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式的普遍造富路徑 攤薄的馬云
來源:發布時間:2008-02-22
衛哲覺得,馬云除了具備“激情、堅持、感恩”的企業領袖特質以外,在工作中他還是一個非常細致的人,“他帶我們見客戶,去問客戶的問題。”但馬云還在自責自己比以前見客戶見得少了。而面對員工時,馬云也同樣如此,“他關心自己員工吃飯怎么樣?最近玩的開心不開心?主管跟你分享的培訓經驗好不好?”最讓衛哲佩服的,則是阿里巴巴在管理與凝聚力方面所體現出來的獨成體系的價值觀。
這些,其實也在深深影響著衛哲。在他加盟阿里巴巴100天、6個月、11個月的時點上,《英才》記者與之均有過面對面的接觸,與前兩次相比,除了縝密的思維、富有邏輯性的語言沒有改變外,他的衣著已經由以前筆挺的西裝,換做如今略顯休閑的白底小方格襯衫了,這似乎更“阿里”一些。
當然,如果僅僅依靠激情與價值觀,恐怕也是無法留住人心的。阿里巴巴首席人力官彭蕾對《英才》記者坦言,“其實阿里巴巴的工資在業內不算是高的。”她透露,阿里巴巴會考慮調高工資,同時加大補貼力度,“我們今年就重新把員工的商業保險全部升級了,加強多方面的保障。”
之前,盡管很多員工拿到了期權,但由于上市遙遙無期,以至于“很多人把那張紙帶回家放到哪里都不知道了”。當時,有些高管甚至會對彭蕾說,“我不要期權,你工資多加一點兒行不行?”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并購雅虎中國之后。2005年8月,包括高盛亞洲、摩根斯坦利亞洲公司在內的承銷團隊開始阿里巴巴上市的籌備工作,并于次年9月20日在開曼群島注冊Alibaba.com Limited,在英屬處女群島注冊Alibaba.com Inrestment Holding Limited。
之后,很多人尤其是管理團隊意識到,自己手中的并非一張白紙,“隨著上市的臨近,越來越值錢”。
但在普遍“造富”的同時,馬云也不得不思考另一個問題,即“富豪員工”會不會就此喪失斗志?為此,他特地跟員工強調,希望這次IPO改變的是大家的生活質量,而不是精神狀態。
彭蕾透露,正是由于擔心員工有“小富即安”、“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想法,在制定上市計劃時,公司專門就此討論過,結論是還會嚴格按照績效體系去管理、去要求。“你心里怎么想,其實我們都知道,但至少你不要影響團隊,而且該要交的活必須要交出來。但是,有些人小富即安、得過且過、上班聊天、上網炒股,我們請他走!”
“普遍造富”的另一個結果是,創始人馬云的股份被攤薄。根據招股書披露,馬云持股不足5%。這一象征性的持股比例,與盛大董事長兼CEO陳天橋持股75%、網易董事長兼CEO丁磊持股52%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據此,外界有質疑稱,馬云恐怕無法以股份來控制上市公司。對此,馬云顯得頗為坦然。當被《英才》記者問及上市有無對其造成壓力時,他笑笑說,“哪里有啊?沒有!”

