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知識之企業文化的重塑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09-11-23
企業文化重塑,指在企業建立一種全新的文化,以代替過去曾經引導公司走向成功、但現在很難滿足公司成長需要、已經并且越往后越會阻礙公司發展的舊文化。
經過十幾年的國有企業改制,許多國有企業變換了股權結構、完善了治理結構、調整了產品結構,優化了資源配置,健全了企業制度,加強了企業管理,走上了穩步健康快速發展的道路,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國有企業得益于變革期(一般來說,企業從開始改制至改制后的三或五年內都屬于變革期)企業文化的重塑或建設,而一些沒有進行企業文化重塑的國有企業,則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問題,如員工的工作熱情缺乏、思想行動不統一;企業的廣告宣傳空洞乏味;企業品牌建設華而不實、企業發展方向模糊不清等,這些問題都較大的阻礙了公司的順利發展。
如今企業深層次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人財物的競爭,而是文化的競爭。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都指出:“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引入市場機制”,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即包含了建立現代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因此,如何在國有企業的變革期,重塑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時代需求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促進企業快速發展,是我們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變革期企業文化重塑的必要性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ㄒ唬﹪衅髽I文化的一般特征
我國國有企業門類眾多,數量龐大,有的是解放前就有的,有的是伴隨新中國的產生和成長而逐漸成立的,但總的來說都有幾十年的發展史,有的甚至上百年。這些國有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歷史和環境的原因以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孕育形成了比較獨特的企業文化,一般都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作風和傳統,也是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乃至發揚光大的企業精神。在創業初期,由于國家經濟比較困難,物質的緊缺,技術裝備的落后,國有企業靠著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毅力,完成了國家賦予的使命和交代的任務。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2.奉獻精神
國有企業大多數員工都有一種愛崗敬業、任勞任怨,不辭勞苦的奉獻精神,他們在一個崗位上可以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揮灑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從而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3.員工依賴
由于計劃經濟時期“包終身”的政策,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員工對公司有較強的依賴感和歸屬感,工廠差不多是第二個家。
4.關注關系
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運營,員工“拉關系,走后門”的行為比較多。特別是在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在那種相對封閉發展的環境里,很容易使員工過多關注組織內部的“關系”、“人情”,而降低或犧牲經營業績指標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5.注重當前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領導人的任命由政府調派,由于任期的時間一般不長,加之不確定性,導致公司企業文化是一種短期導向的文化,企業更多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是長期利益。
6.追求穩定
關注現在,依賴性強,勢必造成國有企業文化中“追求穩定”的文化導向,員工的創新意識不強,管理層的管理理念一成不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二)國有企業原有企業文化的不適宜性
我國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企業文化,既有優秀的文化,也有不良的文化。對于優秀的文化,有的可以加以繼承,有的則需要適當的弱化,如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精神,雖然在歷史時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在企業講求信譽和效益的今天,它們已不適宜作為企業的主流文化。同時,隨著我國市場開放的深入,企業已經從區域競爭擴展到全國競爭并延伸至全球競爭,從產品的競爭轉變為資本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為了生存和發展,企業要有危機意識,要不斷的學習和創新,不斷的超越自我,所以國有企業那些一直阻礙企業的發展的不良企業文化,如員工依賴、關注關系、注重當前、追求穩定等,則必需加以糾正或剔除。
