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收緊豪宅按揭熱錢或轉至中小物業?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1-16 16:18:22
“天價豪宅”在香港各界引發的熱議一浪接一浪,連香港特區政府也改變了以前的觀望態度,直接出手干預。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金管局)日前宣布,價格在2000萬港元或以上的高端住宅,銀行按揭貸款不能超過60%,而2000萬港元以下住宅則沿用過去的最高七成房貸比例,但貸款總額不得超過1200萬港元。
對此,香港輿論界普遍認為金管局的這項措施是形式大于實際,對打壓香港豪宅市場未必有實際幫助。也有人認為,壓制豪宅市場的做法可能會令熱錢流向別處,而最糟糕的結果是流向中低檔住宅,因此市場人士呼吁特區政府在未來謹慎出招。
香港豪宅成交僅占2%
本月15日香港半山一個復式豪宅創下每平方米7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后,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出手干預樓市的呼聲日漸增多。但香港特首曾蔭權認為,豪宅與普通住宅屬于兩個不同的市場,豪宅價格飆升不影響香港民生。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著名財經評論員曾淵滄也認為,“實際上,今年前9個月,全香港住宅成交買賣有79661宗,其中2000萬港元以上的住宅成交買賣僅1658宗,占全體買賣宗數的2%.……我們何必為這2%的超級富豪的行為擔心?大做文章?”
曾淵滄表示,今年前9個月,香港宅買賣成交宗數最多的價格是100萬港元~200萬港元的中價樓,占總數的35%.“中低價樓占了總成交量的44%,這才是香港的現實。”
他指出,在1997年香港樓市高峰期買樓的人至今仍為負資產人士。供樓負擔比率(即家庭收入中用來還房屋分期付款的錢所占的比例)是一個最佳的衡量樓市是否泡沫化的指標。在1997年這個數字達到了85%,而如今則為35%,尚屬正常水平。
市場人士認為,新政策姿態多于實際,其最大的作用是提醒市場別炒得瘋過頭。買豪宅的人如果是自用,一般為改善性住房,按揭也大多在30%至50%之間,而內地富豪則更不可能在香港申請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