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協委員建議降低演職人員個稅
來源:北京晨報發布時間:2012-01-12
昨天下午,市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舉辦了主題為“發揮政協優勢,促進首都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專場記者招待會,文化界4位政協委員就如何推進文化建設、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侃侃而談。
市政協委員、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楊靜茂表示,今后,國家大劇院會繼續把全世界最優秀的演出吸引到中國來,使首都觀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頂尖藝術。市政協委員、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于丹說,網絡是這個時代最積極、最快捷、最平民化的傳播方式,是網絡把文化真正還原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市政協委員、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建議,發展影視產業,應給予政策配套支持。比如演員、導演、攝影等主創人員5萬元以上繳40%的個稅,而有些國家是15%左右,甚至很少或不繳稅。希望通過降低稅收以示對他們的鼓勵和尊重。
市政協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公司董事長安庭建議政府盡快制定出臺“北京藝術品市場管理條例”,希望政府通過各種方式、舉辦各種活動提高人們的藝術鑒賞能力,培育正確的消費觀念。
記者獲悉,截至昨天12點,會議已收到380余件提案,約四分之一的提案為關注文化發展的提案,這在以往并不多見。
■委員專訪
國學中心不是象牙塔
北京此前提出要建設“中國國學中心”,很多市民對這個國學中心都很好奇。記者招待會后,于丹委員就此回答了本報記者的追問。
晨報:北京提出建立中國國學中心,目前情況如何?
于丹:國學中心內部設計很有中國味。我帶領團隊已上交了兩期設計方案,一期是青少年禮儀關于家庭部分的呈現,以及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如戲曲如何呈現。二期是中國青少年禮儀學校和社會方面的呈現。國學中心將使國學走出書齋,變成大眾可以觸摸和分享的權利。
晨報:您認為中國文化如何更深入地“走出去”?
于丹:中國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比較,只有先了解對方的文化,才能完成雙方的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