。ㄈ﹪衅髽I改制后對企業文化的新要求
1、新的發展戰略需要新的企業文化支撐
國有企業在經過產權更換、產品結構調整或資源的優化配置后,須構建新的發展戰略,確定新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路徑,而新戰略目標的確定,需要以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的重新定位和明晰為前提;新戰略路徑的通暢運行,也需要公司制度文化的健全和完善為基礎;新的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更是需要公司的機構設置、經營方針、運營機制、人才儲備、員工觀念等多方面進行根本的轉變,通過構建新的企業文化,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來提供保障和動力。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2、新的發展時期需要新的企業文化
目前國有企業變革時期,正處于知識經濟和一體化時代,企業的經營理念已發生很大的變化,更強調企業文化力的開發,通過文化力的作用來推動企業的發展,而企業文化也更強調人本主義價值觀、創新觀、競爭觀、市場觀、服務觀、和時代精神等,所以在新時期,趁著變革時機,國有企業有必要博采眾長,吸納新的適應企業需求的文化要素,融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中,推動企業發展。
二、國有企業變革期如何進行企業文化的重塑
國有企業變革期企業文化的重塑,由于其原先國有企業的特性,有著不同與一般企業文化建設或重塑的特點。筆者根據多年對國有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或重塑的經驗,認為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ㄒ唬┐_定企業文化重塑的規劃或指導意見考試大論壇
一般來說,企業文化大多反應了企業高層的文化。先由企業高層討論并確定在新的環境和發展前景下公司企業文化期望要達到的高度和目標,繼而確定企業文化重塑的指導思想、目的、思路、原則、方法和內容等,并以指導意見文件的形式下發給每個部門和員工,讓每位員工對企業文化重塑有個預先認知。
(二)對現有企業文化進行調研和診斷
通過診斷,總結企業優秀的文化,發現企業不良的文化以及存在的問題。
診斷的形式和內容包括:
—訪談中高層管理人員,了解他們對企業文化現狀的看法。
—與員工做深度訪談,以了解員工的心聲。
—進行大規模員工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更全面細致的找出問題所在。
—與客戶作深度訪談,以了解顧客對公司的產品、服務、經營等的認知。
在診斷階段,由于企業內部人員對公司的文化有種對號入座或先入為主的意識,在進行企業文化診斷時會帶有難以克服和避免的主觀看法,所以最好是請專業咨詢顧問,通過第三者專業的視角來審視會更準確和到位。
。ㄈ┲匦绿釤捄驮O計企業文化
施恩(EagarSchein)提出一個著名的文化三層次的荷花模型(Waterlilymodel):水面上的花和葉是文化的外顯形式,包括組織的架構和各種制度、程序;中間是荷花的枝和梗,是各種公開倡導的價值觀,包括使命、目的、行為規范等;最下面是荷花的根,是各種視為當然的、下意識的信念、觀念和知覺。國有企業在變革期,可以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競爭的現實需要,依據施恩的企業文化模型來提煉、升華、重塑企業文化:
1、企業核心理念的重塑
企業的核心理念是企業文化的高度濃縮和概括,它包括使命、愿景、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等。核心理念的重塑主要由公司高層來確定,但可以通過全體員工的大討論得出其要素,以實現凝練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具有凝聚、激勵和導向作用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應賦予新的內涵,滿足企業競爭發展的需要。
2、企業制度文化的重塑。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按照既有分工,又有協作整體統一的要求,迅速建立起適合新的運行機制的一整套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應當是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具體貫徹,同時又從硬性約束的角度與其它各種軟性約束因素共同促進新的企業文化的形成。
3、企業形象的重塑。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企業形象重塑應以新的企業文化理念為依據,對企業以前的標識、著色等進行審視,重新進行VI(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在此階段,可以聘請專業的策劃公司或人員來進行設計。
(四)新的企業文化的宣貫和落地
制訂企業文化的實施和宣貫計劃,通過領導宣講、員工培訓、制度建設、行為教育、企業文化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對公司廣大員工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進行公司理念、行為規范及視覺識別的培訓,使企業文化根植人心;通過策劃大型活動、廣告宣傳、公關策略等方式,大力展示公司形象及公司文化,使新的企業文化真正落地。
三、國有企業變革期企業文化重塑應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1、企業文化重塑組織機構的設立
