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團為何兩次失手
來源:發布時間:2008-03-20
而加納基金只要求得到30% 的股權,且已設計退出機制。
對于加納基金的勝出,向文波認為:“加納基金不要求控股權,并且未來設計了退出計劃,比較符合沈陽市政府的要求;三一方面要求控股,且不準備退出!
不認輸等于沒輸?
向文波一直強調三一集團在兩次并購中并
沒有輸。
在三一集團的創業元老中流傳著這樣一句玩笑:“一個人不經過一次失戀不叫痛苦。”這句玩笑出自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1978 年,20 歲的梁穩根考上大學,但因為感情波折,最終和79 級一起畢業。
現在,三一集團在徐工和沈陽機床身上得到了同樣“禮遇”,這對梁穩根是個考驗。不過,向文波一直強調三一集團在兩次并購中并沒有輸,只能說,這是得失兼具的一年。
三一集團一直放不下重工機械行業老大的姿態,這一點在梁穩根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梁穩根常常強調:“行業競爭力優于企業競爭力,要懂得怎么做一個行業的老大!睘榇,三一集團甚至放棄某些地區的市場,給弱小競爭對手一個圈定好的市場。
同時,在梁穩根的邏輯里沒有價格戰的概念。在梁穩根看來,如果行業領導者率先打價格戰,就會造成行業整體利潤下滑,最終結果是沒有研發資金,沒有成熟的售后服務體系。
這是三一集團幾年來的指導思想,但對于三一集團的收購毫無意義,并且,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向文波一席“三一收購徐工是天作之合”的話,激起了徐工的反彈;在沈陽機床并購中要求控股權并不設退出機制,該方案使得三一集團和沈陽機床擦肩而過。
三一集團對同行企業股票有異常的偏好
三一爭奪資本定價權
如果有人質疑三一集團的資金鏈,向文波會很生氣:“說這些話的人完全不懂,現在三一集團的錢多得是,多得都花不完!
不過,人們對三一集團資金鏈的質疑由來已久,在徐工收購案的博客之爭中也有提及。為了應對向文波的博客攻勢,徐工也開了自己的博客,提出:G 三一正面臨著資金壓力!肮2006 年一季度、2005 年年度財報顯示,G 三一的資金來源已被應收賬款和存貨占用,同時巨大的短期借款和應付賬款(占用供應商資金)對其資金需求產生了實際壓力。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的應收賬款為7.5 億元、存貨13.77 億元、應付賬款6.1 億元,三項財務指標與去年底相比分別增長了25.53%、13.89% 和56.26%。”
其實,眾所周知的是,啟動于2005年5 月的股權分置改革帶給了被譽為“股改第一股”的三一重工控股股東三一集團以巨額的財富。單單在今年春節前的一個月里,三一集團、三一汽車拋出的當初從二級市場增持的三一集團的部分,以及三一重機有限公司減持的“小非”部分,就已經使其回籠了6.2 億元資金,并實現了300% 的收益。
事實上,三一集團還持有61412.62萬股三一集團的原發起人股。這些發起人股的持股成本僅0.655 元/ 股,有了這一收益保障,三一集團就有了參與其他同類上市公司炒作或收購的底氣。
這也是向文波的底氣所在:“如果三一集團賣掉持有的三一重工股票,三一集團會變成一個零負債的企業!比患瘓F對同行企業股票有異常的偏好。
從三一重工2006 年年報中可以發現,公司在一年內的股票、基金投資收益為9224.7 萬元,而其2005 年的同類收益僅有213 萬元,獲益增43 倍。
出于對宏觀調控的擔心,工程機械行業板塊在去年七八月曾遭到投資人沽售,包括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相關個股股價因此出現大幅下跌。以中聯重科為例,由于易方達基金大量拋售,該股股價在16 個交易日內曾大跌29%。
市場拋售給了三一系介入良機。公開信息顯示,三一系介入工程機械行業都是選擇在去年第三季度。上海某基金經理曾經這樣表述,金融資本拋,產業資本接,股市變成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博弈。
三一系對工程機械行業投資價值的判斷初步得到驗證。三季度中聯重科、山推股份、柳工、三一重工等公司生產經營和經營效益相當良好,呈現穩定增長,凈利潤同比增幅都超了50%。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郭亞凌認為,工程機械行業復蘇強勁,業績增長明顯超出預期。
向文波表示,公司完全是出于投資的角度考慮才購買常林股份,不存在收購的意向,而且在此之前公司也先后在二級市場多次購買過同類公司的股票,之所以對同類公司股票情有獨鐘,主要是出于對這一行業比較熟悉,而且,相關股價普遍被低估,具有投資價值的角度考慮。
對于加納基金的勝出,向文波認為:“加納基金不要求控股權,并且未來設計了退出計劃,比較符合沈陽市政府的要求;三一方面要求控股,且不準備退出!
