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1.教學工作要素管理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教師教學工作質量管理;二是學生學業質量管理;三是教務工作質量管理。 2.教學進程環節管理的主要環節:制定計劃、運行調控、監測評估、總結提高。 3.加強高等學校教學管理組織建設,完善由校長負責、教務處牽頭、以院系為基礎、各職能部門協調配合的本科教學管理組織體系。 4.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合理設置學科專業,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監測預報制度。 5.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6.堅持教授上講臺制,保證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助教制度。新聘任的青年教師要有一定時間從事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增強他們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7.加強教學評估,繼續開展并不斷完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定期評估制度,積極開展專業評估和工程教育認證、醫學教育認證等試點工作,形成社會和企業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評價制度、課堂教學評估制度等,完善教師、院系、學校三級質量保障機制。 8.加強教材建設,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教師編寫國家規劃教材和各種創新材料,并加強紙質教材、電子教材和網絡教材的有機結合。 9.大學教學計劃體現了國家對某一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與質量要求,是大學組織教學過程和管理教學的主要依據。 10.參加崗前培訓并取得合格證的教師證的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的95%以上;四項經費占學費收入的比例應大于30%;必修課應用多媒體技術授課的時數不低于15%;雙語授課課程比例不低于10%;綜合性、設計性試驗的課程占實驗課程總數的比例不低于80%。 11.顧客是指高等學校中接受教育教學服務的對象,包括學生、家長、教育官員、高一級學校、用人單位、社會和勞動力市場等。 12.戴明環模式又稱為“PDCA模式”,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 13.全面質量管理體系(TQM)的五個關鍵要素:起聯合作用并普遍承諾的共同愿景。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戰略和過程;以工作團對為中心的組織結構;富有刺激性和挑戰性的組織目標;進行系統的日常管理的技術方法。 14.學校實施教學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是文化、承諾和溝通,簡稱“3C”。 15.大學教學質量監控的ISO9000模式包括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與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和改進兩個環節。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教師資格證大學教學論考試重點考點講解:第6章 |
|
閱讀下一篇:下面沒有鏈接了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