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種學習網
 小語種報名咨詢熱線:010-51294614、51299614 ||  熱點:新世界小語種權威輔導 報名就省50元!
 日 語韓 語法 語德 語俄 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 聚焦多語種其它語種異國風情小語種論壇

城市生活與社會保障

作者:   發布時間:06-12  來源:育路多語種頻道
  • 文章正文
  • 調查
  • 熱評
  • 論壇

一、城市漫游

  德國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城市,它們在德國乃至世界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這些城市并非我們想象的那樣是具有上千萬人口的大都會。德國雖說是歐洲人口稠密的國家,但它的城市并不大,有些可以說是小巧玲瓏。在德國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可稱為大城市了,全國有1/3的人口居住在這樣的大城市里,而大多數的德國人則居住在1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和農村里。德國的城市環境優美,生活便利而舒適。

  作為德國的第一大城市——柏林在前面的章節中已有詳細的介紹,在此就不贅述了。下面我們對德國一些有特色的城市作一個簡介。

(一)山城——慕尼黑

  慕尼黑位于阿爾卑斯山北麓,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的山城。歷史上,它曾是德國最大的農業邦國——“自由巴伐利亞公國”的行政和藝術中心,人們習慣把這個惹人喜愛的城市看作是具有田園風光的首都,它也很愿意被人稱為“德國的非正式首都”,由此不難看出它在德國政治、經濟中的地位。

  作為擁有125萬居民的德國第三大城市,慕尼黑為保持其由眾多教堂塔樓等古建筑組成的城市風貌,在城市建設上禁止建造超過36米的高樓,這就使慕尼黑這座城市同那些摩天大樓林立的國際城市相比,在外觀上更象是一個超級村莊,極具田園風光。

  慕尼黑是一座文化名城,除擁有一家規模巨大的國家圖書館、43個劇院及一所擁有8萬多學生的大學外,慕尼黑還有四多,這就是博物館多、公園噴泉多、雕塑多和啤酒多。

  慕尼黑全市大約有50個公共博物館和收藏館,加之私人的收藏館,那真是名目繁多、舉不勝數。其中的德意志博物館建于1925年,是自然科學和技術博物館。它設有33個展廳,在按自然規模介紹大千自然現象的同時,也向人們展示了人類進步的豐碩成果。這座被人們稱之為“科技迷宮”的博物館實際上已成為一部學習和了解人類科技發展史的很好的教科書。

  慕尼黑是一座多水的城市,依薩爾河從城中穿過,眾多的湖泊形成了無數的大小公園。慕尼黑有各種噴泉2000多個,許多噴泉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如位于巴赫廣場的維特巴赫噴泉、勒歇爾圣——安娜噴泉等。這些具有古老歷史的噴泉已成為游客參觀的著名景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慕尼黑有許多巴洛克和哥特式建筑,它們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典型代表,城市中各種雕塑比比皆是,栩栩如生。原市政廳塔樓上的組鐘自古至今吸引著無數的游客,組鐘的12個鐘點由12個騎士組成,從每天中午11時開始(夏天是17時),每到一個鐘點,12個騎士就走馬燈似地出來報時。一組1.40米高的彩塑人物則圍成圓圈跳舞,向人們展示德國歷史上威廉五世公爵與塔娜.馮.洛特林小姐結婚的場面。游客們為能觀賞到這一景象,往往會在慕尼黑多停留一日或幾日。這個景點已成為旅游者游覽慕尼黑的一個必有的項目。

  每年10月的慕尼黑啤酒節是世界上最盛大的民間節日,屆時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五百多萬賓客來此歡度這一盛大的節日。慕尼黑啤酒節源于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的儲君盧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一百年來每逢9、10月間,全城街頭一派“啤酒氣氛”,街上啤酒小吃攤林立,人們坐在長條木板椅上,手捧能裝一公升啤酒的陶瓷大杯,盡情暢飲,整個城市一片歡騰,幾百萬升啤酒,幾十萬只香腸被一掃而光。慕尼黑人的“啤酒肚”也向人們展示他們的能喝善飲。

  來慕尼黑觀光旅游,還有一個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奧林匹克公園。慕尼黑奧運村是為舉辦1972年第20屆夏季奧運會而建造的。奧運村的最高建筑是高289.53米的電視塔,站在電視塔上可望見百公里以外的阿爾卑斯山,而坐在高高的電視塔旋轉餐廳里,一邊品嘗美味佳肴,一邊觀賞城市全貌及遠山美景則更是一種享受。

  慕尼黑奧運村的建筑別具一格。奧林匹克體育場總面積7.5萬平方米,可容納8萬觀眾觀看比賽,其帳篷式的頂蓋遠看就像一張大漁網,錯落有致,十分壯觀。

  巴伐利亞是德國一個比較保守的州,作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們的生活則具有傳統保守和現代開放的兩面性。從服飾上看,既有自信地穿著巴伐利亞皮褲、頭戴極具民族特色的巴伐利亞氈帽的人們,也有穿著入時、出入酒吧和迪廳的年輕人。炎熱的夏季,在慕尼黑大街上,很少能看到坦胸露懷的慕尼黑女子,但在河流湖泊和噴泉旁卻能見到赤身裸體的男女躺在那里沐浴陽光或在水中嬉戲,他們并不以此為羞,對過往的行人還不時報以友好的微笑。

