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精神 【背景鏈接】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新、講求實效,是省委、省政府所倡導的浙江精神。把浙江精神作為建設文化大省的核心和靈魂,始終堅持“兩手抓”,把弘揚浙江精神貫穿于城鄉精神文明創建、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等各項思想教育活動之中,在全國率先倡導和推行廉政文化建設。理論教育和輿論引導水平不斷提高,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繁榮發展。緊緊抓住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的契機,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進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務能力,使浙江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大大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民敢為人先,艱苦創業,在率先推進的市場化改革進程中成功地激發和培育出了“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于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為浙江經濟的迅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創造出了全國矚目的“浙江現象”。進入新世紀以來,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圍繞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建設“平安浙江”、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的過程中,浙江的改革開放實踐和經濟社會發展涌現出了諸多新的亮點,無數創業者的創新實踐賦予了浙江精神“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新內涵。可以說,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已經成為浙江擁有的一筆重大的精神財富,成為浙江打造區域發展新優勢的核心“軟實力”。 【標準表述】浙江山水秀美,人文薈萃。千百年來,浙江特有的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方式、歷史上的多次人口遷徙和文化交融,造就了浙江人民兼有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特質,錘煉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勵志圖強的生活氣度,砥礪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創業創新的精神品格。 在浙江人民創造自己燦爛文明史的背后,始終跳動著、支撐著、推進著和引領著他們的力量,正是浙江人民的精神。在漫長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從大禹的因勢利導、敬業治水,到勾踐的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從錢氏的保境安民、納土歸宋,到胡則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從岳飛、于謙的精忠報國、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張蒼水的剛正不阿、以身殉國;從沈括的博學多識、精研深究,到竺可楨的科學救國、求是一生;無論是陳亮、葉適的經世致用,還是黃宗羲的工商皆本;無論是王充、王陽明的批判、自覺,還是龔自珍、蔡元培的開明、開放;無論是百年老店胡慶余堂的戒欺、誠信,還是寧波、湖州商人的勤勉、善舉;等等,都給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浙江精神得以凝煉成了以人為本、注重民生的觀念,求真務實、主體自覺的理性,兼容并蓄、創業創新的胸襟,人我共生、天人合一的情懷,講義守信、義利并舉的品行,剛健正直、堅貞不屈的氣節和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的志向。她們渾然一體,既流溢在良渚的玉器上、魯迅的詩文里,也徜徉在西湖的山水間、梁祝的蝶舞中。雖然在不同時期,浙江精神呈現出來的具體形態和側重點不盡相同,但是,由上述觀念、理性、胸襟、情懷、品行、氣節和志向所凝聚的內涵,正如涌動的活水,跳躍、翻騰在整個浙江的歷史過程中,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源遠流長的浙江精神,始終流淌在浙江人民的血脈里,構成了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它“一遇雨露就發芽,一有陽光就燦爛”。它不僅與浙江人民的歷史生命相伴,而且更與浙江人民的現實生活與未來創造相隨。在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只有讓這源頭活水暢流于我們的實踐中,才能不斷滋潤我們的生命,進一步開拓我們的未來。 轉危為機,需要浙江精神的引領;領先超越,需要浙江的支撐。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的浙江精神,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轉型升級不畏難、苦練內功不浮躁,一定能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繼續走在科學發展前列。 2、文化產業改革創新 【背景鏈接】2009年6月5日至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先后到浙江杭州、金華、嘉興等地,深入基層文化單位,就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進行調研。他對嘉興市構建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以資本為紐帶整合有線電視網絡、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公司建設現代化物流基地、杭州中南集團影視卡通有線公司積極推動動漫產品走出去、宋城集團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長演不衰、橫店集團探索影視制作基地化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等成功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9月26日,該《規劃》全文公布,分為“加快產業振興重要性緊迫性”、“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保障條件”五個部分,標志著發展文化產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納入了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日程。 