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管理
來源:發布時間:2008-03-05
2006年,有半年的時間在海上漂泊,航海中他總是帶著自己喜歡的CD,帶著大量圖書,雖然也曾經歷十幾米高的驚濤駭浪,海盜尾隨追擊,但生性喜歡冒險的王濱卻把船當作自己最為親密的伙伴,海上的家。
對王濱來說,賣掉公司為的是獲得一種更輕松的生活方式。而對于李興平來說,賣掉公司使他完成了自己的一次人生跨越。
百度花了5000萬真金白銀外加股權收購了hao123.com,在此事件中,李興平是主角。他一手創辦的hao123網址導航網站,點擊率排名世界前20位。同行265.com,投資商IDG,都不遠千里跑到廣東興寧的鄉下和他談收購﹑談投資,但都被婉拒。到后來之所以把網站賣給了百度,個中原因攙雜其中。
作為個人網站被并購的最大額交易,李興平成為千萬富翁。
內向、謹慎是對李興平的總體印象。陌生人打他的電話,接電話的總會是他“弟弟”,而他則會在恰當的時候不湊巧地出門了。這時,你必須有一個他熟識的人引路,經過一番介紹之后,再打電話過去,李興平就會在電話那頭迎接你,語調慵懶,措辭嚴謹。
李興平就是這樣一個含含糊糊回答你問題的年輕人,不善言辭,也不想多言。
當初鬧著玩似的創辦了hao123。網站內容很簡單,只是單純的一些網站的鏈接,但這對剛剛上網的人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網站內容里面那些實用的網址,對身為網管的李興平來說也是信手拈來。
從1999年起,中國網絡開始大發展。hao123剛開始的時候,李興平用的是免費空間,不料訪問量越來越大,于是,便自己做了個服務器。
hao123興起于國內的網吧,當大部分網吧都把它設為主頁的時候,hao123便足夠讓安居幕后的李興平悶聲發財。
但這個時候,在李興平看來,很不合時宜地出現了一個人——互聯網研究專家王通。他寫了一篇有關hao123的文章:《中國最NB的個人網站:hao123.com》。這篇文章在業界激起軒然大波,被轉載千萬次。李興平——這個讓人嫉妒的想哭的人不得不浮出水面。
2004年初夏,265親自去廣東和李興平談收購,但李興平的態度大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勢,265走了,IDG又來了,這個知名的國際投資機構也相中了hao123。他們看準了網站能賺錢,但沒看透李興平。hao123確實到了需要一支團隊管理的時候了,但如果真的讓李興平帶領隊伍去做這件事情,他說:“太麻煩。”有了這三個字,IDG不得不走。
如此情境之下,再把李興平和hao123拴在一起,他只有一個感覺——“煩”。太讓人關注了,煩;做網站做太久了,煩;人人都搶hao123,煩;網站需要發展,煩。
還是一賣了之吧。李興平和百度接觸頗多,當初百度籌建搜索聯盟的時候,hao123聚集的人氣為百度做了很大的貢獻。兩家關系良好,百度的一位副總裁也一直頻頻和李興平“談心”。
最終,買賣達成,李興平從百度手里淘了5000萬,外加百度的部分股權。李興平年輕退休。
現在的李興平還沒有具體的工作,不管怎么樣,李興平終究是混跡網絡的個人網站站長的偶像,當人人感慨中國第一個人網站不復存在的時候,李興平說:其實,人活著,開心一點就好了。
誠訊金融培訓董事長許國慶,從哈佛商學院MBA畢業后在美國工作多年。在他看來,賣掉公司對于某些個人創業者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在美國很普遍。“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公司做的更好,更大,為什么不把它賣給更適合的企業和個人呢?不要把企業當孩子來養,這可能是中國企業家更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想管理藥方四
覺悟最重要
瑜伽、閉關、冥想、催眠都是不錯的自我修煉方式。
53歲的美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龍金·奧凱利正處在事業巔峰時期,2005年5月被診斷為腦癌,僅余下3個月的生命。他利用這100天時間講述了自己生命最后時光的自傳《追逐白光》。
“在我患病之前,我曾認為責任是最重要的美德。”他寫道,“在病情確診之后,我才逐漸意識到,覺悟才是最重要的。”
在他的最后遺言里,他說:“他們沒有真正的動機或明確的時間來中斷一下他們正為之奔忙的事情,后退一步,問問他們正在如何度過自己的生命。他們許多人都挺富足,許多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他們的需要。為什么捫心自問‘我如此這般為了什么’這個簡單問題會如此令人恐懼?”
