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業人才告急
來源:深圳晚報發布時間:2012-01-10
“深圳金融業人才吸引力趨于弱化,金融中心區太多不利于影響力的擴大……”昨天,在“兩會”專題議政會上,市政協常委、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表示,深圳金融業在人才引進和審批方面面臨一些門檻,僅招行而言,總行和深圳分行5年內離職2200人,平均每年400多人,而要引進一個人才到深圳,審批需要一個月。
招行5年內離職2200人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但在馬蔚華看來,深圳對金融行業的吸引力正面臨考驗。馬蔚華在發言中說,相對于北京、上海等地,目前深圳金融人才吸引力趨于弱化,高素質人才引進難度明顯加大。
“就招行而言,過去5年間招行總行和深圳分行離職員工超過220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前往北京、上海等城市謀求發展;社會招聘中來自北京、上海地區銀行總部的人員逐年減少,最近兩年總行僅招聘到2人!”
馬蔚華建議,深圳應當進一步完善金融人才吸引政策,對高層次優秀人才,給予安家補助、配偶工作推薦、子女入托入學、醫療綠色通道等優惠政策;對總部在深圳的金融機構高管人員,按其上年所繳個稅的一定比例,以補貼形式返還個人;對金融機構高管的企業年金繳費免征個人所得稅,
引進一人審批需要一月
馬蔚華說,引進人才一大門檻就是審批手續,在這方面,招行也面臨不少繁瑣環節,他認為深圳的人才審批事項急需改善,為金融人才的引進提供更大的便捷。
“比如,在臺胞等境外金融人才引進方面,目前深圳要經歷5大審批環節,涉及3個政府相關部門,前后至少要一個月才能完成整個審批過程;在審批通過的3年后,又要重新審批,而上海則規定5年內無需再審,極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馬蔚華認為深圳在跨部門審批上仍有不少改進空間。“以銀行網點籌建審批為例,整個過程至少要經過6個部門15項審批環節,前后至少耗費6個月時間,申請單位耗費了不少精力與成本。”他建議,深圳應當建議借鑒上海經驗,實行聯動登記模式,企業只需一次提交申請材料,即可辦理相關手續。
金融中心區太多應整合
此外,馬蔚華對于深圳金融中心區也提出看法,他認為應當明確深圳金融業的發展布局,將多個金融中心區確定一個金融中心區。“深圳目前已初步確立了羅湖、福田、前海三個金融中心區和龍崗平湖金融后臺服務基地的"三點一基地"發展布局,但這樣的規劃既不利于金融中心影響力的擴大,也不利于金融基礎設施的改善。”
馬蔚華分析說,從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建設經驗看,大部分城市都會選擇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地域發展金融中心區,如美國的華爾街、香港的中環等,相反,倫敦金融中心區則因分散建設而遇到了諸多難題。他因此建議,市政府應當加強對現有金融中心區的整體規劃,集中資源進一步明確各中心區的功能定位,如將前海打造成為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