此前,他就曾表示,“第一天開始,我就沒想過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事實上,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一個股東或者任何一方投資者控制這個公司。我覺得這個公司需要把股權分散,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是靠智慧。”
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金建杭也佐證說,“我們從創業第一天起,馬云就提出東方智慧,西方運作。”
馬云的學生、阿里巴巴副總裁戴珊對于“馬云式智慧”感觸頗深,她向《英才》記者描述說,“我們馬總跟新人有句話,你來阿里巴巴不承諾你有多大的收入?我可以承諾你有很多的委屈。”而她自己,則在1998年就開始跟隨馬云做中國黃頁,“我覺得無論什么時候看到他,你在他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自信,我一定能贏的信心。你跟他在一起就充滿了活力。”
實際上,被馬云感染的,并非只是他的追隨者和員工。此次阿里巴巴上市,就邀請了龍永圖、牛根生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吳光正、郭鶴年、郭臺銘等人,則紛紛斥巨資認購阿里巴巴股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工商銀行亦通過其香港子公司工銀亞洲(0349.HK)認購了約1.6%的股份,涉資1.552億港元,而且,這是工行首次涉足新股投資市場。
但是,正如以往的遭遇一樣,挑戰與口水,也時刻伴隨著馬云。
10月18日,在阿里巴巴IPO倒計時之際,百度宣布進軍C2C市場,并欲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和騰訊旗下的拍拍網展開爭奪戰。
此前兩天,馬云的“老對頭”——奇虎網董事長周鴻礻韋跳出來評點說,自己從來沒相信過馬云說的“每日納稅100萬”。他甚至說:“馬云的話就當個笑話聽吧。”
而針對上市本身,也有媒體提出,馬云在短短兩年內,同時打造“達摩五指”——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阿里軟件、雅虎中國,所以“資金出現了問題”,“阿里巴巴將借B2B業務上市的IPO收益,投資于淘寶網等其他業務”。
“你看媒體給了我們多少的壓力!”衛哲反駁說,“我可以很負責地說,阿里巴巴最不缺的就是錢。我們的現金儲備支撐集團業務50年運轉沒有問題。”他特地強調,“阿里巴巴不存在用B2B的利潤去孵化別的公司這一事實。”
阿里巴巴的風霜往事
在2000年寒冬的時候,馬云說,“我們即使跪著活,只要活著一天,我們就贏了。”
“走,我們再去鏟兩鏟!”
2007年10月9日,剛剛鄭重地送走最后一位當地官員,43歲的馬云立刻活躍起來,在眾人的簇擁下,他興奮得像個孩子。
馬云確實有理由興奮,這是阿里巴巴(中國)基地奠基的日子,一場規模盛大的儀式剛剛舉行完。這個基地占地面積5.9萬平方米,可容納9000余人辦公,預計于2009年底建成,屆時,阿里巴巴集團及子公司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阿里軟件都將進駐辦公。
別具一格的是,大樓的奠基石鐫刻著阿里巴巴“十八羅漢”(最初創業團隊)的名字,背面則寫有“阿里巴巴(中國)基業102年”的字樣。
如今,似乎已是以馬云夫婦為首的“十八羅漢”最為風光的時刻了。
不過,“十八羅漢”之一的金建杭,曾經用照相機和攝像機記錄下了阿里巴巴創業之初的照片,“你們看看照片里大家眼神是怎么樣的,都是迷茫的,空洞的。”
那是1999年2月20日,大年初五。趁春節放假大家都回杭州的機會,阿里巴巴的創業動員會在馬云家里召開。“馬云主講,其中講到三點:第一將來要做持續發展80年的公司,第二要成為全球十大網站之一,第三就是說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現在,這三點目標已經成為公司的遠景目標。”金建杭回憶說。
之所以迷茫,金建杭分析,“因為我覺得對我們這10多個人來說,提出做80年的公司,這個目標好像跟我們沒有關系,離我們那么遠!說全球十大網站,打死也沒有人相信,就憑10多個人,你要做全球十大網站?人家可都是幾十億美元投入,所以也覺得路比較遠。只要是商人就要用阿里巴巴,這個比較舒服,這個也是永無止境的目標。”
