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不把這種東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來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現在我用到俞孔堅身上,未知妥當?那末他要“破”什么“東西”,“立”什么“新文化”呢?我說他要建立他從美國帶回來的景觀設計新概念。為此,他首先“破”中國古老園林。此間刀光劍影不可能,成效如何也難言,不管怎樣,他新硎初試所向披糜,緊接著是他要“塞”席卷全國的“城市化妝運動”之流弊。目的是一致的,為了建立“新文化”——“景觀設計學”。 二 俞孔堅一針見血的告訴大家:“城市化妝運動”從形式上是步入美國和歐洲“城市美化運動”的后塵,而實質上是中國自己虛偽、空洞、畸形的造園傳統的延伸,是有閑士大夫嗜好的“發揚光大”。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情況有目共睹:城市的山頭推倒了,池沼湖塘填掉了,本來有起伏變化的、曲線優美的地形給毀了,毀得一個個城市都平平淡淡了;原生態的樹木砍了,代之以進口草皮和從鄉下移來的大樹,地方性色彩因此坦然無存;彎曲自如流經城市的江河截彎取直給整治了、渠化了、硬化了,然后在洪災時屢遭報復,殊不知這是水系數千年徑流規律使然;大片大片的濕地變成了建設用地、硬質鋪裝,從而導致大量植物、動物物種的消失 ;大廣場一個接一個,平展展的、光溜溜的、硬梆梆的,并且是一望無際說不明白是為人而建還是為什么而建;大馬路一條又一條,很寬、很直、很平,然而車子照樣堵,老頭老太小孩殘疾人過馬路,俞孔堅說“不如一群橫渡溪流的鴨子”有尊嚴:“五一”、“十一”花壇大一個小一個,光怪陸離,窮兇極惡,化巨資納稅人無權過問,沒幾天時間玉殞香消無人心痛;還有齊齊整整的西洋柱列,還有頂天立地的華標、構架塔 ,還有望不到邊沿的模紋花壇,等等。這就是中國的“城市化妝運動”。而我們是全社會的集體無意識、失語狀態。上上下下忘卻了曾經的沙塵暴暴得人伸手不見五指,記不住曾經的一場暴雨使整個北京城交通全面癱瘓;聽不見垃圾遍地環境污染由而導致怪病頻發發出來的呻吟,沒有人為城市飲用水短缺而焦急(焦急了又有什么用)……可以聽到振振有詞的聲音卻是: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又怎么樣?沒了歷史、缺了文化又怎么樣?縮小大中小城市差別,縮小貧富懸殊,用最短的時間躋身全國前列、世界前列不好嗎?浪費土地、浪費資金——簡直瞎批評!推了山頭填了池塘利用了土地,這叫生態破壞,種了大樹鋪了洋草皮也叫生態破壞?這不叫以人為本,如此這般的美景秀色居然不是以人為本?歷史文脈、城市肌理值幾斤幾兩,破破爛爛滿目憔容能改變城市投資招商的環境嗎?東南亞海嘯與我們有什么關系,胡扯淡,十萬八千里;新奧爾良災難是美國人遭愛的,杞人憂天,離我們八千十萬里!我們和諧社會,陽光明媚,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著哩。就是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我們的老爺們安閑自在,文恬武嬉,沒有危機感,認為天下太平無事;上級領導視而未見,不置褒貶。俞孔堅記下了廣告牌上提示:“二十分鐘中藥泡澡、十分鐘按摩,七十八元錢”…… 俞孔堅跑了自己祖國一百多個城市以后,焦急萬分! 三 在他與人合著的《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們交流》(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年1月)一書中,俞孔堅說“城市美化”是美國專欄作家馬爾福德。羅賓遜于1903年發明出來的。他是從1893年芝加哥為舉辦世博會而用“美化”手段整治城市臟、亂、差取得較好效果,于是他想出這個專用詞寫進文章的。誰也想不到以后來便形成了“城市美化運動”。俞孔堅說其實此舉可追溯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即伯拉孟特和米開朗琪羅的設計中,推出以軸線、序列、比例、尺度、對稱、均衡等為設計原則,以景觀大道、廣場、紀念碑、噴泉、標志塔、放射性道路等為設計特色的巴洛克模式。這些就是數百年后美國城市美化運動中審美的標準和源頭。 俞孔堅直言不諱。他說城市美化運動對于創造或改進社會秩序,恢復城市因工業化而失去的視覺美和生活的和諧,對于促進城市與景觀設計專業和學科的發展,加速景觀設計隊伍的形成,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他說城市美化運動在1909年召開的全美首屆城市規劃大會上被宣布死刑了。著名建筑師伯奈設計的芝加哥的的確確“美麗動人”,但是因為忽視了居住、學校和衛生設計方面的妥順安排,所以遭到景觀設計史學家Norman Newton批評。城市美化運動追求的是形式美,表面化美,幾何圖案美。好像一個女人,心靈的、肉體的創傷沒有治療好,光有外表的裝扮,只是一種涂脂抹粉的穿金戴銀的美,一種病態美,很可憐。俞孔堅認為“目前,最為急需的是改善生態環境,首先是治理污染、綠化環境。有了生機盎然的綠色和濃蔭,有了清新的水和空氣,也就有了美。”所以,他沉重告誡大家:“城市美化運動”,這條“有很多弊病的老路”走不得。 四 我贊同俞孔堅的觀點。1989年7月24日我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發表了一篇“唯有環境,才有藝術”的短文,表述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的生存空間、環境臟、亂、差到不堪入目,表面化的熊貓仙鶴慢慢來,先動手把環境的清潔衛生搞好,也就是說先搞“凈化”、“綠化”再搞“美化”。