【標準表述】實施“文化大省”戰略,浙江文化體制改革的成功實踐再一次充分證明,改革創新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強大動力,哪里有改革創新,哪里就有新局面。浙江要繼續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破解發展難題,為全國創造更多新鮮經驗。 按照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精神,根據文化領域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提出落實相關任務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對成長性好、示范帶動效應強、具有全局性和先導性的重大項目作出安排。 按照《規劃》的基本原則,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二是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三是堅持重點突破,加快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四是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著力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五是堅持內外并重,積極開拓國內國際文化市場。 主要任務一是發展重點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三是培育骨干文化企業。四是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五是擴大文化消費。要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新的文化消費熱點。要提供價格合理、豐富多樣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開發與文化結合的教育培訓、健身、旅游、休閑等服務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六是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七是發展新興文化業態。要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現代生產方式,推動產業升級。積極發展新興出版發行業態,支持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網絡廣播影視,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娛樂設施。八是擴大對外文化貿易。 為實現上述目標,政府要在以下方面提供政策措施和保障條件:一是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吸收社會資本,準予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設立并用好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三是落實稅收政策。要加大稅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四是加大金融支持。五是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將《規劃》的實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相關的考核、評價和責任制度,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衡量發展質量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六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緊緊抓住轉企改制、重塑市場主體這個中心環節,明確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加快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七是培養文化產業人才。著力加強領軍人物和各類專門人才的培養,培養一批熟悉市場經濟規律,懂經營、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財經、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優秀人才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注重海外文化創意、研發、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進。八是加強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法律體系,依法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規范管理。完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嚴厲打擊各類盜版侵權行為,促進國家文化創新能力建設。 3、青年價值觀 【背景鏈接】2009年10月24日,在湖北荊州長江堤岸下,18名大學生為搶救落水少年,結成“人梯”,在私營船主為了謀利而撈救不及時的情況下,有3位大學生不幸遇難!10?24”大學生英雄集體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三位優秀大學生的名字響徹大江南北,他們的事跡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這是荊楚大地上涌現出來的又一重大典型,是當代青年又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青年胸懷祖國、心系人民的崇高思想,不懼危險、舍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團結互助、眾志成城的高尚情操。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黨組成員、中國青年研究雜志社社長劉俊彥回憶說,20多年前華山、太原和石家莊三地的“一山兩湖”英雄群體營救遇險群眾的事件,“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專門寫了一篇題為《英雄群體與當代青年》的文章,揭示了英雄群體的精神,現在看來,這種精神被青年們一代一代傳承著! 湖北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馮桂林,從“人梯精神”中解讀出人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這種氣概貫穿著人類社會發展史。有這樣的信心、勇氣和力量,是磨難之中的民族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些學生身上,展示出了這種精神,這是優良傳統和人類高尚品德的發揚!痹隈T桂林看來,“人梯精神”展示了齊心協力的品格。