  慕尼黑是德國著名的博覽會城市,每年舉辦二十多個博覽會,具有重要意義的博覽會有國際建筑機械博覽會、國際手工業博覽會、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及影響很大的電子計算機及電子元件專業博覽會。

(二)通向世界的門戶——法蘭克福

  坐落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的金融中心、博覽會城市和通向世界的空中門戶及交通樞紐。同德國的其他城市相比,法蘭克福更具有國際大都會的氣派。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法蘭克福市的銀行區摩天建筑群鱗次櫛比,令人目不暇接。350多家銀行及分支機構遍布了法蘭克福的大街小巷。走在法蘭克福的市中心,看到哪幢樓又高又漂亮,不用問,那準是一家銀行。其中的“德意志銀行”大廈高達155米,其雙塔式玻璃貼面幕墻,設計新穎、別具一格,這座聯邦德國的中央銀行猶如一根敏感的中樞神經,通過貨幣發行量的大小、貸款的多少、利率的高低,影響著德國的整個經濟。為此法蘭克福市被稱之為“美因河畔的曼哈頓”,是一個能“震動世界的地方”。

  法蘭克福不僅是世界的一個金融中心,同時它又是一個具有800年歷史傳統的、著名的博覽會城市。法蘭克福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其主要展品包括陶瓷、瓷器、玻璃、工藝美術、首飾、家用器具及現代住宅附屬設備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重要的專業博覽會,如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衛生、取暖、空調”專業博覽會、國際服裝紡織品專業博覽會、汽車展覽會、圖書博覽會、烹調技術展覽會等等。其中每年秋季舉辦的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多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書商以及作家的聚會場所。每逢展覽季節,法蘭克福都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色,僅來此展覽的客商就達1200多萬人。世界最新科技產品在此展示,博覽會已成為人們了解世界及世界了解德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法蘭克福的萊茵—美因機場是歐洲的第二大航空港,也是德國通向世界的空中門戶,它每年的客運量高達1800萬人次。在此起飛的噴氣式飛機飛往全世界的192個城市,有260條航線把法蘭克福同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法蘭克福市中心到機場也很便利,只需短短的20分鐘。法蘭克福火車站分上下三層,無論是汽車、地鐵,還是火車都可直達機場。法蘭克福還有一條由漢莎航空公司經營的鐵路,乘火車可從法蘭克福機場直達波恩。如果你要從國內乘飛機到法蘭克福再轉乘這種火車去波恩,只要事先在機票上注明一下,就可憑飛機票乘火車去波恩而不需另外再買火車票,而且行李也可隨車直達波恩車站。如果你能事先把你在波恩的住址告訴服務員,你的行李還可被直接送到你的住處,這是漢莎航空公司聯運服務的一部分,是它們為乘客提供的最佳服務項目之一。

  法蘭克福不僅是德國的經濟中心,同時它又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是歌德和叔本華的故鄉,它擁有17個博物館和許多的名勝古跡,古羅馬人遺跡、棕櫚樹公園、黑寧格爾塔、尤斯蒂努斯教堂、古歌劇院等名勝都值得游人一看。當然,法蘭克福在其經濟繁榮的背后,也有其不盡人意的地方,它是德國刑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也是臭名昭著的毒品中心。

(三)田園詩般的城市——波恩

  波恩位于萊茵河畔,清澈的萊茵河水像一條白色緞帶從波恩城邊緩緩流過,坐落在萊茵河畔的中世紀古堡,向人們展示著波恩古老的過去,而兩岸郁郁蔥蔥、秀麗迷人的風景又為萊茵河上這座“明珠”城市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波恩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是從一個靠擺渡和捕魚為主的小村子發展起來的。波恩這個名字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北部凱爾特人的“波納”(Bona)一此,后被羅馬人接過演變成“波恩”。波恩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前,當時奧古斯特國王的侄子德魯蘇斯建議在此萊茵河上架橋,為波恩的出現和發展打下了基礎。1252年,波恩爭得了自主權并加入了“萊茵城市聯盟”。1525年,波恩成為科隆選帝侯的執政中心和官邸。到18世紀,它作為諸侯國的京城才真正繁榮起來。二戰后的1949年,波恩被定為聯邦德國的臨時首都。

  波恩是一個極具田園風情的城市,它明顯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特點是它的安閑、舒適及濃重的鄉土氣息。這是個由許多村莊組成的城市,如萊塞尼希、凱塞尼希、杜依斯村、萊恩斯村、波潑爾斯村、于克爾斯村、依彭村等等,它們至今仍保持著自然的鄉村風貌。整個波恩市多為低層建筑,最高的建筑也只有3-5層樓,20多層高的聯邦議會大廈是波恩唯一的高層建筑,也是波恩作為臨時首都的象征。在波恩,羊倌趕著羊群,悠閑地穿過市中心,穿行在由外國使館區和政府所在地組成的“外交官賽車道”上,是很習以為常的事。這就是波恩,一個充滿田園風情的波恩。

