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力資源管理師案例分析典型例題11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2-02-11
現在該是停止走老路的時候了!
相隔16年,邁克爾。哈默(Michael Hammer)和麗嘉酒店集團(The Ritz-Carlton Hotel Company, L.L.C)發出了同樣的“再造”宣言。不過,后者的再造工程早已超越哈默最初的定義。
這位《再造企業》的作者,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教授,于1990年開創性的提出:為了取得經營業績的戲劇性提高,企業應該再造經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力量急劇地重新設計每項業務的核心流程。
技術及其對流程的再造,從此成為不少企業的“法寶”,也成為大裁員的一個借口。真正的大師在于自我“再造”。哈默很快認識到自己對“人”考慮太少,并在隨后的著作中加以修正。
從技術向人的重心轉移,也集中反映于麗嘉由2006年7月起步的再造之路:流程再造來自技術,技術刷新始自每一位員工。培訓與學習,或者說“再造員工”正是一切改變之源。
培訓點線面難以適應新流程、新文化?或許這不僅不是員工的錯,反而證明了此前培訓的好效果。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利用培訓“再造”新慣性。
首先是“面”:找準新方向是再造企業的第一步,也是再造員工的基礎。方向既定,所有員工需接受統一培訓。
作為傳統高端酒店的代表,麗嘉酒店自稱的“企業文化的一點兒改變”可能嚇跑客人,更可能難住多年謹守“黃金標準”的一線員工。但集團副總裁Diana Oreck仍堅定地表示,“我們不再明確的告訴你怎樣讓客人滿意”,而是讓員工以更個性化的方式服務于更個性化的顧客。為此,上海的波特曼麗嘉酒店費時半年才分批完成700多名員工的培訓。
如哈默在2001年時所說:“生意興隆的將是這些企業——他們以面向顧客、服務顧客和方便顧客為宗旨來再造企業。”為樹立全新意識,這種全員培訓無異于入職培訓。
其次是“線”:從高層開始再造員工,將顧客導向層層分解到各級員工的日程表。
作為個性化戰略的一部分,麗嘉不再千店一面。每家酒店都被要求根據所在地環境,確定并布置一個獨特的“主題”。例如,位于加州葡萄酒之鄉的半月灣酒店以“海灘上的火與酒”為主題,客人可以在陽臺飲佳釀、賞篝火。總之,“酒店的每件事都與此(主題)相關,從燈光、制服到建筑外觀。”各酒店的總經理及創意總監因此參加了為期一天的相關培訓。
這種高層的集中培訓,既是再學習,也是新文化、新戰略、新流程沿權力路線落實的催化劑。
最后是“點”:以案例學習突破重點難點,用小組討論明確新標準、新流程如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