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集體協商期待更有質量的集體合同
來源:中國寧波網發布時間:2012-02-21
今年起,全市將在已建立工會組織的1.7萬家企業中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然而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家和員工對工資集體協商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我已經跟員工簽訂了個人的工資合同,那集體工資合同還有什么用?”一名企業家曾私下抱怨。對此,江北區總工會負責人表示,應努力提升協商質量,讓集體合同更有價值。
集體協商,需要更專業
江北甬江街道工會主席朱霞萍告訴記者,街道今年將全面推廣工資集體協商,除了規上企業外,也將覆蓋至所有小微企業。目前,街道700多家小微企業已有超過100家與員工簽訂了集體合同。不過,身為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她在指導協商時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我覺得自己還不夠專業。”朱霞萍雖然兩年前在市里接受了專門培訓,但許多細節仍需自己摸索,“跟企業家談,事先要掌握周邊企業工資增長幅度、各企業的工資總額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值、各企業的利潤率等,籌碼掌握得越多,談判就越順利。”
去年8月,街道下屬信遠公司召開年內第二次工資集體協商會議,工會方收集了詳細的法規、文件和數據,成功說服了這家外資企業的老總,最終達成企業員工工資增長8%以上,一線員工增長10%的協議。即便如此,由于手頭缺乏國內、國際的同行業工資標準,勞方在談判時仍有些底氣不足。
不專業的除了談判籌碼,還有談判技巧。“現在我最想知道國外工會怎樣展開協商。他們是怎么確定‘工資帽’的?企業利潤下降了,集體工資能不能降低?”朱霞萍心中有許多個這樣的問號等待著答案。
協商內容,跳出單純的“漲工資”
工資集體協商對留住員工有沒有幫助?江北區總工會的回答是:有。以甬江街道為例,員工超過100人的企業中,工作3年以上的老員工春節后絕大多數回到企業。工作1至3年的員工至少回來了80%.
不過,老員工愿意留下來,未必是為了每年上漲10%左右的工資。去年,江北一家企業的數名員工向有關部門投訴,說企業發了不少工資,但他們沒處去花。原來,該企業位于工業區,周邊缺乏消費娛樂場所,讓年輕職工心生不滿。據了解,近年來,在工資集體協商時,員工已越來越重視工資之外的福利保障。
于是,在江北區企業的工資集體協商中,除了集體工資漲幅等“規定動作”,還出現了各類“自選動作”。寧波“競宏服飾”有400余名一線外來女工,由于行業特性,薪水計件支付,集體工資難以協商。最后,企業在合同中承諾提高工作餐的伙食標準,化漲工資為漲待遇。寧波“賽克斯”則在集體合同中明確承諾,職工除了擁有節假日外,每年由公司組織“外出旅游一次”……
“這代表了一種趨勢,隨著工資集體協商的經驗積累,協商內容將跳出單純的漲工資,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江北區總工會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努力促成更多份有質量的集體合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