  作為一個具有2000年歷史的城市,波恩無疑也是一個文化古跡眾多的城市,全市有20多處文化博物館。波恩是貝多芬的故鄉,在市中心明斯特廣場上屹立著貝多芬的紀念銅像,貝多芬的故居就在距廣場不遠的波恩胡同里,這里是貝多芬的誕生地,以此為基礎建有一個貝多芬博物館,館旁還建有一個室內音樂廳,每三年都要在此舉辦一次貝多芬音樂節,以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

  現波恩大學的校址原是一座侯爵的宮殿,它建于1725年,為晚期巴洛克風格的建筑。1818年,這座古老的建筑被改為波恩大學。波恩大學是德國著名的大學。馬克思1835-1836年在此學習,詩人海涅也曾就讀于此。波恩大學共分8個系,擁有4.3萬名學生和1500人的研究隊伍。這個大學雖在政府身邊,但它與政府之間卻保持著相對獨立的關系,絕少有針對政府的政治活動,更談不上是政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了。

  波恩的“星星門”是1244年建立的波恩城墻遺址,它與矗立在市場廣場上的古議會大廈是外國游客訪問波恩時必去觀賞的兩處古跡遺址。在波恩的市場廣場有三家大型超級市場及蔬菜水果自由市場,這里果品新鮮,價格便宜,是波恩的商業中心。每天下班后,人們紛紛到此購物,呈現出一片熙熙攘攘、熱鬧繁華的景象。

  1994年3月10日,聯邦議會通過了《柏林—波恩法》,決定自2000年以后,首都從波恩遷往柏林,波恩將成為柏林的一個陪都,政府的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部等還將留在波恩,波恩極其周圍地區將被發展成一座以“歐洲高級研究中心”為核心的科學城。這座科學城將主要從事實用自然科學和高科技領域的研究。屆時,波恩將以一個嶄新的面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四)水上城市——漢堡

  漢堡是德國第二大城市,人口170萬,它是一個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城市,位于易北河阿爾斯特河與比勒河匯流處。它是德國最大的商港,年吞吐量0.6億噸,有“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之稱。易北河從城中穿過,把漢堡一分為二。眾多的河流湖泊把這座城市分割成星羅棋布的小洲,使漢堡成為了一座典型的水上城市。漢堡最大的湖是阿爾斯特湖,面積166公頃,湖畔風景秀麗,景色美不勝收。人們乘坐的游艇穿行在數千座大大小小的橋梁之中(共有2000多座橋)猶如進入了迷宮,而這些風格各異的小橋也為漢堡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漢堡的魚市是令每一位到漢堡的外鄉人都難以忘懷的,這個魚市已成為漢堡最吸引人的街頭一景。一百多年前,漁民們常把捕到的魚及其他海產品拿到港口來出售,一時使港口秩序十分混亂。后來政府規定只有在星期日早上漁民才可把魚拿到碼頭上出售,這就是漢堡魚市的由來。如今,魚市上出售的已不僅僅是魚類,從蔬菜、水果到各種日用小商品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每逢星期日早上,不論天氣如何,趕早市的人們都會不約而至,其中還有很多人是從柏林、不來梅驅車兩三個小時趕來的。人們穿過悠悠的浮橋,來到裝滿海鮮的魚船上購買鮮魚。漁民們則身圍塑膠圍裙,手戴長手套大聲叫賣。船舷邊擺滿了各式各樣用碎冰冰鎮著的海魚,有的是論條賣的,有的是論公斤賣,而大馬哈魚則是論段賣的。在眾多的魚類中,數量最多的是一種叫“斯坦博”的魚,其形狀頗似扁口魚,身上布滿了血紅的小圓點。這種魚刺少肉細,清蒸很好吃。此外就是價格便宜的小銀魚。德國人對膏黃肉肥的大螃蟹不感興趣,對此物多敬而遠之,很少問津,所以螃蟹價格很便宜,一只一斤重的肥蟹只賣2.5馬克。在魚市上買海鮮,買賣雙方可討價還價,成交后,好心的漁翁漁婆還會再饒你一兩條魚。

  漢堡魚市還有專門的攤位替人加工新買來的魚,刮鱗、挖鰓、剖肚、去腸一氣呵成。如果愿意還可就近燒烤,整個魚市彌漫著誘人的烤魚香味。坐在毗鄰魚市的啤酒屋里,就著新烤的鮮魚,喝上幾口啤酒,這分逍遙使生性呆板的德國人也會談笑風聲、手舞足蹈。

  漢堡不僅是一座港口城市,還是一座文化娛樂的名都。這里有名目繁多的博物館、歷史古跡以及著名的動物園。阿倫堡宮是北德地區最壯觀的皇宮之一,建于1595年。漢堡動物園飼養著眾多的動物供游人觀賞,這里野草叢生,原始森林成片,是各種動物理想的生存之地。

  每當夜幕降臨,漢堡圣保利大街燈火通明,夜總會、劇院、舞場的霓虹燈閃著多彩的燈光,街頭音樂家演奏著悠揚的樂曲,漢堡的夜生活由此開始。漢堡的夜生活被稱之為歐洲大陸上的第二個巴黎。盛夏時節,人們在工作一天后,紛紛來到市中心廣場散步、喝咖啡。陣陣涼風從廣場前的河面徐徐吹來,街頭藝人演奏的優美樂曲飄散在廣場的上空,人們趁興合著悠揚的曲調翩翩起舞,女士們艷麗的長裙在風中飄舞,人們一天的勞作之苦便在這歡歌笑語之中散盡了。

