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領報酬超白領不足為奇
來源:重慶日報發布時間:2012-02-14
新春剛過,各大城市的招聘會正如火如荼上演。綜合各場招聘會的情況來看,一些藍領崗位的薪水,已經超越了白領崗位。
據媒體報道,北京建筑行業農民工的月收入,一般在5000元左右,而許多公司的文員,月薪不過4000元;在深圳,許多制造企業為保安、普工等崗位開出了3000-4000元的月薪,而對于大學應屆畢業生,企業只給出了月薪2500元左右的待遇。
中國社科院去年底發布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一現象:近兩年,中國藍領崗位的薪資水平上漲了50%左右。而一般白領崗位,由于大量應屆畢業生的涌入,導致薪資水平“原地踏步”。兩種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許多城市出現了藍領收入趕上或超越白領的情況。
面對現狀,不少小白領感嘆“情何以堪”,并認為藍領報酬趕超白領實在讓人有些難以接受,是腦體倒掛。
真是這樣嗎?
企業招工與個人求職,都是市場行為。既然如此,當然應該由市場說了算。求職者的報酬是他們的價格,而價格的高低與漲跌,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時候,供求就成為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為什么如今會出現藍領報酬追上甚至超過普通白領呢?在用工存在缺口的大背景下,存在相當程度的結構性缺工現象,而其缺口又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服務業。相對來說,企業對于普通白領的需求量就遠不如對普工的需求量。如此一來,一向被白領們看不上眼的藍領報酬逐年遞增甚至超過白領“身價”,其實是再正常不過。
再看一看發達國家的狀況,我們不難發現,藍領報酬趕上白領,在那里也并不鮮見。
在加拿大,清潔工有著極高的待遇,清潔工和圖書管理員、市政府服務人員同屬“市政工人協會”,待遇豐厚。一個普通清潔工的時薪在30加元上下,年薪約12萬加元(1加元約合人民幣6.57元,折合人民幣78.8萬)。體力勞動者的高薪,導致一些在中國看來司空見慣的小服務,在加拿大成為“高貴享受”,請人通一次下水道花費數百加元是平常水平。
在美國,采礦是高收入職業,甚至超過了警察。據媒體報道,美國一名普通警察的年薪約為3萬美元,而礦工年薪約4萬美元。幾年前,美國弗吉尼亞州因大規模采礦,一名普通礦工的年薪高達5.5萬美元,吸引了眾多年輕人成為礦工。
發達國家的部分體力勞動者高于普通白領的主要原因,是其所從事的往往是高風險或很多人不愿意干的工種,如礦工、石油工、清潔工等,均是如此。
實際上,在歐美國家當中,高學歷人群也并非都成為白領,也有很多高學歷者成為了體力勞動者。以制造業聞名于世的德國,就有不少大學畢業生離開校園后,還要再到專業技校“回爐”,最后成為專業技術工人。
反觀中國,高等教育學歷已不再像當年那樣稀少,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人群甚至有供過于求的態勢當這部分人全部涌入白領崗位,其結果可想而知。
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我國部分藍領待遇超過白領,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它有利于引導部分高學歷年輕人向專業技術工人轉化。而這些年輕人的教育背景和維權意識,則有利于提高藍領群體的整體素質和社會地位。
英格瑪人力資源集團日前在其發布的《2011年中國藍領供應白皮書》中稱,2001年至2011年,中國職業技術學校在校人數逐年減少,2004年至2011年中國藍領“蓄水池”總量持續下降。2012年,全國新增藍領總數將在400萬人左右,到2015年將出現負增長。也就是說,2015年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真正的“劉易斯拐點”(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
有鑒于此,我們更應認識到藍領收入超越白領,并不意味著腦體倒掛或知識無用。實際上,高薪并不是所有藍領可以獲得,而獲得高薪的藍領大多是擁有專門的職業技能。同樣是在建筑工地干活,普通雜工的日薪不足100元,而瓦工、裝修工等有專門技術的農民工日薪則是兩三百元甚至更高。在發達國家,不少大學畢業生之所以主動參加多項職業技能培訓,便是為了獲得更多就業機會,積累爭取高薪的“本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