實際上,很多國有企業以前真正的企業文化建設很少,多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為主,更別說專業的企業文化建設部門。而企業文化重塑以及以后的長期維護,需要專門的企業文化組織機構。鑒于大多數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可以臨時成立企業文化委員會,負責把握企業文化重塑的發展方向,領導企業文化重塑的全局工作。保證企業文化目標、內容的確立、推行,措施的制定落實,協調各部門全面完成企業文化重塑的各項任務;同時成立企業文化部門(許多企業是由宣傳部等部門兼任),專職負責企業文化重塑、實施和維護的日常工作。
2、管理人員的“企業文化知識掃盲”
國有企業相當一部分管理人員是從計劃經濟時代過來的,受知識和實際工作的限制,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大多處于經驗意識的淺層面,有的更是模糊不清,搞不懂企業核心理念的含義以及怎樣界定它們的關系。也就是說,很多國有企業高層人員只知道企業文化建設或重塑的重要,但究竟有多重要并不清楚。所以,進行企業文化重塑,首先需要對管理人中特別是高層進行“企業文化知識掃盲”,只有他們真正理解企業文化及其產生的作用后,企業文化重塑才能獲得強有力的支持,才能順利有效的進行。
3、實現共性和個性的融合,避免“追趕潮流”
企業文化重塑要堅持“以我為主,適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方針,立足于自身企業文化積淀的提煉,立足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方向,同時繼承中國傳統和本區域的優秀文化,吸收先進企業文化的精髓,因地制宜,為我所用,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和特色的企業文化。不能為重塑而重塑,人云亦云,認為積極的向上的良好的東西都是企業需要的或適合的,從而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4、注重重塑后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相輔相成來源:考試大
以重塑企業文化為契機,應將企業使命、愿景、發展戰略、生產經營與管理體系的運行、企業和員工行為規范各個方面,按其本質的內在機理與邏輯,構造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生態系統。
5、要認識到企業文化重塑的艱難性和長期性。
原有的企業文化是長期積累而成的,很多員工也已經習慣和適應了原有的行為模式和價值標準,讓員工一下放棄而接受新的企業文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員工對新的企業文化的適應也需要一個過程和一段時間,有時甚至幾年,期間,企業文化的具體內容,也要隨著公司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不斷發展完善,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國有企業變革期,進行了產權結構、治理結構、產品結構等的變更和調整,優化了企業的資源配置,還需要進行企業文化的重塑,這樣才能煥發青春和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基業長青。
經過十幾年的國有企業改制,許多國有企業變換了股權結構、完善了治理結構、調整了產品結構,優化了資源配置,健全了企業制度,加強了企業管理,走上了穩步健康快速發展的道路,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國有企業得益于變革期(一般來說,企業從開始改制至改制后的三或五年內都屬于變革期)企業文化的重塑或建設,而一些沒有進行企業文化重塑的國有企業,則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不少的問題,如員工的工作熱情缺乏、思想行動不統一;企業的廣告宣傳空洞乏味;企業品牌建設華而不實、企業發展方向模糊不清等,這些問題都較大的阻礙了公司的順利發展。
如今企業深層次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人財物的競爭,而是文化的競爭。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都指出:“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引入市場機制”,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即包含了建立現代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因此,如何在國有企業的變革期,重塑具有自身特色、符合時代需求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促進企業快速發展,是我們亟待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一、國有企業變革期企業文化重塑的必要性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ㄒ唬﹪衅髽I文化的一般特征
我國國有企業門類眾多,數量龐大,有的是解放前就有的,有的是伴隨新中國的產生和成長而逐漸成立的,但總的來說都有幾十年的發展史,有的甚至上百年。這些國有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歷史和環境的原因以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孕育形成了比較獨特的企業文化,一般都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艱苦奮斗
