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年終獎兩重天:銀行艷羨基金券商寒冬
來源:北京商報發(fā)布時間:2011-12-29
銀行信貸規(guī)模下降、股市持續(xù)下跌、基金規(guī)模不斷縮水 今年金融業(yè)持續(xù)低迷,被業(yè)界公認為“金領界”的金融業(yè)薪資水平受到明顯沖擊,年終獎也出現了兩極分化:銀行業(yè)依舊令旁人艷羨,保險業(yè)則中規(guī)中矩,而基金業(yè)和券商業(yè)則遭遇到了罕見的寒冬
銀行業(yè)
“不好意思公布”是個啥概念?
行長一句不經意的話,成了爆紅于2011年末網絡的一句流行語。
“銀行利潤太高了,不好意思公布。”某銀行行長的一席話不僅顯示出銀行的喜人業(yè)績,員工年終獎的多少也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有網友曝出,“銀行員工年終獎10萬元很正常”。經記者調查,8萬元、10萬元的確并不少見,但商業(yè)銀行崗位分布復雜、薪酬體制不一、級別差距較大,不同的省市也有近萬元的差距。
“總體來看今年的業(yè)績不錯,不同的分支行采取不一樣的薪酬方式,而且也根據等級的不同有所差異,如北京地區(qū)是考核制,每年發(fā)14個月工資,年終獎各個分支行差異不大;像我們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分支行則采取年薪制,月薪4000多元,三級員工的年終獎為1.9萬-2萬元,相當于多發(fā)5個月工資。”包商銀行某省會城市員工這樣說道。
她同時解釋道,三級員工一般是指入職兩年的員工,如果升為經理就成為七級員工,年終獎差不多3萬-5萬元,商業(yè)銀行等級不同年終獎差距也越拉越大。此外,內蒙古銀行總行的普通員工年終獎大概為3萬元。
然而,這僅僅只是地區(qū)性城商行的情況,對于那些身處京城的不少大銀行和效益好的股份制銀行來說,這點年終獎只能算是一個“零頭”。
據記者了解,國有銀行也根據員工的級別有不同的年終獎標準。記者詢問了工商銀行總行相關人士了解到,該行員工級別共分為25級,一個六級員工,如果在考評中得優(yōu),年終獎稅前為5.6萬元,這僅是其中的一半,另一半平分到明年6個月中發(fā)放。如此看來,國有銀行員工獲得10萬元的年終獎并不困難。不過,該人士表示,相比其他國有銀行,該行整體水平最低。另據了解,工商銀行一位入職不到兩年、二三線城市的客服人員,年終獎為1.3萬元。
另一家老牌的國有銀行,交通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人士透露,“我們薪資保密,年終獎金額只知道自己的”。據他介紹,交行將研究部門歸到后臺,現在資源都向前臺傾斜,研究人員比交易員年終獎少很多,去年交易員大概拿到了10萬元左右,研究人員只有6萬元左右。“今年的年終獎可能會提高一點,估計在7萬元左右。”記者了解到,該研究人員一年總收入20萬元,其中,年終獎就占到了三成。
在調查過程中,最吸引眼球的當屬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民生銀行北京地區(qū)某支行理財產品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今年的年終獎還沒有發(fā),只發(fā)了前三季度的季度獎,金額主要與業(yè)績量掛鉤,即使在同一崗位工作,獎金的差距也很大,從1萬元到10萬元不等。另一位民生銀行的員工則表示,該行的機制比較激進,業(yè)績好的業(yè)務員拿到的年終獎可能比支行行長還高,上百萬都不是問題。
不過,這樣的激勵機制也比較公平。據了解,多數員工都面臨殘酷的吸儲、放貸、辦卡、銷售理財產品等指標壓力。中信銀行的年終獎可以說是商業(yè)銀行中比較搶眼的,據了解,該行年終獎稅后平均水平在六七萬元,普通柜員稅后為7萬-8萬元,客戶經理在10萬-12萬元之間,效益稍好的支行行長稅后獎金可以拿到80萬-200萬元。
關于有招商銀行沒有年終獎的說法,招商銀行相關人士表示,該行按照細水長流的方式發(fā)放,假如員工的獎金為12萬元,則按四個季度分段下發(fā)。
基金業(yè)
從“羨慕嫉妒恨”到大幅縮水
距離2012年只剩下三天,但基金行業(yè)卻毫無迎新的氣氛,反而愈加低落和悲觀。“日子難過啊!”這是記者近日在與基金公司人員交流中聽到最多的感嘆。
記得上個月記者就年終獎問題采訪時,不少業(yè)內人士尚可表示:“只要不降太多,不比2008年差太多就行。”然而時隔不到一個月,在A股市場再度下跌了7%之后,記者聽到的卻是“意思一下就行,已經做好了徹底泡湯的準備”。包括一些基金經理和部門總監(jiān)在內都如此表示。可見,如今A股積重難返的勢頭已最終打消了他們那最后的一點樂觀。
回顧一年來的資本市場,A股如遭“天災”,公募基金被沖擊得潰不成軍。具體表現上看,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截至12月27日,近千只開放式基金整體下跌超過20%,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23.76%,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23.04%.值得一提的是,債券型基金與偏股型基金同時出現年度虧損,這是基金歷史上所沒有過的,債基平均跌幅為1.54%.