有人把企業家比喻成“天生的戰士”,說他們都有一種人生的戰斗精神。在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不是為了錢而戰,而是為了社會責任而戰。
金利來集團創始人曾憲梓的選擇恐怕更能說明問題。他在十年前就被醫院通知病危,因為腎臟衰竭,他一直都靠藥物、醫療器械來維持生命,但是至今仍擔任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更多的時候,人們發現他活躍在各種會議場所,同時做著各種慈善活動回報社會。
除了生理治療之外,精神治療同樣不可或缺。雖然講述了以上的藥方,但是如果你還是不能放權,許國慶建議要從文化層次上對自己進行培訓,而不是單單上一些EMBA的培訓。“因為企業家有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技巧上的指點,更多的時候,學一些哲學,國學,上上北大的國學班效果會更好。”
金山軟件創始人求伯君在被軟件、游戲折磨得不行之時,選擇了上武當山拜師學藝,除了打打太極拳之外,思悟人與自然的協調成為令求伯君最身心愉快的事情。“我在武當山的一個深刻體會是,凡事不要太刻意,順其自然最好,一家公司最好的狀態就是永遠不要到達巔峰,因為登頂往往意味著下坡的開始。”求伯君頗有所悟。
除了被動地陶冶性情之外,主動地進行一些精神修煉也大有益處。
瑜伽、閉關、冥想、催眠都是不錯的自我修煉方式。
環球電訊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張瀟清常會在一天緊張的會議之后回到辦公室,抽出20分鐘的休息時間練一會兒瑜伽,以確保精力充沛。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夫人,也堅持做瑜伽。SAP大中華區總裁西曼,從瑜伽中練出了領袖的活力:“領袖活力不是從上級來,也不是從董事會來,而是從自身而來。”即便坐飛機商務旅行時,西曼也會利用5—10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按照瑜伽修煉的要領呼吸。
雖然蓋茨的閉關有些世俗化,但一個人靜靜思考重大問題,也令實用主義的蓋茨頭腦清醒,確保決策的準確。
如果不想管理成為你的一種狀態,那么希望你能從本文中獲得一些啟發。中國有句古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你身在不想管理的困惑之中時,跳出你周圍的圈子,換一種角度思考,你會看清你自己和你工作的企業,才會更容易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
企業家的四種管理缺陷
為心靈補洞
一、身心不平衡
中醫講究陰陽調和,做企業似乎也應該講陰陽調和。
企業做大了,但目標還是單一目標,即怎么快速賺錢。這既不適合老板本人,也不適合員工們的身心健康平衡發展。
民營富豪苗建中的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種不協調的嚴重后果,折射著一個階層的生態鏡像,他們不僅承受發展之累,忍受著心態之累,還要承擔著制度轉型之累。風光顯赫只是富翁們生活的一面,而另一面的風險與壓力則往往不為外人所知。據報道,苗建中在自殺前一天還在為貸款的事情奔波。
二、不愿撒手
企業做大,老板還是一位封建家長,起家主要靠個人和市場機遇,個人作用無比突出,但是企業做大以后,僅僅依靠企業家自己已經無法讓企業再上一個臺階。事必躬親,必然導致身心疲憊。同時壓抑了員工的很多積極性和自我實現的價值感。
這樣的例子似乎很多。只不過老板自己并不覺察,或者不愿改變。真正在中國把企業當作孩子來養,不愿撒手的老板數不勝數。
三、聽不進反對意見
企業家成功有時候的確有運氣的成分,但有些人卻迷信自己的以往成功實踐,經驗主義勝過理智判斷。聽不進旁邊明眼人的金玉良言,最終一敗涂地。俗話說良藥苦口,往往一些不中聽的話,卻應更加重視。
四、不愿分享
只求索取,不給予回報。最后的結果只能讓身邊的人與自己同床異夢。一味試圖控制他人、不讓別人分享其經濟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錯誤想法,是其管理不能提升的關鍵。民營企業老板對于金錢的過度重視,使其對于員工充滿不信任,控制觀念是其骨子里的核心管理思想。但現代企業和現代人要求的卻是合作的新管理方法和思想。
