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師知識輔導之管理與管理者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2-25
人力資源管理師知識輔導之管理與管理者
1管理
1.1管理的概念
漢高祖劉邦曾經說過:“攻城奪地,吾不如韓信;接濟糧草,吾不如蕭何;運籌帷幄,吾不如張良。但他們卻能為我所用。”這是管理和管理者的成功典范。
那什么是管理?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1西方學者對管理的認識
19世紀末20世紀初,管理理論最早出現在西方,主要歷經了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現代管理理論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很多管理理論。但并不是每個管理理論都對管理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我們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定義。
(1)哈羅德-孔茨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環境,使人在這個環境中高效率地完成組織既定目標。這一定義強調兩點:管理的內容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工作環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高效率地實現既定組織目標。
(2)赫伯特-西蒙卡內基-梅隆大學心理學和計算機科學教授赫伯特-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管理的全過程,決策行為是管理的核心。任何作業在開始之前都要先做決策,制定計劃就是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也都離不開決策。從這個角度來看,管理者所做的一切的工作、行使的一切職能,其實質都是決策。
但是,管理不等同于決策。因為領導的影響力也能夠實現管理(比如領導上班從不遲到、每天都穿公司制服、對待員工非常友善等等,潛移默化中也能夠實現管理),但這種“管理”卻不是決策。
(3)斯蒂芬?羅賓斯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并且通過別人更有效地完成組織活動的過程。這一定義把管理視作一個過程,強調了人的因素,同時又強調了管理的雙重目標既關注效率,又關注效果。
總結以上三個定義,他們都強調了人的作用,而忽視了其他資源的作用,如物力、財力資源等。
1.2國內學者對管理的認識
中國的管理思想源遠流長,以孔子和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管理思想、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管理思想、以孫子為代表的兵家學派管理思想至今流傳于西方管理之中,并被廣為使用。
我們來看一下國內教材對管理下的定義:(1)楊文士管理是指通過實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領導和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這一定義說明了管理的職能活動包括計劃、組織、人員配備、領導、控制,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既定目標,重視了人的因素,但仍忽略了其他資源因素的影響。
(2)徐國華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激勵、領導和控制等環節來協調人力、財力和物力資源,以更好地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
這一定義和上一個定義從職能劃分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囊括了其他資源的作用,如物力、財力資源。
(3)周三多管理就是組織為了達到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通過各項職能活動,合理分配、協調相關資源的過程。1.3管理的含義
(1)從字面上理解“管理”應倒過來理解為“理管”。因為在任何一個組織中,只有先“理”清組織中的人和事,才能“管”好組織中的人和事。因此,應該是“先理再管”,而不是“先管再理”(因此組織中的新招員工,前幾個月應在各部門輪崗,熟悉組織的各個部門及其業務活動。)
(2)從內涵上理解結合眾多對“管理”定義的理解,大家普遍接受的定義是:管理就是在特定環境下,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組織目標的過程。
(這個定義中包含:管理的載體組織;管理的對象組織所擁有的資源,即人、財、物、信息等;管理的職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管理的使命完成既定組織目標;管理的本質活動或過程。)
①管理的載體組織管理總是存在于組織中的,管理不能脫離組織而單獨存在。因為脫離組織的管理,就失去了管理的意義和內容。正如一個超市經理決定今天超市補貨的數量、品種,這屬于管理決策;而他決定今天在超市為自己購買什么物品則不是管理的范疇了,因為其思想和活動已經脫離了超市這個組織。
②管理的對象組織所擁有的資源管理的對象是組織內外一切可協調的資源,即人、財、物、信息等資源。具體包括:原材料、人力、資本、土地、廠房、機器設備、顧客、信息等。
③管理的職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是管理的四大基本職能。決策和創新這兩項職能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嚴格地說,這兩項職能并不是獨立的管理職能,而是從四個基本職能中分離出來的,是對四項基本職能某些方面共同內容的專門強調。
④管理的使命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目標是所有管理活動的起點,同時也是管理活動追求的結果,更是管理工作成效的考核標準和依據。
⑤管理的本質活動或過程管理是為了實現組織目標而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資源進行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或過程。
綜合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來看,我們說管理的這個定義能夠得到眾多學者的廣泛認同也是情理之中,因為它囊括了管理的載體、對象、職能、使命和本質。
2管理與管理者
這一節只需弄清楚一個問題,即:為什么說管理是所有管理者的普遍需要?也就是說為什么每個組織中的管理者都必須重視管理?這樣,我們就把管理與管理者結合在了一起。
那么為什么說管理是所有組織的普遍需要呢?
對于所有的組織,管理都是絕對必要的。無論組織的規模是大是小,組織類型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也無論組織中的各種領域制造、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研究開發等,組織中的各個層次高層、中層、基層,都有特定的目標,都存在對資源的獲取、開發和利用,并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也就是都存在管理問題。所以說,管理是組織的普遍需要。
管理良好的組織,能夠發展出忠誠的顧客基礎,能持續成長和不斷繁榮;管理不善的組織,其顧客基礎在不斷萎縮,營業收入也在下降,最終會陷入困境。組織要興旺,管理者必須認識不良的管理,并采取措施糾正它。
3管理者1管理者
從事管理工作的人的總稱,如CEO、車間主任和部門經理等。2管理者角色
根據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過考察其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來恰當的描述。明茨伯格得出結論:管理者實際上扮演十種不同但又高度相關的角色,這些角色又進一步被組合成三種類型。
(1)人際角色包括人與人以及其他具有禮儀性和象征性的職責。具體包括:掛名首腦、領導者和聯絡者角色。
(2)信息角色包括接受、收集和傳播信息。具體包括:監聽者、傳播者和發言人角色。
(3)決策角色涉及決策活動。具體包括:企業家、干擾應對者、資源分配者和談判者角色。3管理者技能
管理者的職責是變化和復雜的,管理者需要特定的技能來履行其職責和活動。根據羅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備三種基本技能,即: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術技能使用某一專業領域的有關程序、技術、知識和方法來完成任務的技能。盡管管理者不必成為精通某一領域的技能專家,但還是需要了解并初步掌握與其管理的專業相關的基本技能,否則很難與組織內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無法對所轄業務范圍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
(2)人際技能與處理人際關系有關的技能,即理解、激勵他人并與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者主要是要借他人之力把事情辦好,其決策要得到他人的支持,所以人際技能對管理者也很關鍵。
(3)概念技能是指綜觀全局、對復雜情況進行抽象化和概念化的技能。管理者必須能夠將組織看做是一個整體,理解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設想組織如何適應它所處的廣泛的環境。對于高層管理者,概念技能非常重要。幫考網
對管理者來說,三種技能的重要性取決于管理者所在的管理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