目前,旗下基金成立一年以上的基金公司已悉數賠錢。此前發(fā)布的基金三季報顯示,62家基金公司合計虧損2510.74億元。而若按此比例計算,今年全年,基金公司虧損或超過4000億元。
而近年來年終獎一直是基金業(yè)薪酬中的重頭戲。按照行業(yè)慣例,年終獎主要與公司業(yè)績、管理規(guī)模及員工的表現掛鉤,行情好的時候,表現優(yōu)秀的員工可以獲得12個月或者更高的獎金,那些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等投研主力,年終獎甚至可以以百萬計。2007年和2008年,高額的獎金曾一度讓其他行業(yè)“羨慕嫉妒恨”,盛傳有的基金公司前臺員工亦可拿到20萬元的年終獎。
怎奈,2011年資本市場風云突變,年終獎考核指標均不理想,基金公司股東們有充分理由減發(fā)或者停發(fā)年終獎。記者調查了解到,今年公募基金業(yè)年終獎整體大縮水幾成定局,特別是中小型或業(yè)績差、管理規(guī)模縮水嚴重的基金公司,不排除會取消年終獎發(fā)放。據了解,現在已經有一些公司跟員工打好了招呼,年終獎只會象征性發(fā)放,不讓他們再做美夢。
相對來說,大型基金公司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據傳,廣東一家業(yè)績尚可的大型基金公司年終獎或與去年持平。
而昨日,一位上海基金人士的微博發(fā)言引起網友熱議 “剛在MSN上,某國內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部門負責人向我哭訴,今年年終獎很少,只有五位數 ”由此來看,雖然較前兩年相比,基金年終獎大降,但還是讓其他行業(yè)望塵莫及。有網友對此不平表示:“資本市場不景氣成這樣,還能拿著比IT業(yè)高幾十倍的薪水 陸家嘴載人電梯的速度果然比科技園的快幾十倍!”
“其實,基金業(yè)目前真的很難,獎金縮水之后必然導致人才的進一步流失,投研人員回流券商,讓基金業(yè)發(fā)展雪上加霜。”上海一家合資基金公司老總無奈又感慨地說。
券商業(yè)
多半被熊市攪黃但少數仍可觀
如果說2010年是券商行業(yè)不景氣的一年的話,那么即將過去的2011年則更是可以用糟糕來形容。從券商類上市公司的三季報來看,券商行業(yè)凈利潤大幅下滑,15家券商類上市公司中,前三季度業(yè)績全線下滑無一上漲,5家公司利潤更是慘遭腰斬。更值得擔憂的是,東北證券已成為首家三季報虧損的券商。
糟糕的業(yè)績也直接影響到了券商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年終獎,尤其是處于最底層的券商經紀人,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
小李是銀河證券北京東城某營業(yè)部的經紀人,工作經驗兩年。她告訴記者,今年她手中的客戶基本沒有交易,更別提新客戶開戶獎金,小李現在每個月連基本工資都難以保證。在小李看來,她對年終獎根本都不敢抱任何希望,而且更令她感到難安的是,失業(yè)的威脅正在向她逼近。小李告訴記者,她從公司內部得到一些消息,銀河證券明年可能要裁減一大批沒有正式編制的合同工,她也很可能進入裁員的名單。
華泰證券北京豐臺某營業(yè)部經紀人則干脆直接告訴記者,“我們今年沒有年終獎”。此外記者接觸到的其他券商經紀人員也紛紛表示“對年終獎不抱希望”。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華泰證券業(yè)績下滑44.49%.
