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關于“田園城市”的論述有( )項不妥。
A.田園城市實質上就是城市和鄉村的結合體
B.通過田園城市來控制城市規模
C.提高田園城市綠地率,改善生態環境
D.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
【答案】C
【解析】提示: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控制是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為準則,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土地歸公眾所有,由委員會受托管理。
【考點】第二章城市規劃學科產生、發展及主要理論☆☆☆☆☆考點5:現代城市規劃的早期思想;
①霍華德的田園城市
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托管理。
②柯布西耶的現代城市設想
城市應當集中發展,由此而帶來的城市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采用大量的高層建筑來提高密度和建立一個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統。
③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亞·瑪塔的線形城市:城市建設的一切其他問題,均以城市運輸問題為前提;
(2)戈涅的工業城市:現代城市在生活和技術基本背景中的組織功能、用地功能分區的雛形;
(3)西諦的城市形態研究:《根據藝術原則建設城市》,對當今城市設計產生影響;
(4)格迪斯的學說:城市——區域研究;先診斷后治療:調查——分析——規劃。這一思想經芒福德等人發揚光大,形成了對區域的綜合研究和區域規劃。
2.我國城市規劃的控制作用主要是通過( )制度來得到保證的。
A.一書兩證
B.引導和控制
C.管理
D.法規
【答案】A
【解析】提示:城市規劃的控制作用通常是由國家城市規劃法以及各城市地方規劃法規所明確規定的方式來運作的。城市規劃通過城市建設的引導和控制來實現對城市未來發展的空間構架,并保持了城市發展的整體連續性。
【考點】第三章城市規劃的任務、體系及與其他規劃的關系☆☆☆☆考點1:城市規劃的作用;
①作為國家宏觀調整手段
②作為政策形成和實施工具
③作為城市未來空間構架
城市規劃的根本社會作用是作為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是保證城市合理地進行建設和城市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及正常經營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是實現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綜合性手段。
3.一般城市規劃分為( )兩個層面。
A.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B.城市規劃控制和城市建設
C.城市發展戰略和建設控制引導
D.區域規劃和總體規劃
【答案】C
【解析】提示:戰略性發展規劃是制定城市的中長期戰略目標、原則、戰略部署等重大問題,表達的是城市政府對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方向的意志。建設控制引導規劃是對具體每一地塊的未來開發利用做出法律規定,它必須尊重并服從城市發展戰略對其所在空間的安排。
【考點】第三章城市規劃的任務、體系及與其他規劃的關系☆☆☆☆考點4:城市規劃編制體系的基本概念;
①規劃動作體系
大體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即戰略性發展規劃和實施性發展規劃(開發控制規劃)。實施性發展規劃又稱作法定規劃。
(1)戰略性規劃:
主要涉及城市發展的中長期戰略目標,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發展準則和應對策略,為城市各分區和各系統的實施性規劃編制提供指導框架。但因其內容比較宏觀,不足以作為開發控制的依據。
(2)實施性規劃:
以戰略性發展規劃為依據,針對城市中的各個分區,制定實施性的空間發展規劃,作為開發控制的依據。
(3)非法定的補充性規劃:
有多種形式,如各類規劃研究報告、區域規劃、城市設計、開發區規劃、各種專項規劃、各類規劃導則和開發要點等,通過政府的通告形式發布。
②開發控制方式
兩種基本方式:通則式和判例式。我國使用判例式。
4.區域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可以體現在以下( )方面。
A.城市發展方向、發展規模、城市布局的區域空間結構
B.城市發展規模、城市性質。城市型體建設空間
C.城市職能、城市發展方向、城市布局的區域空間結構
D.城市性質、城市生態環境、城市生產結構
【答案】A
【解析】提示:區域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考點】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21:城市與區域的相互關系;
區域有中心,中心城市對區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經濟中心所依托的城市;中心城市有層級;中心城市與區域內其他城鎮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
區域條件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城市發展方向、城市發展規模、城市布局的區域空間結構的影響。這些區域條件包括區域資源與經濟發展條件,區域經濟結構與經濟聯系,區內各主要城鎮之間的職能分工。
5.“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出自于我國古代( )文獻的記載。
A.《春秋》
B.《周禮·考工記》
C.《商君事》
D.《墨子》
【答案】B
【解析】提示:成書于春秋戰國之際的《周禮·考工記》記述了關于周代王城建設的空間布局。同時《周禮》中對封建等級,不同級別的城市在用地面積、道路寬度、城門數目、城墻高度等方面的差異進行了記述。
【考點】第二章城市規劃學科產生、發展及主要理論☆☆☆☆考點2:中國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會和政治體制背景;
①文獻
《周禮》:反映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開始進入城市建設規劃,這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思想最早形成的時代。代表封建社會以禮制為主導的皇權至上的規劃理念。
《商君書》:從城鄉關系、區域經濟、交通布局的角度,對城市的發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問題進行闡述,開創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研究中區域城鎮研究的先河。
《管子》:打破《周禮》規劃的單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規劃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規劃理念。
②規劃理念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始終體現了農耕文化時代順應自然與改造自然并重的整體觀念,城市格局體現了農業社會時期以圖騰崇拜為哲理思想的權力中心結構形態,即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觀念。
③典型城市
(1)唐長安城:中軸對稱的格局,規整的方格路網,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
(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宮城居中,軸線對稱布局。
6.巴黎的城市改建體現了( )的影響,形成放射狀的街道,且軸線對稱,具有雄偉壯麗的宮殿和規整對稱的公共廣場。
A.中世紀城市
B.古羅馬風
C.古典主義思潮
D.現代城市規劃
【答案】C
【解析】提示:在17世紀后半葉,新生資本主義為了維護其社會秩序,與國王結盟,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權的絕對君權國家,形成了城市建設的古典主義思潮。
【考點】第二章城市規劃學科產生、發展及主要理論☆☆☆☆考點3:歐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會和政治體制背景;
①文獻
《建筑十書》: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所著,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書籍。在第一卷及第五卷中的“建筑師的教育、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提出不少關于城市規劃、建筑工程、市政建設方面的論述。
《按藝術原則進行城市設計》:西特(Camillo,Sitte)著。從城市美學和藝術角度來解決當時大都市的環境問題、衛生和社會問題,是一本較早的城市設計論著。
②規劃理論
歐洲是封建領主制,政治中心在城堡,經濟中心在城市。規劃體現封建社會突出統治者地位的以圖騰崇拜為主要哲理思想的權力中心結構。
③典型城市
(1)古希臘城市:格網狀布局,廣場和公共建筑作為城市的核心。
(2)古羅馬城市:廣場群、廣場、銅像、凱旋門和紀功柱成為城市空間的核心與焦點;道路、橋梁、城墻、輸水管道等城市設施齊備(羅馬)。
(3)中世紀城市:教堂成為城市中心;不規則的街道和廣場;城市的有機發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為城市活動中心(佛羅倫薩)。
(4)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歐洲城市:古典風格和構圖嚴謹的廣場和街道(威尼斯圣馬可廣場、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廣場)。絕對君權時期出現軸線放射的街道、宮殿花園和規整對稱的公共廣場(巴黎的城市改建——愛麗舍田園大道、凡爾賽宮、協和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