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陽 微利產業挖取高利潤
來源:發布時間:2008-03-20
在渠道建設上,吳志陽的方法是打破常規,另辟蹊徑,轉向電視購物。據吳志陽介紹,CECT 借助電視購物賣手機的是繼恒基偉業之后國內第二家,吳志陽將這種方式稱之為手機銷售的新模式。
業界評論人士認為,吳志陽對規模、庫存的控制,對渠道的創新都不是支撐CECT 穩步增長的根本,"其最核心的東西應該是對手機功能的創新,把握住了手機消費者的脈搏"。
據了解,吳志陽對CECT 產品的市場定位為"低端價位的高端產品",在產品創新上總是力求特色,花樣不斷翻新。譬如,CECT 在國產品牌中首推手寫功能的PDA 手機,首推超常待機60 天的手機,而在指紋加密手機上,CECT 更是走在了國外品牌的前面。對此,吳志陽認為正是這些特色產品支撐了CECT 的逆勢上漲。
不過,質疑的聲音隨之而來。
"僑興系的手機在技術研發上并沒有太大優勢,而且與貼牌機、水貨黑手機有著撇不清楚的關系",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機產業內人士說。
就研發能力質疑,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目前CECT 在北京、上海、惠州三處設有研發機構,僑興移動上市之后,有意向選定一家國外的手機研發公司作為收購目標,該公司主要做3G 手機的研發,與國際上一些大的研發機構有廣泛合作。
對于貼牌質疑,CECT 曾有過公開的解釋,認為在手機貼牌盛行的2005 年,找CECT 貼牌的也只是一些當時沒有拿到手機牌照的"高品質廠商",譬如明基、UT 斯達康、多普達、宇龍,"我們選擇的方式是戰略合作"。而且這樣的合作方式給CECT帶來的收益非常少。而在2006年,吳瑞林公開表示,"堅持不允許任何形式的牌照合作,更不用說貼牌。"
采訪手記
吳志陽站穩了
吳志陽的身上沒有太多鮮明的個性特征,他的言行舉止大多背叛了他的年齡,顯得不是很協調,與他的同齡人分眾傳媒的江南春相比,吳志陽的激情與活力從臉上收拾得一干二凈,分不清是內斂還是內向。
從小就與父親一起創業的吳志陽,接手CECT 時盡管只有29 歲,卻已經有著10 多年的經商經歷。從懷揣2 萬元與父親一同離開福建老家南下廣東,到僑興的壯大,吳志陽有著同齡企業家們所不具備的滄桑歷程,這些經歷造就了他不愛出風頭的經營思路。而這樣的思路讓CECT 在國產手機的低潮中有幸活了下來。
吳志陽很不幸,因為他在父親的翅膀下經營多年,卻沒有過多的建樹。
吳志陽很幸運,父親吳瑞林對職業經理人的態度使得他擁有了一次獨立展示自己的機會,而父親耀眼的光芒同時又教會了他如何低調和沉默。
要想抓住一件東西,首先要做的就是伸開五個指頭。吳瑞林深諳此道,在家族權力的分配中,他知道什么時候該伸開五指,什么時候握緊拳頭,收放自如。
不得不承認,描寫吳志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他的辦公桌上堆放著各式各樣的手機,完全沉溺在自己的手機世界里,如何變款式,如何賣手機才是他考慮最多的問題。
憑直覺,吳志陽是一個感性不足的人,他放棄了年輕創業者的樂園--納斯達克,而選擇了面孔蒼老的紐交所;他能抑制住年輕人的好大喜功,用慢跑、長跑的理性來經營CECT;而對于采訪,他要先熟讀采訪提綱,并一一準備好答案……
但這一切都沒能妨礙他成為紐交所里最年輕的董事長。
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吳志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他才有這樣的高度,但很少有人會想到,當你踩在別人肩膀上時,這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情。還好, 吳志陽似乎站穩了。
業界評論人士認為,吳志陽對規模、庫存的控制,對渠道的創新都不是支撐CECT 穩步增長的根本,"其最核心的東西應該是對手機功能的創新,把握住了手機消費者的脈搏"。
據了解,吳志陽對CECT 產品的市場定位為"低端價位的高端產品",在產品創新上總是力求特色,花樣不斷翻新。譬如,CECT 在國產品牌中首推手寫功能的PDA 手機,首推超常待機60 天的手機,而在指紋加密手機上,CECT 更是走在了國外品牌的前面。對此,吳志陽認為正是這些特色產品支撐了CECT 的逆勢上漲。
不過,質疑的聲音隨之而來。
"僑興系的手機在技術研發上并沒有太大優勢,而且與貼牌機、水貨黑手機有著撇不清楚的關系",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機產業內人士說。
就研發能力質疑,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目前CECT 在北京、上海、惠州三處設有研發機構,僑興移動上市之后,有意向選定一家國外的手機研發公司作為收購目標,該公司主要做3G 手機的研發,與國際上一些大的研發機構有廣泛合作。
對于貼牌質疑,CECT 曾有過公開的解釋,認為在手機貼牌盛行的2005 年,找CECT 貼牌的也只是一些當時沒有拿到手機牌照的"高品質廠商",譬如明基、UT 斯達康、多普達、宇龍,"我們選擇的方式是戰略合作"。而且這樣的合作方式給CECT帶來的收益非常少。而在2006年,吳瑞林公開表示,"堅持不允許任何形式的牌照合作,更不用說貼牌。"
采訪手記
吳志陽站穩了
吳志陽的身上沒有太多鮮明的個性特征,他的言行舉止大多背叛了他的年齡,顯得不是很協調,與他的同齡人分眾傳媒的江南春相比,吳志陽的激情與活力從臉上收拾得一干二凈,分不清是內斂還是內向。
從小就與父親一起創業的吳志陽,接手CECT 時盡管只有29 歲,卻已經有著10 多年的經商經歷。從懷揣2 萬元與父親一同離開福建老家南下廣東,到僑興的壯大,吳志陽有著同齡企業家們所不具備的滄桑歷程,這些經歷造就了他不愛出風頭的經營思路。而這樣的思路讓CECT 在國產手機的低潮中有幸活了下來。
吳志陽很不幸,因為他在父親的翅膀下經營多年,卻沒有過多的建樹。
吳志陽很幸運,父親吳瑞林對職業經理人的態度使得他擁有了一次獨立展示自己的機會,而父親耀眼的光芒同時又教會了他如何低調和沉默。
要想抓住一件東西,首先要做的就是伸開五個指頭。吳瑞林深諳此道,在家族權力的分配中,他知道什么時候該伸開五指,什么時候握緊拳頭,收放自如。
不得不承認,描寫吳志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他的辦公桌上堆放著各式各樣的手機,完全沉溺在自己的手機世界里,如何變款式,如何賣手機才是他考慮最多的問題。
憑直覺,吳志陽是一個感性不足的人,他放棄了年輕創業者的樂園--納斯達克,而選擇了面孔蒼老的紐交所;他能抑制住年輕人的好大喜功,用慢跑、長跑的理性來經營CECT;而對于采訪,他要先熟讀采訪提綱,并一一準備好答案……
但這一切都沒能妨礙他成為紐交所里最年輕的董事長。
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吳志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他才有這樣的高度,但很少有人會想到,當你踩在別人肩膀上時,這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情。還好, 吳志陽似乎站穩了。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