迷茫歸迷茫,但那段日子還是給很多人留下了美好而快樂的回憶。
彭蕾即是其一。被馬云戲稱為“組織部長”的她,當時更像個“打雜的”。“那個時候沒有什么分工,哪個工作缺人,你又能做一點,就去做。其實我就是管錢的,買盒飯,打印紙沒了買紙,就管這個。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公司。公司是1999年9月10日正式成立的,之前我是做客戶服務、出納。”
盡管如今她和老公——淘寶網總裁孫彤宇過著忙碌而富足的日子,但是,“我覺得那個時候的一切比現在都美好。當你沒有錢,條件沒有那么好的時候,那種快樂就特別清晰。”
當時的杭州還經常停電,“我們6個人在網上工作,一下子跳閘了,停電了,回過身來就開始在小板凳上打撲克。”彭蕾等人的職責是按類型發布商業信息,但是她們也很難找到一個科學的歸類標準,就不停地調來調去,“那個工作現在想起來是很乏味的,但那時可以做到津津有味。”
這些,其實也在深深影響著衛哲。在他加盟阿里巴巴100天、6個月、11個月的時點上,《英才》記者與之均有過面對面的接觸,與前兩次相比,除了縝密的思維、富有邏輯性的語言沒有改變外,他的衣著已經由以前筆挺的西裝,換做如今略顯休閑的白底小方格襯衫了,這似乎更“阿里”一些。
當然,如果僅僅依靠激情與價值觀,恐怕也是無法留住人心的。阿里巴巴首席人力官彭蕾對《英才》記者坦言,“其實阿里巴巴的工資在業內不算是高的。”她透露,阿里巴巴會考慮調高工資,同時加大補貼力度,“我們今年就重新把員工的商業保險全部升級了,加強多方面的保障。”
之前,盡管很多員工拿到了期權,但由于上市遙遙無期,以至于“很多人把那張紙帶回家放到哪里都不知道了”。當時,有些高管甚至會對彭蕾說,“我不要期權,你工資多加一點兒行不行?”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并購雅虎中國之后。2005年8月,包括高盛亞洲、摩根斯坦利亞洲公司在內的承銷團隊開始阿里巴巴上市的籌備工作,并于次年9月20日在開曼群島注冊Alibaba.com Limited,在英屬處女群島注冊Alibaba.com Inrestment Holding Limited。
之后,很多人尤其是管理團隊意識到,自己手中的并非一張白紙,“隨著上市的臨近,越來越值錢”。
但在普遍“造富”的同時,馬云也不得不思考另一個問題,即“富豪員工”會不會就此喪失斗志?為此,他特地跟員工強調,希望這次IPO改變的是大家的生活質量,而不是精神狀態。
彭蕾透露,正是由于擔心員工有“小富即安”、“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想法,在制定上市計劃時,公司專門就此討論過,結論是還會嚴格按照績效體系去管理、去要求。“你心里怎么想,其實我們都知道,但至少你不要影響團隊,而且該要交的活必須要交出來。但是,有些人小富即安、得過且過、上班聊天、上網炒股,我們請他走!”
“普遍造富”的另一個結果是,創始人馬云的股份被攤薄。根據招股書披露,馬云持股不足5%。這一象征性的持股比例,與盛大董事長兼CEO陳天橋持股75%、網易董事長兼CEO丁磊持股52%相比,顯得微不足道。
據此,外界有質疑稱,馬云恐怕無法以股份來控制上市公司。對此,馬云顯得頗為坦然。當被《英才》記者問及上市有無對其造成壓力時,他笑笑說,“哪里有啊?沒有!”

此前,他就曾表示,“第一天開始,我就沒想過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事實上,我們也不允許任何一個股東或者任何一方投資者控制這個公司。我覺得這個公司需要把股權分散,管理和控制一家公司是靠智慧。”
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金建杭也佐證說,“我們從創業第一天起,馬云就提出東方智慧,西方運作。”
馬云的學生、阿里巴巴副總裁戴珊對于“馬云式智慧”感觸頗深,她向《英才》記者描述說,“我們馬總跟新人有句話,你來阿里巴巴不承諾你有多大的收入?我可以承諾你有很多的委屈。”而她自己,則在1998年就開始跟隨馬云做中國黃頁,“我覺得無論什么時候看到他,你在他眼睛里看到的都是自信,我一定能贏的信心。你跟他在一起就充滿了活力。”