對王濱來說,賣掉公司為的是獲得一種更輕松的生活方式。而對于李興平來說,賣掉公司使他完成了自己的一次人生跨越。
百度花了5000萬真金白銀外加股權收購了hao123.com,在此事件中,李興平是主角。他一手創辦的hao123網址導航網站,點擊率排名世界前20位。同行265.com,投資商IDG,都不遠千里跑到廣東興寧的鄉下和他談收購﹑談投資,但都被婉拒。到后來之所以把網站賣給了百度,個中原因攙雜其中。
作為個人網站被并購的最大額交易,李興平成為千萬富翁。
內向、謹慎是對李興平的總體印象。陌生人打他的電話,接電話的總會是他“弟弟”,而他則會在恰當的時候不湊巧地出門了。這時,你必須有一個他熟識的人引路,經過一番介紹之后,再打電話過去,李興平就會在電話那頭迎接你,語調慵懶,措辭嚴謹。
李興平就是這樣一個含含糊糊回答你問題的年輕人,不善言辭,也不想多言。
當初鬧著玩似的創辦了hao123。網站內容很簡單,只是單純的一些網站的鏈接,但這對剛剛上網的人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網站內容里面那些實用的網址,對身為網管的李興平來說也是信手拈來。
從1999年起,中國網絡開始大發展。hao123剛開始的時候,李興平用的是免費空間,不料訪問量越來越大,于是,便自己做了個服務器。
hao123興起于國內的網吧,當大部分網吧都把它設為主頁的時候,hao123便足夠讓安居幕后的李興平悶聲發財。
但這個時候,在李興平看來,很不合時宜地出現了一個人——互聯網研究專家王通。他寫了一篇有關hao123的文章:《中國最NB的個人網站:hao123.com》。這篇文章在業界激起軒然大波,被轉載千萬次。李興平——這個讓人嫉妒的想哭的人不得不浮出水面。
2004年初夏,265親自去廣東和李興平談收購,但李興平的態度大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勢,265走了,IDG又來了,這個知名的國際投資機構也相中了hao123。他們看準了網站能賺錢,但沒看透李興平。hao123確實到了需要一支團隊管理的時候了,但如果真的讓李興平帶領隊伍去做這件事情,他說:“太麻煩。”有了這三個字,IDG不得不走。
如此情境之下,再把李興平和hao123拴在一起,他只有一個感覺——“煩”。太讓人關注了,煩;做網站做太久了,煩;人人都搶hao123,煩;網站需要發展,煩。
還是一賣了之吧。李興平和百度接觸頗多,當初百度籌建搜索聯盟的時候,hao123聚集的人氣為百度做了很大的貢獻。兩家關系良好,百度的一位副總裁也一直頻頻和李興平“談心”。
最終,買賣達成,李興平從百度手里淘了5000萬,外加百度的部分股權。李興平年輕退休。
現在的李興平還沒有具體的工作,不管怎么樣,李興平終究是混跡網絡的個人網站站長的偶像,當人人感慨中國第一個人網站不復存在的時候,李興平說:其實,人活著,開心一點就好了。
誠訊金融培訓董事長許國慶,從哈佛商學院MBA畢業后在美國工作多年。在他看來,賣掉公司對于某些個人創業者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這在美國很普遍。“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公司做的更好,更大,為什么不把它賣給更適合的企業和個人呢?不要把企業當孩子來養,這可能是中國企業家更需要注意的問題。”
不想管理藥方四
覺悟最重要
瑜伽、閉關、冥想、催眠都是不錯的自我修煉方式。
53歲的美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龍金·奧凱利正處在事業巔峰時期,2005年5月被診斷為腦癌,僅余下3個月的生命。他利用這100天時間講述了自己生命最后時光的自傳《追逐白光》。
“在我患病之前,我曾認為責任是最重要的美德。”他寫道,“在病情確診之后,我才逐漸意識到,覺悟才是最重要的。”
在他的最后遺言里,他說:“他們沒有真正的動機或明確的時間來中斷一下他們正為之奔忙的事情,后退一步,問問他們正在如何度過自己的生命。他們許多人都挺富足,許多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他們的需要。為什么捫心自問‘我如此這般為了什么’這個簡單問題會如此令人恐懼?”