除了券商經紀人員外,券商的后臺(行政、策劃)人員對今年年終獎也不敢抱多大希望。總部位于深圳的一家中小券商品牌管理崗位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市場行情不好,估計大家都覺得沒什么指望吧”。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按照去年的政策,廣發(fā)證券和廣州證券后臺人員年終獎為幾個月到十幾個月工資不等,今年恐怕一樣難言樂觀。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網上有爆料稱,今年前三季度虧損的東北證券已經發(fā)出了內部減薪令。有傳言稱東北證券已經停發(fā)了總裁和副總裁四季度工資,而且包括董事長在內的諸多高管也一并停薪與公司共渡難關。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內絕大部分券商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就是經紀業(yè)務收入(多數券商的經紀業(yè)務占比高達七成以上),其次是自營業(yè)務收入和投行業(yè)務收入。由于今年A股市場遭遇了一個難熬的寒冬,成交量大幅下降,股指持續(xù)下跌,這種局面令券商的經紀收入和自營收入遭到“雙殺”。
不過,相比較以傳統經紀業(yè)務為主的券商而言,一些投行業(yè)務做得不錯的券商年終獎卻仍然可圈可點,明顯高于一般行業(yè)平均水平。
目前,盡管市場有傳言稱,投行巨頭的中信證券明年的薪資水平將會平均下調30%左右,不過即便如此,中信證券今年的年終獎依然相當誘人。據記者了解到,中信證券今年一般普通研究員的年終獎仍然可以達到20萬-30萬元,而保薦人則更高,除了平常的項目分紅外,其年終獎至少是百萬元起步。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業(yè)績下滑約17%.
保險業(yè)
存有懸念但依舊“少不了”
今年保險公司的財務決算報告還沒有發(fā)布,各級員工的年終獎究竟如何發(fā)、發(fā)多少還不得而知。有保險公司員工預測,今年受投資市場影響,很可能年終獎不及去年,但即便如此,其獎金可能仍然“少不了”。
依去年來看,多家合資保險公司除了以合同約定按月薪1.5-2倍發(fā)定額獎金外,還以績效發(fā)放績效獎,如一位中層員工另多發(fā)1.5倍的獎金。這樣看來,一位中層員工的年終獎約為月薪的3-3.5倍。也就是說,月薪1萬元的中層員工,年終獎約3.5萬元。據記者了解,去年也有個別合資保險公司為員工發(fā)放年終獎高達半年的薪水。
與合資保險公司相比,去年中資保險公司顯得較為慷慨。記者了解到,一家大型保險集團公司的最基層員工,年終獎是月薪的4.5倍。中資公司一位基層員工透露,職級越高,年終獎會越多,這也與員工在一年內的表現、績效掛鉤。
對于今年年終獎的發(fā)放,有分析人士進行了預測,變化無常的投資環(huán)境將給保險公司的收益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認為很可能出現分化,投資收益較好的公司有望進一步推高。
今年7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近500億元,同比增長72.3%,而受三季度股市下挫影響,保險公司前9個月的凈利不得不被攤薄。中國人壽與中國平安三季報表明三季度凈利分別下滑45.7%和44%.絕大多數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資本市場的拖累。
“四季度大盤下挫超過8%,令保險公司的收益再次遇冷。”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沒有好的投資表現,今年的年終獎勢必受到消極影響。“不過,這也不排除各保險公司為了留住人才,將年終獎發(fā)放標準與去年持平。”
不過,一位保險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告訴記者,今年年終獎漲與降并不一刀切。據了解,保險公司內部對員工的績效考核標準劃分較細,例如與入職時間長短、年度表現、重要項目執(zhí)行情況等相掛鉤,如果員工參與重要項目并很好地執(zhí)行了任務,很可能年終獎會超過一年的薪水,相反,即使是企業(yè)高管,如果一年到頭績效平平,年終獎也只能屈指可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