他說:“現代社會主張個性的彰顯,但更加注重團體意識,也就是說注重個體利益,也注重集體利益。齊心的民族才能蒸蒸日上,齊心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 “為救兩名小學生,犧牲了三名大學生的生命,值得嗎?”面對這樣的爭議,與會專家給予了有力的反駁——生命不是等價交換。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歐陽康說,珍惜生命是每個人的本能,但人性的崇高之處在于追求和創造理想,舍身救人的幾位大學生,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生命的道德價值;華中師大政法學院龍靜云教授認為,拿市場經濟的規則去衡量大學生英勇救人的行為,是混淆了兩個領域的行為規則,“道德領域不能用等價交換。”,湖北省文聯副主席、作協副主席梁必說,這18位英雄結成“人梯”救人“都是自發的,都是一瞬間爆發出來的,這是他們深藏在內心深處人性光輝的閃現。英雄和平常人有什么區分?就是看關鍵時刻他能不能站出來。” 專家認為,大學生英雄的壯舉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時代的更高層面的回歸。這種行為高揚了崇高的道德風尚,形成了正義的氛圍,它對活著的人有積極影響,促進了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大學生們在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的同時,又將這種價值融入社會價值的實現當中,實現了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標準表述】 熱血寫春秋 丹心獻祖國 ——談當代青年的核心價值觀 高尚的信仰,成就高尚的人生,為公眾利益而確立的信仰,其人生尤其高尚。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期,物欲浮躁、思潮喧騰,也許有人習慣以貨幣和待遇來評價一份職業,也許有人喜歡以名下資產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也許還有人用經濟收益來評判事業的價值所在。而我認為,衡量一個人事業與作為價值的,是他的作為是否符合崇高的精神價值,職業是否符合社會公益需求,事業是否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只要所從事的是一份崇高的事業,個人必因此而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為履行崇高使命付出任何代價,取得任何榮譽,都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毋庸諱言,在今天中國正發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既處于黃金發展期,也處于矛盾凸顯期;現實社會中并不是到處鋪滿鮮花、到處充滿高尚,還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存在著一些丑惡現象。更無須回避,今天社會上多元價值觀激烈碰撞,社會價值判斷屢屢出現混亂:有人說這是一個進入了個人價值實現的年代,反英雄、反文化、反主流、反崇高、反責任成了時髦。于是,有人贊美欣賞自私自利的“真小人”活得真實;有人篤信,什么理想信念、人生信仰都是虛的;更有人說,只有自我人生的需要才是實實在在的。就在不久前古城荊州長江岸邊大學生們英勇救助落水兒童的時候,面對三位英勇獻身的大學生,而后趕來的打撈船船主竟然聲稱:“活人不救,只撈尸體”,“撈尸體,白天每人1.2萬元,晚上1.8萬元,一手給錢一手撈人”……冷酷的現實無情地告訴我們:這仍是一個考驗信仰和英雄的年代!在金錢物欲的誘惑面前,在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在生死關頭,有人選擇金錢,有人選擇犧牲…… 一個國家的強盛、一個民族的崛起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其綜合實力,而在國與國綜合實力的競爭中,更關鍵的是核心競爭力的競爭。然而,一個核心價值觀缺失的民族又何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我們欣慰的是,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著力培育當代青年的核心價值觀;讓我們振奮的是,在世風浮躁的當下,仍有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在堅守著、實踐著、高揚著他們的核心價值觀。 時代的風采醞釀出當代青年人的風采。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中形成的勤勞勇敢、自信善良、見義勇為、舍生取義等傳統美德在每一代青年身上都得到體現。當代青年所表現出來的思想特點、行為方式的多元性和選擇性,都是由我們的時代所決定的。成長于改革開放時期的90后一代,曾經飽受各方的質疑,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是“垮掉的一代”、“崩潰的一代”。我們不否認這一代人身上的缺點、不足,這也是這個時代的詬病在他們身上的折射。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無論是奧運火炬海外傳遞還是汶川地震抗震救災,無論是志愿服務北京奧運會還是10?24結梯救人,當代青年一次又一次在人民危難和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展現了這一代人的責任與擔當。 10?24大學生英雄救人事件是一個活生生的教材,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對于如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寬廣的思路。一方面,政府、社會、教育機構和青年組織要正確地看待當代青年,充分相信青年人,寬容青年人,在引導青年一代健康成長的同時為他們提供更加寬裕的成長環境;另一方面,有關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深入挖掘“人梯精神”的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系統、全面分析當代青年的時代特征,這是在全社會進一步弘揚社會新風正氣、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熱血寫春秋,丹心獻祖國”,服務公眾,獻身公益,把大好年華和一腔熱血獻給祖國和人民,這是當代青年應具有的核心價值觀。高揚這一核心價值觀,必將有助于青年洞穿社會現象的迷霧,找準自己在歷史中的定位,實現人生價值,為打造中華民族的核心競爭力貢獻一份力量。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 申論網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浙江:2010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政治篇 |
|
閱讀下一篇:浙江:2010年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之經濟篇 |
|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