艱苦奮斗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作風和傳統,也是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乃至發揚光大的企業精神。在創業初期,由于國家經濟比較困難,物質的緊缺,技術裝備的落后,國有企業靠著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毅力,完成了國家賦予的使命和交代的任務。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
2.奉獻精神
國有企業大多數員工都有一種愛崗敬業、任勞任怨,不辭勞苦的奉獻精神,他們在一個崗位上可以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踏踏實實,揮灑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從而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3.員工依賴
由于計劃經濟時期“包終身”的政策,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員工對公司有較強的依賴感和歸屬感,工廠差不多是第二個家。
4.關注關系
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運營,員工“拉關系,走后門”的行為比較多。特別是在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在那種相對封閉發展的環境里,很容易使員工過多關注組織內部的“關系”、“人情”,而降低或犧牲經營業績指標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5.注重當前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領導人的任命由政府調派,由于任期的時間一般不長,加之不確定性,導致公司企業文化是一種短期導向的文化,企業更多注重短期利益而不是長期利益。
6.追求穩定
關注現在,依賴性強,勢必造成國有企業文化中“追求穩定”的文化導向,員工的創新意識不強,管理層的管理理念一成不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二)國有企業原有企業文化的不適宜性
我國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企業文化,既有優秀的文化,也有不良的文化。對于優秀的文化,有的可以加以繼承,有的則需要適當的弱化,如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精神,雖然在歷史時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在企業講求信譽和效益的今天,它們已不適宜作為企業的主流文化。同時,隨著我國市場開放的深入,企業已經從區域競爭擴展到全國競爭并延伸至全球競爭,從產品的競爭轉變為資本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為了生存和發展,企業要有危機意識,要不斷的學習和創新,不斷的超越自我,所以國有企業那些一直阻礙企業的發展的不良企業文化,如員工依賴、關注關系、注重當前、追求穩定等,則必需加以糾正或剔除。
。ㄈ﹪衅髽I改制后對企業文化的新要求
1、新的發展戰略需要新的企業文化支撐
國有企業在經過產權更換、產品結構調整或資源的優化配置后,須構建新的發展戰略,確定新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路徑,而新戰略目標的確定,需要以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的重新定位和明晰為前提;新戰略路徑的通暢運行,也需要公司制度文化的健全和完善為基礎;新的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更是需要公司的機構設置、經營方針、運營機制、人才儲備、員工觀念等多方面進行根本的轉變,通過構建新的企業文化,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來提供保障和動力。www.Examda.CoM考試就到考試大
2、新的發展時期需要新的企業文化
目前國有企業變革時期,正處于知識經濟和一體化時代,企業的經營理念已發生很大的變化,更強調企業文化力的開發,通過文化力的作用來推動企業的發展,而企業文化也更強調人本主義價值觀、創新觀、競爭觀、市場觀、服務觀、和時代精神等,所以在新時期,趁著變革時機,國有企業有必要博采眾長,吸納新的適應企業需求的文化要素,融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中,推動企業發展。
二、國有企業變革期如何進行企業文化的重塑
國有企業變革期企業文化的重塑,由于其原先國有企業的特性,有著不同與一般企業文化建設或重塑的特點。筆者根據多年對國有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或重塑的經驗,認為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ㄒ唬┐_定企業文化重塑的規劃或指導意見考試大論壇
一般來說,企業文化大多反應了企業高層的文化。先由企業高層討論并確定在新的環境和發展前景下公司企業文化期望要達到的高度和目標,繼而確定企業文化重塑的指導思想、目的、思路、原則、方法和內容等,并以指導意見文件的形式下發給每個部門和員工,讓每位員工對企業文化重塑有個預先認知。
(二)對現有企業文化進行調研和診斷
通過診斷,總結企業優秀的文化,發現企業不良的文化以及存在的問題。
診斷的形式和內容包括:
—訪談中高層管理人員,了解他們對企業文化現狀的看法。
—與員工做深度訪談,以了解員工的心聲。
—進行大規模員工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更全面細致的找出問題所在。
—與客戶作深度訪談,以了解顧客對公司的產品、服務、經營等的認知。
在診斷階段,由于企業內部人員對公司的文化有種對號入座或先入為主的意識,在進行企業文化診斷時會帶有難以克服和避免的主觀看法,所以最好是請專業咨詢顧問,通過第三者專業的視角來審視會更準確和到位。
。ㄈ┲匦绿釤捄驮O計企業文化