(五)聞名遐邇的古城——德累斯頓

  薩克森州的首府德累斯頓坐落在易北河河谷的一塊寬闊的高地上。易北河從城中穿過,河的右岸為新城。

  德累斯頓是座古老的城市,據歷史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索布族人在此居住,公元968年梅森教區建立后,德累斯頓成為馬克——梅森教區的一部分,1206-1216年期間發展成為德累斯頓市,1485-1919年成為阿爾伯弟納爾公爵的都城。德累斯頓在其數百年的城市發展中,有過繁榮,也經受過毀滅性的災難。它曾是歐洲著名的文化中心,因光彩奪目的巴洛克建筑而被譽為“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二戰中這個被譽為“巴洛克明珠”的城市在空襲中被炸毀,只剩下殘垣斷壁。

  德累斯頓因其眾多的古老建筑而聞名于世。格奧爾格.貝爾女子教堂建于1726-1734年,它的鐘形圓頂石頭建筑是中部德國巴洛克建筑藝術的獨特范例,已成為德累斯頓城市建筑的標志。這座杰出的建筑藝術珍品在經歷了1945年的空襲后變成了一片廢墟,這個被稱為“德國最美的廢墟”遺址,在戰后幾十年中已成為一座紀念碑,它不斷地使人們回憶起那一段歷史。1994年,聯邦政府決定出資對此進行重建,人們希望通過采用最現代化的電腦技術并結合卓越的手工藝術來恢復這座古老教堂昔日的風采。

  德累斯頓另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精品就是塞姆帕爾歌劇院,它采用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流行的建筑風格建造的一座大型歌劇院。正是有了這座雄偉輝煌的歌劇院,才使得德累斯頓人的音樂天賦有了充分發揮的場所,從而使這座古老的城市得以成為德國的音樂中心。里夏德.瓦格納曾當過該歌劇院的指揮;里夏德.施特勞斯創作的許多偉大的音樂作品也曾在此公演。但就是這樣一座古老的歌劇院最終也難免戰爭的炮火。如今,在戰后得到重建的薩姆帕爾歌劇院已成為游人到此參觀的一個重要景點。

  除女子教堂和薩姆帕爾歌劇院外,德累斯頓還有許多建于18世紀的教堂建筑精品,如三皇教堂、瑪特豪斯教堂及茨溫厄爾宮等,此外,德累斯頓還有一條建筑結構獨特的中世紀城堡長廊,一邊是有噴水池和花園相配的宮殿,一邊是綠樹成蔭的公園,整個長廊充滿著濃郁的藝術氣氛。這座長廊還以其收藏的瓷器藝術品而聞名,那些形狀各異的瓷器藝術品很有觀賞價值,其中不乏中國早期的陶器制品。除瓷器外,它還收藏了一些其他的稀世珍品,如279年的阿拉伯天球儀及1642年制成的世界最古老的計數器等。

  德累斯頓這些古老的建筑藝術在戰后重建中恢復了它原有的藝術魅力,每年都吸引著數百萬的游客到此觀光游覽。由于其便利的交通,從萊比錫乘火車只需20分鐘即可達德累斯頓,只用一天時間便可玩遍德累斯頓。

  當然,作為薩克森州的首府,德累斯頓還是該州的工業中心。并作為該州的教育和科技中心,擁有理工大學、交通大學、醫學院、軍事學院、音樂學校及教育研究所等一系列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目前,它正被擴建成為德國微電子工業的一個重要基地。

(六)奔馳汽車城——斯圖加特

  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的斯圖加特位于內卡河中游河谷地帶,它是巴登——符滕堡州的首府,施瓦本的中心,人口58萬。

  1000年前斯圖加特還是施瓦本赫爾曼一世公爵統治下的一個養馬場。此后經過近300年的發展,到1268年斯圖加特發展成為正式的城市。1482年后它又成為符滕堡伯爵的都城。18世紀在卡爾.歐根公爵統治時期,斯圖加特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而到了拿破侖一世時期,它又作為符滕堡州的首府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進而逐漸發展成為南德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斯圖加特是一個具有如畫般自然風光的現代化城市,盡管它是德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有著繁榮的經濟,但它仍保持著綺麗可人的自然環境。斯圖加特的宮殿廣場和席勒廣場可以說是德國最美的廣場。噴泉、栗樹、音樂亭和紀念柱裝點著宮殿廣場,1963年重新修復的巴洛克式建筑——新宮殿向人們顯示著昔日王宮的驕傲和尊嚴。而席勒廣場上的古宮、哥特式的修道院教堂及老總理府則向人們展示了400年城市發展的歷程。斯圖加特蔥綠的草地、賞心悅目的公園、嫵媚的湖泊、參天的大樹和現代化的雕塑交相輝映,如此的美景從市中心直抵內卡河畔的巴德.坎施塔特,綿延有幾公里長。斯圖加特還擁有德國獨一無二的“威海爾瑪”動植物院,這里有6000多種動物及無數的植物花卉,令慕名遠道而來的參觀者贊嘆不已。

