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層密集表態: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來源:新華網發布時間:2012-03-09
核心提示:“完善工資制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兩句話引起網民強烈關注,聯系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的“最低工資年均增長13%以上、職工工資年均增長15%、‘十二五’期間職工工資翻番”規劃,網友發出了這樣的期盼:這些順應民意的惠民“漲工資”改革目標,如何才能落到實處、逐步縮小收入差距?
中央密集表態: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抓緊制定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資制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GDP下調,工資還漲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調低到7.5%,8年來首次低于8%.在這種狀況下,工作會不會更難找?工資還有希望再漲么?收入差距能再小點兒么?
我國要努力實現職工工資每年增長15%,這樣在“十二五”期間就可以力爭實現職工工資增長翻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在全國勞動關系工作會議上透露了這一消息。
高層密集表態“漲工資”
2010年4月2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提出的2010年重點改革任務中,深化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被置于突出位置。
國務院轉發的國家發改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將收入分配改革列入了工作重點,表示要研究調整和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2010年6月1日,第11期《求是》雜志發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題為《關于調整經濟結構促進持續發展的幾個問題》的文章,文章中李克強指出,應更加注重就業和勞動報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以此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重要突破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11年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且將此放在“加大改革攻堅力度”的總領下,可見中央對此事已下定決心。
“十二五”規劃看民生:漲工資 給誰漲 誰給漲 怎么漲
“十二五”我國將深入推進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不久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獨立成章,這在五年計劃及規劃中尚屬首次,綱要同時提出了“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每年增長7%以上”的預期指標,增幅高于“十一五”規劃所確定的5%.也提出“十二五”我國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13%以上,然而“十二五”規劃綱要如何詮釋收入增長?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工資上漲應該而且能夠成為一種趨勢,其中的關鍵是,究竟誰應該率先實現翻番?以各地競相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為背景,希望讓低收入者先漲一步成為趨勢,由此顯然需要稅收政策讓利于民、為企業減負以藏富于民等相關配套措施為保障,因此屬于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還有很多。
勞動局建議漲工資 多少老板會聽從?
漲工資是企業與政府的共同責任,需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需要政府提供原動力支持。只有企業與政府責任到位,才能讓普通職工漲工資的愿景變成現實,讓整個社會受益。
漲工資,怎么漲——
“十二五”規劃綱要規定“按照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平等協商確定、政府監督指導的原則,形成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和企業經濟效益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增長機制。”
如何打消漲工資的三大顧慮
三大質疑直接干擾著分配制度改革的進程,使有關部門在出臺相關工資增長機制的法律政策時“投鼠忌器”。
漲工資如何實現?中國百姓收入倍增著眼三大路徑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各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減稅方案醞釀出臺 直接惠及千家萬戶,加強工資協商 制度保障勞動者收入提高
如何讓幸福感和工資一起漲起來
當我們工資收入的漲幅總是跟在CPI漲幅屁股后面緊趕慢趕,我們自然會感覺工資漲了,但比以前更不經花了,我們期待的幸福感也隨之打了折扣,注了水。從這個角度來說,不但要讓工資漲,而且還要讓幸福感隨著工資一起漲。要做到這一點,一方面需要提高職工的工資收入,另一方面需要控制CPI的漲幅。
兩會委員建言“漲工資”
全國人大代表宗慶后——
工資的“提低”事實上應該和“控高”相結合,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領域的公平性,調控部分國企高管過高薪酬和某些收入過高行業的工資水平過快增長,努力縮小收入差距,防止居民收入“倍增長”成為統計上的“被增長”,避免惠民政策成為“紙上畫餅”。
如果一味地要求增加職工的收入,提高企業的用工成本,只“加壓”不“減負”,很多中小企業利潤微薄,事實上難以承受,這對實體經濟也是一個打擊。政府在為職工“漲工資”的同時,也要給企業在稅收、物流等方面減減負,保護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東華大學教授嚴誠忠——
惠民政策提高了百姓的期望值,要讓這樣的期望轉化成為實實在在的幸福,不僅僅是數字絕對值上的增加可以解決的。要提高職工工資,更要減少居民工資“毛增加”和幸福感“凈增加”之間的差值,不要讓CPI綁架了百姓的幸福感。
全國人大代表康厚明——
職工收入提升是整個收入結構調整的一部分,政府能掌控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公共部門的人員收入,因此要防止“政府能掌握的部分漲,而私營企業不漲”的現象,應通過推行勞資雙方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等強化“體制外”職工工資制度的健全和落實,以免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全國政協委員楊元慶——
作為拉動內需、保持經濟持續健康增長以及促進民生的重要一環,我國應從法律法規的角度進一步完善薪酬體制,促進各行業漲工資實現制度化、常態化。
網民熱議“漲工資”機制 “倍增長”不能“被增長”
在門戶網站上超過160000名網友參與有關如何減少收入水平差距的調查顯示,22.6%的網友認為應提高工資標準、并設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工資”漲得雖快,卻也跑不贏CPI.不少網友認為,雖然在過去的一年間自己的收入有所增長,但是“增長感”卻沒多少,高企的CPI“偷”走了自己的幸福感。還有網友擔心,體制內職工能受益于政策,但體制外職工就被“遺忘”。
“工資翻番”的話題引發了網民的熱議,網友對此表示歡迎,但更多的是表達了擔憂,認為工資上漲一定要以穩定物價為基礎才有意義。
我的工資誰說了算
全國總工會關于職工收入的專項調查中顯示,208家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兩成職工5年間從未漲過工資
不同年代第一份工資咋花 50后只留2元零花
北京白領抱怨在北京月收入7500元仍沒有安全感,不少網友紛紛在微博上支持該觀點,稱普遍存在一種“焦慮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