施恩(EagarSchein)提出一個著名的文化三層次的荷花模型(Waterlilymodel):水面上的花和葉是文化的外顯形式,包括組織的架構和各種制度、程序;中間是荷花的枝和梗,是各種公開倡導的價值觀,包括使命、目的、行為規范等;最下面是荷花的根,是各種視為當然的、下意識的信念、觀念和知覺。國有企業在變革期,可以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競爭的現實需要,依據施恩的企業文化模型來提煉、升華、重塑企業文化:
1、企業核心理念的重塑
企業的核心理念是企業文化的高度濃縮和概括,它包括使命、愿景、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等。核心理念的重塑主要由公司高層來確定,但可以通過全體員工的大討論得出其要素,以實現凝練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具有凝聚、激勵和導向作用的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應賦予新的內涵,滿足企業競爭發展的需要。
2、企業制度文化的重塑。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按照既有分工,又有協作整體統一的要求,迅速建立起適合新的運行機制的一整套規章制度。這些規章制度應當是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具體貫徹,同時又從硬性約束的角度與其它各種軟性約束因素共同促進新的企業文化的形成。
3、企業形象的重塑。
企業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企業形象重塑應以新的企業文化理念為依據,對企業以前的標識、著色等進行審視,重新進行VI(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設計。在此階段,可以聘請專業的策劃公司或人員來進行設計。
(四)新的企業文化的宣貫和落地
制訂企業文化的實施和宣貫計劃,通過領導宣講、員工培訓、制度建設、行為教育、企業文化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對公司廣大員工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進行公司理念、行為規范及視覺識別的培訓,使企業文化根植人心;通過策劃大型活動、廣告宣傳、公關策略等方式,大力展示公司形象及公司文化,使新的企業文化真正落地。
三、國有企業變革期企業文化重塑應特別注意的幾個問題
1、企業文化重塑組織機構的設立
實際上,很多國有企業以前真正的企業文化建設很少,多以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為主,更別說專業的企業文化建設部門。而企業文化重塑以及以后的長期維護,需要專門的企業文化組織機構。鑒于大多數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可以臨時成立企業文化委員會,負責把握企業文化重塑的發展方向,領導企業文化重塑的全局工作。保證企業文化目標、內容的確立、推行,措施的制定落實,協調各部門全面完成企業文化重塑的各項任務;同時成立企業文化部門(許多企業是由宣傳部等部門兼任),專職負責企業文化重塑、實施和維護的日常工作。
2、管理人員的“企業文化知識掃盲”
國有企業相當一部分管理人員是從計劃經濟時代過來的,受知識和實際工作的限制,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大多處于經驗意識的淺層面,有的更是模糊不清,搞不懂企業核心理念的含義以及怎樣界定它們的關系。也就是說,很多國有企業高層人員只知道企業文化建設或重塑的重要,但究竟有多重要并不清楚。所以,進行企業文化重塑,首先需要對管理人中特別是高層進行“企業文化知識掃盲”,只有他們真正理解企業文化及其產生的作用后,企業文化重塑才能獲得強有力的支持,才能順利有效的進行。
3、實現共性和個性的融合,避免“追趕潮流”
企業文化重塑要堅持“以我為主,適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方針,立足于自身企業文化積淀的提煉,立足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方向,同時繼承中國傳統和本區域的優秀文化,吸收先進企業文化的精髓,因地制宜,為我所用,形成具有鮮明個性和特色的企業文化。不能為重塑而重塑,人云亦云,認為積極的向上的良好的東西都是企業需要的或適合的,從而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4、注重重塑后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相輔相成來源:考試大
以重塑企業文化為契機,應將企業使命、愿景、發展戰略、生產經營與管理體系的運行、企業和員工行為規范各個方面,按其本質的內在機理與邏輯,構造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生態系統。
5、要認識到企業文化重塑的艱難性和長期性。
原有的企業文化是長期積累而成的,很多員工也已經習慣和適應了原有的行為模式和價值標準,讓員工一下放棄而接受新的企業文化,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員工對新的企業文化的適應也需要一個過程和一段時間,有時甚至幾年,期間,企業文化的具體內容,也要隨著公司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進行必要的調整,不斷發展完善,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國有企業變革期,進行了產權結構、治理結構、產品結構等的變更和調整,優化了企業的資源配置,還需要進行企業文化的重塑,這樣才能煥發青春和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基業長青。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