  斯圖加特迷人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城市建筑無疑使這座城市成為游客云集的旅游勝地。斯圖加特政府也通過各種形式吸引人們到該市旅游觀光。著名的“斯圖加特1/4”就是該市常年舉辦的收費特別便宜的一種周末活動形式。它是一種廉價的一次性付費游覽活動,游客如果參加了這一活動,無論是旅館住宿費、劇場門票及洗溫泉浴等一系列活動都可使你節省1/4的費用。而且當你一踏進下榻的旅館,服務員就會用一種造型獨特的帶耳玻璃杯向你敬上一杯施瓦本式的“弗爾特”(即1/4升酒,這也是此活動名稱的由來)。“斯圖加特1/4”的優惠券向人們提供了名目繁多、適合各種游客“口味”的優惠內容,極具吸引力。它吸引著眾多的游客或乘火車或開汽車或坐飛機到這個德國最漂亮的城市度過一個令人難忘的假期。

  美麗的斯圖加特還是一座“奔馳汽車城”。奔馳汽車制造業是斯圖加特的主體工業,在斯圖加特幾乎人人都有奔馳車。參觀奔馳汽車制造廠也是游客游覽斯圖加特的一項重要內容。

(七)以教堂而聞名的城市——科隆

  位于萊茵河畔的科隆市是德國的第四大城市,人口97萬。這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市中心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商店比比皆是,各種商品琳瑯滿目,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科隆還是一個以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聞名于世的城市。屹立在萊茵河邊的科隆大教堂高157米,它有兩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雙塔教堂,它已成為科隆市的象征和游客們向往的名勝之地。站在高高的塔頂極目遠望,萊茵河猶如一條白色的緞帶從旁飄過。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圣.彼德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后竣工。科隆大教堂包括五個殿堂和一個繞經壇而建的帶有三個偏堂的回廊。圣壇還保持著初建時的模樣,這個圣壇是中世紀德國教堂中最大的圣壇,圣壇上的十字架也是歐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圣壇的兩側還排列著有104個座位的座椅。在科隆,這座巨石建筑物不僅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必去之地,同時它還是人們歇息、游玩的地方。教堂內靜謐、幽暗的氣氛同教堂外五彩繽紛、人聲鼎沸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堂前的廣場還是人們都要在此舉行民俗慶典活動,場面十分熱鬧。不過近些年來,由于難民涌入和光頭嬉皮士分子聚集,致使教堂周圍臟亂不堪。

  科隆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具魅力的古老教堂建筑而聞名于世,同時它還是著名的展覽會名城,許多消費行業的國際性博覽會在此舉行,其中主要有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圖象博覽會、國際家具博覽會、科隆藝術博覽會及其他如家庭用具、五金制品、自行車與摩托車等方面的專業博覽會,如此眾多的展覽會每年都要吸引大批國內外商客的到來,它已成為科隆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二、社會伙伴關系和福利政策

  在西方國家中,聯邦德國由于社會較為安定,政局也相對穩定,使其經濟能夠持續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較高。而德國較為安定的社會秩序又是與德國實行的伙伴式的勞資政策和周密的社會福利政策分不開的。

(一)社會伙伴式的勞資關系

  在德國,工人、職員、公務員和受培訓者被稱之為雇員,占德國3640萬就業人員的絕大部分,他們處于一種依附的地位。除此之外,還有作為雇主的300萬獨立工作者,他們大多聘用雇員.而股份公司、聯邦、州\鄉鎮以及其他公共機構也屬于雇主范圍。聯邦德國實行勞資自治,雇主和雇員都有各自的組織。他們在不受國家干預的情況下簽訂勞資協定,這種勞資之間通過“對話”、簽署“協議”的勞資關系,被稱之為“社會伙伴”關系。

  在聯邦德國主要的工會組織有德國工會聯合會、德國職員工會、德國公務員聯合會和德國基督教工會聯合會。這其中德國工會聯合會規模最大,它下轄16個行業工會,擁有1030萬會員(1993年)。德國職員工會是由各經濟部門的職員組成的工會組織,它擁有52.78萬名會員。德國公務員聯合會擁有會員100萬,這是德國最重要的公務員組織。由于其公務員的特殊性,它除了不能號召罷工、不能進行勞資談判之外,仍具有同其他工會一樣的巨大影響力。德國基督教工會聯合會連同其所屬各工會在內共有會員約31萬人。

  德國工會獨立于黨派與教派之外,它只代表其會員的利益,任何人不能強迫他人參加工會。就其組織程度來說,它在德國各經濟部門雇員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但總的平均比例是不到50%。

  德國雇主聯合會的最高組織是德國雇主聯邦聯合會,它依據產業聯合會的原則下轄不同產業和地區的眾多聯合會。這些聯合會包括從工業、商業、手工業、銀行、保險業、農業直至交通業的全部經濟部門。這些不同行業的雇主聯合會代表雇主的利益同各產業工會進行勞資談判。雇主的組織程度約為80%,遠遠超過雇員。