有人把企業家比喻成“天生的戰士”,說他們都有一種人生的戰斗精神。在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不是為了錢而戰,而是為了社會責任而戰。
金利來集團創始人曾憲梓的選擇恐怕更能說明問題。他在十年前就被醫院通知病危,因為腎臟衰竭,他一直都靠藥物、醫療器械來維持生命,但是至今仍擔任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更多的時候,人們發現他活躍在各種會議場所,同時做著各種慈善活動回報社會。
除了生理治療之外,精神治療同樣不可或缺。雖然講述了以上的藥方,但是如果你還是不能放權,許國慶建議要從文化層次上對自己進行培訓,而不是單單上一些EMBA的培訓。“因為企業家有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技巧上的指點,更多的時候,學一些哲學,國學,上上北大的國學班效果會更好。”
金山軟件創始人求伯君在被軟件、游戲折磨得不行之時,選擇了上武當山拜師學藝,除了打打太極拳之外,思悟人與自然的協調成為令求伯君最身心愉快的事情。“我在武當山的一個深刻體會是,凡事不要太刻意,順其自然最好,一家公司最好的狀態就是永遠不要到達巔峰,因為登頂往往意味著下坡的開始。”求伯君頗有所悟。
除了被動地陶冶性情之外,主動地進行一些精神修煉也大有益處。
瑜伽、閉關、冥想、催眠都是不錯的自我修煉方式。
環球電訊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張瀟清常會在一天緊張的會議之后回到辦公室,抽出20分鐘的休息時間練一會兒瑜伽,以確保精力充沛。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夫人,也堅持做瑜伽。SAP大中華區總裁西曼,從瑜伽中練出了領袖的活力:“領袖活力不是從上級來,也不是從董事會來,而是從自身而來。”即便坐飛機商務旅行時,西曼也會利用5—10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按照瑜伽修煉的要領呼吸。
雖然蓋茨的閉關有些世俗化,但一個人靜靜思考重大問題,也令實用主義的蓋茨頭腦清醒,確保決策的準確。
如果不想管理成為你的一種狀態,那么希望你能從本文中獲得一些啟發。中國有句古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你身在不想管理的困惑之中時,跳出你周圍的圈子,換一種角度思考,你會看清你自己和你工作的企業,才會更容易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活。
企業家的四種管理缺陷
為心靈補洞
一、身心不平衡
中醫講究陰陽調和,做企業似乎也應該講陰陽調和。
企業做大了,但目標還是單一目標,即怎么快速賺錢。這既不適合老板本人,也不適合員工們的身心健康平衡發展。
民營富豪苗建中的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種不協調的嚴重后果,折射著一個階層的生態鏡像,他們不僅承受發展之累,忍受著心態之累,還要承擔著制度轉型之累。風光顯赫只是富翁們生活的一面,而另一面的風險與壓力則往往不為外人所知。據報道,苗建中在自殺前一天還在為貸款的事情奔波。
二、不愿撒手
企業做大,老板還是一位封建家長,起家主要靠個人和市場機遇,個人作用無比突出,但是企業做大以后,僅僅依靠企業家自己已經無法讓企業再上一個臺階。事必躬親,必然導致身心疲憊。同時壓抑了員工的很多積極性和自我實現的價值感。
這樣的例子似乎很多。只不過老板自己并不覺察,或者不愿改變。真正在中國把企業當作孩子來養,不愿撒手的老板數不勝數。
三、聽不進反對意見
企業家成功有時候的確有運氣的成分,但有些人卻迷信自己的以往成功實踐,經驗主義勝過理智判斷。聽不進旁邊明眼人的金玉良言,最終一敗涂地。俗話說良藥苦口,往往一些不中聽的話,卻應更加重視。
四、不愿分享
只求索取,不給予回報。最后的結果只能讓身邊的人與自己同床異夢。一味試圖控制他人、不讓別人分享其經濟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錯誤想法,是其管理不能提升的關鍵。民營企業老板對于金錢的過度重視,使其對于員工充滿不信任,控制觀念是其骨子里的核心管理思想。但現代企業和現代人要求的卻是合作的新管理方法和思想。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