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進化理論以為,從工業化社會到后工業化社會,各個城市發展具有相似的進化過程,對于其過程下列不對的一項是( )。
A.“絕對集中”時期
B.“相對集中”時期
C.“相對分散”時期;“絕對分散”時期
D.“絕對開發”時期;“相對開發”時期
【答案】D
【解析】從工業化社會到后工業化社會,各個城市的進化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A、B、C所述。
【考點】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7: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
①城市發展與基本經濟部類、城市經濟基本理論:
城市經濟,可以分為基本的和從屬的兩種部類。
基本經濟部類:是為了滿足來自城市外部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即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活動,是城市發展的動力。
乘數效應:城市基本部類每一次的投資、收入和職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產生的連鎖反應的結果總是數倍于原來投資、收入和職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動所引起的這種放大機制被稱作乘數效應。
非基本經濟部類:為了滿足城市內部的產品或服務需求。
城市發展過程:專門化、綜合化、成熟化、區域化。
②城市發展與經濟結構轉型:
絕對集中時期:工業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斷增長。
相對集中時期:工業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長比郊區人口增長多。
相對分散時期:后工業化初期,郊區人口增長超過城市人口增長。
絕對分散時期:后工業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區人口上升。
③城市發展與區域空間經濟:增長極核理論
經濟增長不可能在各地同時出現,而只能以不同的強度發生在有限的區域極點內,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擴散到周圍地區。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于少數幾個城市比分散狀態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區域發展。區域中各個城市發展并不是均衡的。
④城市發展與國際勞動分工、經濟全球化理論:
與全球化直接相關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網絡化。
工業化的發展使發展中國家產生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可以使制造業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輪國際勞動分工中,發展中國家成為生產/裝配基地,在世界范圍內呈擴散式空間分布;發達國家成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間分布。
2.在城市經濟中可以把所有的產業劃分為兩個部分,即是( )。
A.主要產業和基本產業
B.經濟產業和從屬產業
C.基礎產業和服務性產業
D.主要產業和次要產業
【答案】C
【解析】基礎產業的生產除少量供應當地消費之外,主要是為滿足城市以外地區的需要而進行的;而服務性產業的生產主要是為滿足本城市居民的消費需要。
【考點】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8:經濟學理論;
城市產業分為基礎產業(主要滿足城市以外地區需要)、服務性產業(主要滿足本市消費需要)。
3.城市化的實質含義是( )。
A.人類進入封建社會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漸下降和非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上升的過程
B.人類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漸下降和非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上升的過程
C.人類進入工業社會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漸下降和非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上升的過程
D.人類進入工業社會時代,社會經濟發展中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上升和非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下降的過程
【答案】C
【解析】與這種經濟結構的變動相適應,出現了鄉村人口的比重逐漸降低,城市人口的比重穩步上升,居民點的物質面貌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逐漸向城市型轉化或強化的過程。
【考點】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14: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是工業革命后出現的一種重要現象,有一定的規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發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過程。表現為城市數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鄉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質是:產業經濟結構城市化,社會結構城市化,文化結構城市化,空間建設環境城市化,城市職能結構與內在結構的城市化。
4.城市開發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中的“七通”是指( )的貫通。
A.給水管道
B.排水管道
C.電力線路
D.電話線路
E.熱力管道
F.燃氣管道
【答案】ABCDEF
【解析】提示: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中常見ABCDEF6種管線,“七通一平”即指上述6種管線和道路貫通及場地平整。
【考點】第五章主要專項規劃☆☆☆☆考點27: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的基本知識;
①按工程管線性能和用途分類
(1)給水管道;(2)排水管道;(3)電力線路;(4)電信線路;(5)熱力管道;(6)可燃或助燃氣體管道;(7)空氣管道;(8)灰渣管道;(9)城市垃圾輸送管道;(10)液體燃料管道;(11)工業生產專用管道。
②按輸送方式分類
壓力管道:給水、煤氣、灰渣管道。
重力自流管道:污水、雨水管道。
③按敷設方式分類
架空線:電力線、電話線。
地鋪管線:雨水溝渠、地面各種軌道。
地埋管線:給水、排水、煤氣、電信、電力電纜。
④按彎曲程度分類
可彎曲管線:電訊電纜、電力電纜、自來水管道。
不易彎曲管線:電力管線、電訊管道、污水管道。
⑤綜合管線避讓原則
(1)壓力管讓自流管;
(2)管徑小的讓管徑大的;
(3)易彎曲的讓不易彎曲的;
(4)臨時性的讓永久性的;
(5)工程量小的讓工程量大的;
(6)新建的讓現有的;
(7)檢修次數少的方便的讓檢修次數多的和不方便的。
⑥共溝敷設原則
(1)熱力管不應與電力、通信電纜和壓力管道共溝;
(2)排水管道應布置在溝底,當溝內有腐蝕性介質管道時,排水管應位于其上面;
(3)腐蝕性介質管道的標高應低于溝內其它管線;
(4)火災危害性氣體、液體不應共溝;
(5)凡可能產生互相影響的管線,不應共溝。
5.下列不屬于城市規劃的主要任務是( )。
A.從城市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間資源
B.通過空間資源配置,提高城市的運作效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C.深化城市規劃體制改革,加強隊伍建設
D.通過信息提供,促進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有序和健康運作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知識點是城市規劃的主要任務。包括:
(1)從城市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間資源;
(2)通過空間資源配置,提高城市的運作效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確保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增強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
(4)建立各種引導機制和控制機制,確保各項建設活動與城市發展目標相一致;
(5)通過信息提供,促進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有序和健康運作。
6.下面四項中,不是城市物質環境構成要素的是( )。
A.公共設施
B.基礎設施
C.非公共領域
D.學校、醫院、政府等單位所屬設施
【答案】D
【解析】城市物質環境的構成可以分為兩種領域:公共領域指社會公眾所共享的那部分物質環境,主要是公共設施(如公共綠地、公共的醫院和學院等)和基礎設施,通常是公共投資和開發的范疇;非公共領域指社會個體所占用的那部分物質環境(如辦公、商業、工業和居住等各種樓宇),一般是非公共投資和開發的范疇。綜上所述可知D項不能作為構成要素。
【考點】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9:城市物質構成;
城市物質構成包括公共領域和非公共領域,其中公共領域的開發起主導作用。
城市物質環境的構成具有空間屬性,表現為可達性和外部效應兩方面。
可達性:空間聯系的便利程度,與城市道路交通網絡有關,影響城市的級差地租及空間分布。從水平方面:從中心到邊緣可達性降低,物質環境分布為商業/商、居住、工業;從垂直方面:從下部到上部可達性下降。
外部效應:城市經濟學的一個突出表現,有正負兩種外部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