不認輸等于沒輸?
向文波一直強調三一集團在兩次并購中并
沒有輸。
在三一集團的創業元老中流傳著這樣一句玩笑:“一個人不經過一次失戀不叫痛苦。”這句玩笑出自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1978 年,20 歲的梁穩根考上大學,但因為感情波折,最終和79 級一起畢業。
現在,三一集團在徐工和沈陽機床身上得到了同樣“禮遇”,這對梁穩根是個考驗。不過,向文波一直強調三一集團在兩次并購中并沒有輸,只能說,這是得失兼具的一年。
三一集團一直放不下重工機械行業老大的姿態,這一點在梁穩根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梁穩根常常強調:“行業競爭力優于企業競爭力,要懂得怎么做一個行業的老大!睘榇,三一集團甚至放棄某些地區的市場,給弱小競爭對手一個圈定好的市場。
同時,在梁穩根的邏輯里沒有價格戰的概念。在梁穩根看來,如果行業領導者率先打價格戰,就會造成行業整體利潤下滑,最終結果是沒有研發資金,沒有成熟的售后服務體系。
這是三一集團幾年來的指導思想,但對于三一集團的收購毫無意義,并且,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向文波一席“三一收購徐工是天作之合”的話,激起了徐工的反彈;在沈陽機床并購中要求控股權并不設退出機制,該方案使得三一集團和沈陽機床擦肩而過。
三一集團對同行企業股票有異常的偏好
三一爭奪資本定價權
如果有人質疑三一集團的資金鏈,向文波會很生氣:“說這些話的人完全不懂,現在三一集團的錢多得是,多得都花不完!
不過,人們對三一集團資金鏈的質疑由來已久,在徐工收購案的博客之爭中也有提及。為了應對向文波的博客攻勢,徐工也開了自己的博客,提出:G 三一正面臨著資金壓力!肮2006 年一季度、2005 年年度財報顯示,G 三一的資金來源已被應收賬款和存貨占用,同時巨大的短期借款和應付賬款(占用供應商資金)對其資金需求產生了實際壓力。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的應收賬款為7.5 億元、存貨13.77 億元、應付賬款6.1 億元,三項財務指標與去年底相比分別增長了25.53%、13.89% 和56.26%。”
其實,眾所周知的是,啟動于2005年5 月的股權分置改革帶給了被譽為“股改第一股”的三一重工控股股東三一集團以巨額的財富。單單在今年春節前的一個月里,三一集團、三一汽車拋出的當初從二級市場增持的三一集團的部分,以及三一重機有限公司減持的“小非”部分,就已經使其回籠了6.2 億元資金,并實現了300% 的收益。
事實上,三一集團還持有61412.62萬股三一集團的原發起人股。這些發起人股的持股成本僅0.655 元/ 股,有了這一收益保障,三一集團就有了參與其他同類上市公司炒作或收購的底氣。
這也是向文波的底氣所在:“如果三一集團賣掉持有的三一重工股票,三一集團會變成一個零負債的企業!比患瘓F對同行企業股票有異常的偏好。
從三一重工2006 年年報中可以發現,公司在一年內的股票、基金投資收益為9224.7 萬元,而其2005 年的同類收益僅有213 萬元,獲益增43 倍。
出于對宏觀調控的擔心,工程機械行業板塊在去年七八月曾遭到投資人沽售,包括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相關個股股價因此出現大幅下跌。以中聯重科為例,由于易方達基金大量拋售,該股股價在16 個交易日內曾大跌29%。
市場拋售給了三一系介入良機。公開信息顯示,三一系介入工程機械行業都是選擇在去年第三季度。上海某基金經理曾經這樣表述,金融資本拋,產業資本接,股市變成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博弈。
三一系對工程機械行業投資價值的判斷初步得到驗證。三季度中聯重科、山推股份、柳工、三一重工等公司生產經營和經營效益相當良好,呈現穩定增長,凈利潤同比增幅都超了50%。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郭亞凌認為,工程機械行業復蘇強勁,業績增長明顯超出預期。
向文波表示,公司完全是出于投資的角度考慮才購買常林股份,不存在收購的意向,而且在此之前公司也先后在二級市場多次購買過同類公司的股票,之所以對同類公司股票情有獨鐘,主要是出于對這一行業比較熟悉,而且,相關股價普遍被低估,具有投資價值的角度考慮。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