  在德國,各工會與雇主聯合會通常每年都要就工人和職員的工資和薪金進行協商,通過簽訂協議來規定工人與職員的報酬。每隔幾年,他們還要就工作時間、休假天數、解約通知期限、加班費等內容簽訂勞資協定。除此之外,還要就一些特殊內容,如職業培訓、養老金、合理化保護等問題簽訂協議。雙方在簽定勞資協定時必須要顧及憲法等一些法律規定,例如法律規定每周最長工作時間為48小時,每年休假為24個工作日。但實際上,德國幾乎所有的雇員按其勞資協定,每周的工作時間都少于40小時,一年的休假天數也比法定天數要長得多,一般為6周或更長時間,并按勞資協定領取休假津貼和圣誕節津貼,而且許多經濟部門在支付職工工資和其他福利金方面明顯高于勞資協定中確定的標準。

  在德國,經工會和雇主聯合會協商簽訂的勞資協定,雙方都有義務遵守。在勞資協定有效期內,雙方有保持和睦的義務,不得再為協定規定的內容進行勞資斗爭。如遇問題,可由雙方派代表進行談判,若出現意見分歧,則由一個“仲裁委員會”進行調解。一旦調解失敗,工會便可組織罷工。與工會的罷工權利相對立的是雇主也有解雇罷工者的權利。國家在勞資斗爭中持中立態度。德國有規定,罷工者和被解雇者不能從失業救濟金中領取失業金,工會會員的經濟損失往往從工會罷工基金中補償,而非工會會員則一無所有。這種規定無形中限制了罷工次數,促使勞資雙方盡可能通過協商來解決問題。

  此外,勞資雙方還有許多合作的機會,如職業培訓者的結業考試委員會是由勞資雙方代表參加的;在裁決勞資糾紛的各級勞工法院中,也都有各自的名譽陪審員;在社會福利保險系統的理事會和代表大會中,勞資雙方的代表各占一半;政府也經常聽取各聯合會的意見。這些合作有助于勞資雙方相互了解、交換意見。德國這種協調性的社會伙伴式的勞資關系使德國的勞資糾紛相對較少,罷工次數與其他西方國家相比也要少得多,這也是為德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社會福利保障

  德國是西方國家中建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最早的國家。德國的社會福利保障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德國的礦工們籌建了一個集體金庫,用以資助遇難或貧困的成員。到19世紀時,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產業工人的人數劇增,工人們微不足道的工資收入使他們一日三餐都難以維持,如遇疾病和工傷事故則家徒四壁。他們所處的這種無保護的地位,加之惡劣的工作條件,使工人運動迅猛發展,罷工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這一社會問題震驚了德國朝野,1883年俾斯麥政府通過了《醫療保險法》,1884年頒布了《事故保險法》,1889年又出臺了《傷殘保險和養老保險法》。俾斯麥最初開始的社會福利法,并非是出于為工人謀取平等權利和人道主義的信念,他的政治目的在于給方興未艾的工人運動釜底抽薪,是維護社會安定的一種政治策略。但正是這一成問題的動機,最終導致了持久的和有支持力的社會福利制度。撫今追昔,人們不能不承認,俾斯麥政府的這一系列立法為現代工業國家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礎。1911年德國上述各項保險一并歸入帝國保險法,并開始為死難者家屬發放孤寡撫恤金,傷殘與老年保險的范圍也擴大到全體職員。1927年又產生了失業保險,1938年手工業者被接納入法定的社會福利保險體系之內,1957年又建立了農民的法定老年補助。此后,各保險法又經歷了數次改革,得到了不斷善。1944年聯邦德國又頒布了護理保險法,并于1995年1月1日生效。至此,建立了今日德國較為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而這一體系的建立也正是德國作為民主的、社會福利的聯邦制國家的要求。

  今天,德國的社會福利費用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占到30%以上,1995年,德國的全部社會福利費用達一萬一千多億馬克。

  1.醫療保險

  在聯邦德國幾乎所有的公民都參加醫療保險,他們包括職工及其家屬子女、退休人員、失業者、大學生、農民等。職工按不同的職業參加不同保險公司的社會醫療保險。保險費用由職工和雇主各付一半,它以每個職工的毛收入為基數計算,約占職工總收入的13.2%.職工一旦生病,可到與其保險公司掛鉤的醫院或開業醫生處看病。保險公司負責支付醫生的治療費用(包括藥品、藥物和輔助工具及住院醫療費用等)。如屬必要的療養,也由保險公司完全或部分支付療養費用。除此之外,醫療費用還包括生育補助、家庭補助以及病人家庭護理。職工享有病假工資,病假在6周內,由雇主發給全部工資,此外,由醫療保險機構支付相當于基本工資80%的病休補貼,但最長不得超過78周,超過78周者,則領取社會救濟金。

  聯邦德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實行“社會共濟”原則,每個人所繳納的醫療保險費只與其經濟能力掛鉤,而與其年齡、性別及健康狀況無關。這一“社會共濟”原則還體現在投保人的配偶和子女的免費醫療保險上,即單身投保人與養家帶口的投保人如果收入相等,那么他們所交納的醫療保險費也相等,但后者卻是全家受保。

