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博客搏大盤
來源:發布時間:2008-03-05

能夠表現出盈利優勢的三一重工,為何還要在不經意間給徐工集團迎頭痛擊?
隨著三一重工(600031)總裁向文波的博客“連珠炮”,已經因為凱雷并購事件而連遭質疑的徐工機械再次被卷入風暴中心。
2006年6月21日,徐工機械旗下上市公司徐工科技(000425)對外公告,宣稱“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審批過程中,不與任何其他投資者就徐工機械改制事宜進行任何談判或協商”。這被外界視為徐工機械對向文波博客風波的一次正面回擊。
但是,徐工機械并不能就此平息風浪。人們由對徐工是否在引進外資過程中喪失民族品牌的擔憂,很快轉為關注徐王機械在改制過程中是否對內外資給予同等待遇。
按照向文波的說法,徐王機械似乎內外有別,對三一重工的收購提案不公。但徐工方面的回應是,三一重工的報價偏低,所以才會被淘汰出局。
而在雙方的唇槍舌戰中,頗為微妙的一點是,向文波在徐工機械被國家發改委再次審查的當口站出來,披露當時的一些細節,而挑起的新一輪輿論風暴是否會進一步觸動監管層,很難說得清。但是,模糊的前景在考驗凱雷的耐心,更讓迫切需要資金解圍的徐工機械,陷入兩難之地。
據報道,徐工集團及下屬公司的銀行貸款已高達20億元,并有大額貸款將陸續到期。而從公開資料上也可以看到,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徐工機械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別有大筆股票用于質押貸款,可見其資金需求之盛。
而引進外資,讓出最大股東地位作為徐工改制的一部分,也有著緩解資金壓力的考慮。但是,如今凱雷并購的方案瀕于擱淺狀態,徐工卻面臨還貸的財務壓力。對此,一位分析師認為,雖然徐工作為大型地方國企不至于淪落到被銀行逼債的地步,然而,高啟的財務杠桿會給企業經營資金周轉帶來影響,而且會制約國有企業改制本身。
在徐工集團非常困難的時刻,向文波博客的殺傷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分析師看來,作為國內的重要對手,三一重工以民企身份同徐工集團進行市場競爭,可謂有利有弊:利在于民企機制的靈活,特別是在控制成本乃至裁員的問題上可以避免很多國企的羈絆;弊則在于重工機械這種資本密集型產業對民企融資能力是一個挑戰,而民營企業在爭取信貸資金方面,往往沒有國企那般幸運。
對比三一重552005年報和徐王機械旗下徐工科技2005年報,不難發現:在三一重工,掌舵人梁穩根作為董事長,年薪60萬元,執行總裁向文波年薪50萬;而相比之下,徐工機械董事長兼徐工科技的董事長王民年收入不到40萬,幾位高管的收入更在其下。
即使企業老總并不在乎那點兒工資收入,但是在三一重工的大股東企業三一集團里,梁穩根作為實際控制人,也一樣可以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靈活調整管理層和下級員工的薪資水平。而作為徐州當地支柱型國企的徐工集團,從高管任命到薪酬政策再到裁員,都必須要經過當地政府國資部門予以批準。
這種制度層面的差距恐怕要映射在高管經營企業的動力上。徐工科技2005年度的盈利情況與三一重工存在著明顯的距離。具體來看,2005年度徐工科技主營業務利潤2.61億,而三一重528.78億元。
能夠表現出盈利優勢的三一重工,為何還要在不經意間給徐工集團迎頭痛擊?
分析師認為,以目前的局面,三一重工存在著可進可退的機會:進,可尋找日后戰略投資甚至收購徐工機械的機會;退,則可在首輪股改完成之際,壓制對手。在向文波博客事件后,三一重工股票一度大漲,這自然帶給人們無限想象的空間。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