不再任其垃圾成堆,不再任其污水橫流,不再任其蠅蚊成群結隊如烏云敝日,不再任其噪聲、廢氣、妨礙人的健康,不再任其機動車橫沖直撞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然后多種些樹,不讓城市光禿禿地像只赤膊雞,然后多種些花草,不要到處鋪花崗巖板、澆水泥地。做好了這些,再來搞“環境藝術”。要不,人在非常糟糕的環境中活得病歪歪的,怎么能好好地欣賞“環境藝術”呢? 俞博士說:“城市景觀設計和建設絕不應是表面的化妝和美化,而是在協調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是在創造人類審美的而又是現實的生活場所、安全而健康的生態系統、富有意味的物質和精神空間。”我舉雙手贊成。而且特別贊成俞孔堅在《城市景觀之路》中寫的這樣一段話:“現代城市空間不是為神設計的,不是為君主設計的,也不是為市長們設計的,而是為生活在城市中的男人們、女人們、兒童們、老人們,還有殘疾的人們和病人們,為他們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娛樂而設計的。”這是最高的也是最現代性的設計目標和設計原則。目標準確了,原則對頭了,我們的努力結果就會合理了,就會真正順應時代潮流,或說真正追蹤時代步伐了。 五 關于“城市美化運動”的批評,下面我與俞教授交換幾點意見。 首先,我要為巴洛克打抱不平。俞孔堅認為“城市美化運動”是巴洛克惹的禍。這話不無道理,巴洛克泛濫了就成了災禍。但是我認為巴洛克發現了幾何之美,巴洛克是一種藝術流派,好像芭蕾舞,應該說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有過里程碑式的貢獻。巴黎的凡爾賽宮、羅馬的圣彼德廣場、華盛頓的中軸線、維也納的環城景觀帶、芝加哥的城市設計,然后還有圣彼得堡、柏林、巴塞羅那、布達佩斯等等,應該說都是世界上景觀設計、城市設計和規劃的杰作。在今天看來,它們或許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足,甚至是錯誤,但是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時代不同了,不同時代的設計師,其藝術觀、世界觀和社會觀都不可能一樣的。萬里長城被譽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大地藝術,但這個驕傲是數十萬個萬喜良的生命和孟姜女的眼淚換來的,這個驕傲占用了不少土地,而實際作用并沒有多少發揮過,所以今天來看萬里長城,除了表示我們這個民族不怕苦、不怕累之外,除了表示我們的先人在崇山峻嶺險惡環境條件下發揮了完成它的聰明才智之外,似乎其它現實意義很難找到。但是我們不會因此毀了長城,相反地還要千方百計不惜一切功本地保護長城,因為長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大地景觀杰作,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鴻篇巨制,很多方面有著價值。好像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有些人否定魯迅、否定中國畫一樣,離開其時代背境評價,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巴洛克在今天看來雖然存在不少弊病,但作為城市藝術,其形式和手法,我們還會世世代代有意無意或多或少地傳承、借用。俞博士設計岐江公園里其鈄直線形的園路,我看就有巴洛克城市中放射性道路的影子。那些柱陣、樹陣、灌木叢立體方陣,也逃不出巴洛克程式的幾何圖案化形式。這是一點(俞注:對此,本人不敢茍同,本人在岐江公園內所用的幾何直線與夸張的中軸對稱、大軸線和大廣場在形式上有本很大不同,在功能目的上則更有本質差別,我的斜路是為了行走方便,絕非形式)。 另外一點,上文已經提到了俞博士承認“城市美化運動”有些積極作用,但疏忽了一個可怕的問題,就是類似的“積極作用”、好東西傳到中國,一是泛濫成災了,二是變味走調了。這是我們很不好的習慣。你看:不問因由,大大小小城市都搞大廣場、大草坪、大劇院,實在不可思議;臺球本是外國很高雅的體育活動項目,但是傳到中國,變成了小集鎮乃至村莊里賭博的器具;景觀大道傳到中國中間綠化隔離帶越搞越寬,浪費鈔票、浪費土地且不說,通行不便已出現很糟的后果。而我們卻把道路綠化比例列為國家規范的強制性條文,非執行不可。這些也是“城市美化運動”中表現出來的陋習,是“城市美化運動”走向極端、走向反面的所為。 學習模仿人家好的東西是應該允許的,但一要因地制宜,二要把握分寸,三要有所創新。要知道,方枘圓鑿般的亂安亂放不好,會鬧笑話;戴盆望天式的照搬照抄不宜,效果會恰得其反;傍人門戶甘于落在人家巢穴里折騰,永遠沒出息! |
課程名稱 | 精講班 | 考題預測班 | 在線報名 |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課時 | 學費 | 試聽 | ||
《城市規劃原理》 | 28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相關知識》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實務》 | 40 | ¥200 | 試聽 | 10 | ¥100 | 試聽 | ![]() |
城市規劃師考試輔導優惠套餐方案: |
城市規劃師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1年城市規劃師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 |
|
閱讀下一篇:2011年城市規劃師之城市化妝運動2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