  2.養老保險

  德國的養老保險分為三種,法定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根據法律規定,所有的工人和職員都參加法定養老保險,自由職業者如醫生、律師、藝術工作者等一般參加私人養老保險。約有55%的已婚婦女也自愿參加私人養老保險。公務員和法官由于他們是國家終身雇傭的人員,其自有一套養老制度,職業士兵也如此,他們不用自己交納養老保險費,但退休后可獲得優于其他職工的養老待遇。農民也有一套獨立于法定養老保險之外的養老制度,稱之為農民養老保險,這種養老保險的目的并不是追求完全的生活保障,它只是通過農民家庭協會組織保險,以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獲得農民補貼的前提是投保農民須將其產業變賣、出租或轉讓給較為年輕的家庭成員。另外,企業養老金是企業自愿為其職工支付的額外老年補貼,它是對法定養老保險的寶貴補充,不過數量較少。國家往往以稅收優惠等政策大力鼓勵企業設立補充養老保險。目前,德國從業人員中有2/3的人具有將來領取企業補充養老金的資格。在此我們不妨舉個實例,對德國養老保險制度加以說明。

  穆勒先生在他的職業生涯結束前每月的毛收入為5500馬克,扣除各種稅收、失業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其他必須交納的費用(如聲援建設德國東部費用)后還剩大約3600馬克,房租和住宅維修用去1500馬克,個人和家庭開支為1500-2000馬克,那么在理想的情況下還剩500-800馬克,這筆錢用于旅行或汽車。到退休時,穆勒先生的退休金(參加法定養老保險所得的養老金)大概為2400馬克,單靠這一收入要想維持原先已習慣的生活水平是困難的。如果他還參加了私人養老保險和企業養老保險,那么他的退休金將達到他在職時收入的80%-90%,這樣他就能過上一個無憂無慮的晚年了。

  德國法定養老保險資金的主要來源是投保人所交納的保險費。它的交費方法是以每個雇員的毛收入為計量基數,由雇主和雇員各交一半,這筆費用約占職工總收入的18.6%。除此之外,法定養老保險每年可獲得一定的國家補貼,這筆費用約占其支出的1/5。德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遵循著三項原則:

  第一是保障生活標準,這是養老保險的最高目標,它使投保人在從職業生涯過渡到退休狀態后,其生活質量不至于大幅度下降。目前,一個職員在投保45年后,其養老保險金可達到同類在職人員凈工資的70%,再加之企業補充養老金,可基本上達到其在職時的生活水平。

  第二,養老金與工資、交費掛鉤,即交納養老保險費及以后支付的養老保險金的高低,原則上依據投保人的勞動工資而定。交納養老保險金的時間越長、數額越多,則養老金的數目也越高。不過這里還有一個最高界限,月收入超過7800馬克以上的部分不交費。這個交費上限被稱之為“交費計量界限”(它相當于當時平均工資的175%)。界限以上的工資部分不征交保險費,在以后計算養老金時也不予考慮。

  第三,活化養老金原則,即養老金和養老金資格要定期分享經濟進步帶來的繁榮。具體辦法是養老金每年隨雇員收入變化的幅度而變化。經過1957年和1992年對養老金的改革,現在養老金是隨著雇員平均凈工資的增長而增長的。具體操作辦法是每年7月1日,根據上年雇員平均凈工資相對前年增長的幅度,“養老金現值”也相應增長。所有的養老金在7月1日以后都要相應提高同樣的百分點。這個增長幅度一直領到下一年的7月1日。比如說所有雇員1995年平均凈工資比1994年上漲了2%,那么從1996年7月1日起投保人的養老金也上調2%。這一上調的養老金一直延續至1997年6月30日,然后再次隨雇員凈工資的增長幅度進行調整。這就叫活化養老金。

  在德國,法定養老保險金又可分為三種:一是年老養老金;二是就業能力降低養老金;三是投保人死亡后的遺屬養老金。正常的年老養老金在投保人年滿65歲后發放,另有一種提前性年老養老金,婦女、殘疾人、喪失職業或就業能力者及失業人員在年滿60歲后可領取提前性年老養老金,此外,投保災35年以上、年滿63歲后也可申請領取提前性年老養老金。不過根據1992年養老金改革規定,到2001年后,對提前領取養老金者,其養老金要打一定折扣,即在65歲前領取養老金者,每提前1個月,養老金金額降低0.3%,也就是每提前1年則削減3.6%的養老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延長雇員的職業生涯,因為隨著德國老年人口比例的逐漸上升,幾十年后養老保險將會遇到極大的資金困難。

  德國遺屬養老金的發放對象是投保人死亡后的家庭成員,這里它又分為寡婦養老金和孤兒養老金。比如,寡婦年滿45歲并撫養孩子,那么她有權領取其夫就業能力喪失養老金的60%,當然這還要看她本人是否有養老金或勞動收入,如有,還要相應扣減.如寡婦再婚,她就不得再領取其前夫的養老金。不過,養老保險機構會一次性發放相當于24個月的寡婦養老金作為對她的補償。

  支付養老金并非養老保險機構的唯一任務,保險機構在發放養老金的同時,還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避免雇員過早地結束職業生涯,而單純依靠養老金度日,也就是說它要為投保人工作能力的保持、提高與恢復(康復)服務。與這些措施相關的待遇被稱之為“職業康復”,它包括:醫療待遇、職業進修或轉業培訓的資助等。在職業康復期間,保險公司要發放貨幣性待遇以保障其生活。

