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如何留住醫學人才
來源:健康報發布時間:2012-03-09
3月8日,中國醫師協會邀請參加本次兩會的部分醫衛界代表委員,就醫學人才流失問題進行座談。座談會上,代表委員們不但直言人才流失的種種問題,還從醫學教育的角度為培養好醫生支招。
吸引優秀學生讀醫科
“要解決醫學人才問題,首先要吸引優秀的學生來讀醫科。”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大學副校長熊思東介紹,目前的情況是,好多醫科院校都被并入綜合性大學,導致很多好的學生并不是因為自愿報醫學專業。
熊思東拿復旦大學舉例:“在這所學校里面,醫科錄取線不會很高,也不是最好的專業。很多學生都是因為更好的專業,比如說金融專業、國貿專業、法學院、新聞學院錄取不了被迫轉到醫學院。一開始專業思想就不是很穩固,一旦放開修讀轉專業的機會的時候,醫學院校的學生轉專業最多。”為此,熊思東建議控制招生、培養規模。“搞清楚到底需要多少人,而我們有多少醫學院校,兩個數據要對接上。”根據中國醫師協會提供的資料,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每年錄用12萬人,而醫學院校畢業生則高達52萬人。
卓越醫師項目要推廣
“現在醫學生都是上課記筆記、考完了到臨床還要重新再學。醫院不滿意、學校不滿意,教育方式要進行改變。”熊思東認為,要適應醫院對醫生的需求,要明確哪些是應該到醫院里面做的,把前期、后期搞清楚。“現在是該學校做的學校做不好,該醫院做的,醫院也不愿意去做。所以有多少好的醫生也是問題。”
熊思東認為,創新教育機制很要緊。他介紹,現在有的學校開展了卓越醫師計劃,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醫師教育永遠是精英教育,不可能是大眾化的教育。在平均升學率超過15%的背景下,如何進行精英教育?這是醫學院應該考慮的問題。”熊思東建議大力推廣卓越醫師的項目。把培養卓越醫生定位在一是要有扎實的基礎,二是要有關懷精神和人文素質,三要多進臨床。“也許我們整個教育改革很困難,但是我們對一個醫師的培養,特別是在醫學院里面,我們搞一個卓越醫師計劃,還是有能力把它做好的。”
“985”高校應取消七年制
對于熊思東的分析,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副院長孔北華表示贊同,他進一步建議,在“985”高校(國家跨世紀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應盡早取消醫學生七年制教育。
“現在,衛生部和教育部已經確定了5+3的體制,即5年院校教育加3年畢業后的住院醫師培訓。我認為5+3應該成為醫生培養的主流。”孔北華說,考慮到中國有13億人口,很多的病治不了,還需要培養醫學家。而負責培養這些醫學科研人才的“985”高校應該盡快取消七年制。“這樣,要么是5+3,面向臨床;要么八年制,培養在未來高層醫療機構做醫學家的人才。”
應開展訂單式培養
關于醫學人才流失,熊思東憂慮的另一個現狀是,醫學院校培養盲目性過大。
“我們不知道這些學生到底去了哪里,是去賣藥,還是去做傳銷?我們還是要明確,我們培養的目標是什么。”因此,他認為應加強培養的針對性,“比如說有些醫院,我們可以有一些定向的培養,為某些醫院進行培養。醫院可以提出相應的要求,缺什么樣的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而不是泛泛的,學校閉著眼睛培養學生,學生蒙著眼睛碰市場,醫院瞎子摸象地去招學生。”
住院醫師培訓不宜“一刀切”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眼科醫院副院長孫豐源指出,在畢業后教育方面,近幾年推行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在試點中發現了很大問題,表現為兩個“一刀切”。“一是時間‘一刀切’,本科生通過3年規范化培訓,就可以拿到研究生學歷,但目前看在很多地區,不管你是本科、碩士、博士,都要經過2年到3年的培訓。二是培訓內容‘一刀切’,沒有充分考慮到培訓內容和這個畢業生今后從事的專業是不是完全符合。比如,一個外科醫生要不要培訓檢驗科的課程?再如,內科系統有十幾個亞?疲總亞專科輪轉時間只有兩周,還沒來得及熟悉又走了,這兩周時間不就浪費了嗎?”
孫豐源說,因為輪轉者不是培訓單位的人,培訓單位不發給輪轉者工資,也不需要對其負責,在制訂輪轉計劃、考核機制等方面都不到位,只是走形式。“住院醫師專業化培訓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怎么落實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應該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制度,而不是直到讓一代人受了損失以后再去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