA股票指數期貨;1987
年4 月,又推出美元期貨。
1986年5 月,香港期貨交易所(HKFE)推出恒生指數(HSI )期貨交易。
四、金融期貨的特點
(一)有形商品和金融產品的差異
商品期貨合約的標的物是有形的商品,金融期貨合約的標的物是無形的金融
工具或金融產品。
(1 )在商品期貨中,同一種商品之間會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品質差異。在
金融期貨中卻不存在這種麻煩,因為對同一金融品種而言,必定是高度同質的,
因而彼此之間的價值是相同的。
(2 )有形商品的耐久性或易保存性較差,時間一長,有形商品會因質量變
化而自然貶值。金融產品則幾乎具有絕對的耐久性和易保存性。
(3 )有形商品的特性決定了即使完全相同的商品在不同地區會有價格差異,
這種價格的差異主要由運輸成本所決定。而金融產品卻基本上不存在運輸成本。
(二)金融期貨的特點
1.交割具有極大便利性
2.交割價格盲區大大縮小
3.期現套利更容易
4.逼倉行情難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