  3.工傷事故保險

  在德國,所有的雇員、農民都參加工傷事故保險,自由職業者可自愿投保,大學生、學生和幼兒園兒童也屬于受保險保護之列。工傷事故保險基金由雇主單獨交納。它的保險費要參照各行業工傷發生頻率的高低及企業工傷事故狀況而定。在發生傷亡事故以及因職業病引起疾病或死亡時,投保者可要求支付保險賠償金。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事故也算作勞動事故。工傷事故保險賠償金包括醫療費、傷殘補貼、養老金、喪葬費及親屬撫恤金。這些補貼也隨著普遍收入的變化而變化。參加工傷事故保險可減輕企業支付高額賠償的負擔,針對雇員因工傷帶來的嚴重后果給予了足夠的安全保障。因此不論是雇主還是雇員都愿意上工傷事故保險。

  4.失業保險

  在德國的8180萬人口中有400萬失業人員,減少失業已成為德國近年來維持社會穩定與和諧的最重要任務。德國失業保險基金來源于雇主和雇員交納的保險費,同時政府也提供一定的補貼。德國的失業保險是由聯邦、州、地方勞動局經辦的。失業保險待遇是多種多樣的,首先占第一位的是發放失業期間的工資性替代補貼,即失業保險金,并支付有關職業培訓的費用。另外,支付旨在維持和創造就業崗位措施的費用、開展職業介紹和職業咨詢、進行對殘疾人的職業促進等等,也是失業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德國發放失業保險金時要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職業介紹優先于待遇發放。只有在經過一定的職業介紹還沒有消除失業狀態的前提下,才發放失業保險金。在聯邦德國,一名失業者要想獲得失業保險金,首先他至少參加了一年的失業保險,其次他要具有在一般勞動市場條件下從事某一工作的能力、愿意接受勞動局介紹的合適工作,并參加職業培訓,否則他就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

  在德國,失業保險金額是與失業者失業前的工資水平掛鉤的。失業者如有子女,其失業保險金為其失業前凈工資收入的67%,其他情況下則為60%。而且失業保險金并不是無限期發放的,發放期限的長短既與以前交納保險費就業時間的長短有關,又與失業者年齡高低掛鉤,一般情況下,失業保險金發放一年。

  在聯邦德國,除失業保險金外,還有一種失業救濟金,它不是從交納的失業保險費中支付的,而是從國家稅收中支付的。它與失業保險金有一定的區別。它一般是在失業保險金發放期限截止后才開始發放的,或是對沒有參加失業保險者如公務員、法官、士兵等發放。它的發放時間也是有限制的,通常每次審批只限一年。失業者如有子女,其失業救濟金為失業者失業前凈工資的57%,其他情況為53%。

  領取失業保險金和失業救濟金者享有醫療保險、護理保險、工傷保險(按勞動局要求行事而發生的事故,包括交通事故),并有義務向養老保險機構交納養老保險金。

  不論是失業保險金還是失業救濟金在失業者年滿65歲后都停止發放,改領養老金。

  5.護理保險

  護理保險是德國一種新的保險制度,它是從1995年初開始實施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老年人及病殘人員在需要護理情況下的權利。以前對老年人及病弱人員的護理主要是在家庭內部進行,如今在德國已找不到所謂“大家庭”的蹤影,這一原本由自我負責的部分現在也由社會來承擔了。憑借護理保險償付的保險金,將來可使絕大多數需要護理的人將有可能至少在經濟上憑自己的力量來掌握自己的命運。

  除了投護理保險外,在聯邦德國還實施一項特殊的“儲存時間”政策。每個年滿18歲的公民,可利用公休日或節假日義務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復中心服務,不拿報酬,這些服務時間可儲存在服務者個人檔案中,將來年老或需要幫助護理時,可把這些“儲存”起來的時間提取出來,免費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一政策深受德國公眾的歡迎,特別是一些中年婦女紛紛踴躍報名參加。這一特殊政策的實施既解決了老年護理人員短缺問題,也為人們日后年老需要護理提供了保障。

  6.子女補貼

  對每個家庭來說,教育和培養子女是一個巨大的經濟負擔,為了平衡這個家庭負擔,德國政府頒布了《聯邦子女補助金法》。每個有撫養義務者都可得到子女補貼,補貼從孩子出生發到16歲,如果上學和接受職業培訓則發至27歲。第一個孩子的補貼為每月70馬克,第二個孩子為130馬克,第三個孩子為220馬克,從第四個孩子以后每個孩子為240馬克。德國從1986年起還在每個孩子出生后的六個月內向其父母提供600馬克的教育津貼。打算自己撫養孩子的父親或母親還可申請最多三年的教育休假。

以下網友留言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立即發表評論
提交評論后,請及時刷新頁面!               [回復本貼]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小語種考試論壇熱貼: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閱讀上一篇:德語中星期名稱由來
閱讀下一篇:德國國花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課程咨詢電話:010-51294614
課程輔導
    
  考試科目輔導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久久综合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