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1.社區教育
2.社會本位論
3.“分支型”學制
4.古代社會的教育
5.美育
名詞解釋
1.社區教育是為貫徹全民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宗旨,滿足社區成員學習科學知識、技能,提高法律意識的需要,在社區內開展的各類教育活動。社區教育以社區為依托。以全體社區成員為對象,以提高居民整體素質為宗旨,是教育社會化和社會教育化的統一。社區教育包括文化基礎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科學普及教育、生活情趣教育、法制宣傳教育、市民文明教育等。按年齡層次又分為未成年人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年人教育。社區教育是社區居委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與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相反,其基本主張是以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應當依據社會的要求來決定.認為個人的一切發展有賴于社會,教育的質量規格只能以其社會的需要來規定,教育除了社會目的以外,并無其他目的。其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會的特征和要求。
3.“分支型”學制是前蘇聯創造的一種學制形式。在十月革命前,帝俄時代實施的是傳統的歐洲雙軌學制。十月革命后,建立了單軌的社會主義統一學校系統,在其后的發展過程中,又部分恢復了帝俄時代文科中學的某些傳統和職業學校單設的做法,由此形成了既有單軌學制特點,又有雙軌學制的某些因素的“分支型”學制。這種學制上通(高等學校)下達(初等學校),左(中等專業學校)右(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互連,有其優點。
4.古代社會的教育是以使用青銅器(奴隸社會)、鐵器(封建社會)手工工具為標志的教育。人的發展從使用石器工具到使用金屬工具是一次大的飛躍。古代文字產生,人的抽象思維得到發展,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離,出現了古代知識分子,也有了最初的科學藝術。社會從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的原始形態,進入到古代階級社會。包括奴隸制和封建制。古代社會是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政治上是專制和人治,人身依附的社會。
5.美育是以培養學生審美、立美的能力,從而促使他們追求人生的情趣與理想境界等為目標的教育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