實際上,被馬云感染的,并非只是他的追隨者和員工。此次阿里巴巴上市,就邀請了龍永圖、牛根生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吳光正、郭鶴年、郭臺銘等人,則紛紛斥巨資認購阿里巴巴股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工商銀行亦通過其香港子公司工銀亞洲(0349.HK)認購了約1.6%的股份,涉資1.552億港元,而且,這是工行首次涉足新股投資市場。
但是,正如以往的遭遇一樣,挑戰與口水,也時刻伴隨著馬云。
10月18日,在阿里巴巴IPO倒計時之際,百度宣布進軍C2C市場,并欲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淘寶網和騰訊旗下的拍拍網展開爭奪戰。
此前兩天,馬云的“老對頭”——奇虎網董事長周鴻礻韋跳出來評點說,自己從來沒相信過馬云說的“每日納稅100萬”。他甚至說:“馬云的話就當個笑話聽吧。”
而針對上市本身,也有媒體提出,馬云在短短兩年內,同時打造“達摩五指”——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阿里軟件、雅虎中國,所以“資金出現了問題”,“阿里巴巴將借B2B業務上市的IPO收益,投資于淘寶網等其他業務”。
“你看媒體給了我們多少的壓力!”衛哲反駁說,“我可以很負責地說,阿里巴巴最不缺的就是錢。我們的現金儲備支撐集團業務50年運轉沒有問題。”他特地強調,“阿里巴巴不存在用B2B的利潤去孵化別的公司這一事實。”
阿里巴巴的風霜往事
在2000年寒冬的時候,馬云說,“我們即使跪著活,只要活著一天,我們就贏了。”
“走,我們再去鏟兩鏟!”
2007年10月9日,剛剛鄭重地送走最后一位當地官員,43歲的馬云立刻活躍起來,在眾人的簇擁下,他興奮得像個孩子。
馬云確實有理由興奮,這是阿里巴巴(中國)基地奠基的日子,一場規模盛大的儀式剛剛舉行完。這個基地占地面積5.9萬平方米,可容納9000余人辦公,預計于2009年底建成,屆時,阿里巴巴集團及子公司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阿里軟件都將進駐辦公。
別具一格的是,大樓的奠基石鐫刻著阿里巴巴“十八羅漢”(最初創業團隊)的名字,背面則寫有“阿里巴巴(中國)基業102年”的字樣。
如今,似乎已是以馬云夫婦為首的“十八羅漢”最為風光的時刻了。
不過,“十八羅漢”之一的金建杭,曾經用照相機和攝像機記錄下了阿里巴巴創業之初的照片,“你們看看照片里大家眼神是怎么樣的,都是迷茫的,空洞的。”
那是1999年2月20日,大年初五。趁春節放假大家都回杭州的機會,阿里巴巴的創業動員會在馬云家里召開。“馬云主講,其中講到三點:第一將來要做持續發展80年的公司,第二要成為全球十大網站之一,第三就是說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阿里巴巴。現在,這三點目標已經成為公司的遠景目標。”金建杭回憶說。
之所以迷茫,金建杭分析,“因為我覺得對我們這10多個人來說,提出做80年的公司,這個目標好像跟我們沒有關系,離我們那么遠!說全球十大網站,打死也沒有人相信,就憑10多個人,你要做全球十大網站?人家可都是幾十億美元投入,所以也覺得路比較遠。只要是商人就要用阿里巴巴,這個比較舒服,這個也是永無止境的目標。”
迷茫歸迷茫,但那段日子還是給很多人留下了美好而快樂的回憶。
彭蕾即是其一。被馬云戲稱為“組織部長”的她,當時更像個“打雜的”。“那個時候沒有什么分工,哪個工作缺人,你又能做一點,就去做。其實我就是管錢的,買盒飯,打印紙沒了買紙,就管這個。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公司。公司是1999年9月10日正式成立的,之前我是做客戶服務、出納。”
盡管如今她和老公——淘寶網總裁孫彤宇過著忙碌而富足的日子,但是,“我覺得那個時候的一切比現在都美好。當你沒有錢,條件沒有那么好的時候,那種快樂就特別清晰。”
當時的杭州還經常停電,“我們6個人在網上工作,一下子跳閘了,停電了,回過身來就開始在小板凳上打撲克。”彭蕾等人的職責是按類型發布商業信息,但是她們也很難找到一個科學的歸類標準,就不停地調來調去,“那個工作現在想起來是很乏味的,但那時可以做到津津有味。”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