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慶祝圣誕節,是老老少少都真正感到興高采烈的事情,因為慶祝開始早,持續時間久——自12月6日圣尼古拉斯節(Nikolaustag)始至1月6日主顯節(Erscheinung des Herrn)止。這個月,全德國都按古老的風俗慶祝:雖然各個地方習俗不同,但無論走到哪里,圣誕節集市,披上盛裝的圣誕樹、圣尼古拉斯背著盛滿禮物的大口袋,游行隊伍等都顯示出這是德國圣誕時節。 12月初,許多德國城市的市場上就組織了圣誕節集市。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紐倫堡市的圣嬰耶穌基督集市(Christkindlesmarkt)。自中世紀始,每年這種集市開放時,‘圣嬰’便出現在圣母教堂陽臺上,邀請人們前往觀光。貨攤搭起來了。紐倫堡市的特產,如玩具、家常小甜餅,圣誕樹飾物和閃亮金絲制作的天使均在銷售。在其它貨攤上,游人還能買到熱香腸和別的食品。 位于德國南部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脈,幾百年前就有在圣誕射擊的風俗。在貝爾斯格登(Berchtesgaden)一帶,各射擊俱樂部的成員,于圣誕節前夕與除夕午夜,爬上山谷的高處;將老式槍支裝上子彈,發出一次又一次的群射,隆隆響聲在此山彼谷之間網蕩,古時候人們認為這種震耳欲聾的響聲會嚇跑妖魔鬼怪。 同樣在德國南部,所謂的伯赤塔賽跑人(Perchtenlauf)是圣誕節期間傳統風光的一部分,是以古老德國民間傳說中催長田間作物的伯赤塔夫人(Frau Perchta)命名的。這些賽跑人現在則戴上嚇人的面罩,提著鏈條,掃帚及鎬頭,到各個農場討要小禮物,做為對伯赤塔夫人所做貢獻的報答。 巴伐利亞山區最優美的古老風俗之一是“歌唱星星(Sternsingen)”。通常在新年前夕與主顯節前夕之間進行,一隊歌手,由一位高舉長桿的人帶領,桿子頂端有一顆巨大,閃閃發亮的星星。他們穿街走巷,常有許多村民尾隨。他們停在重要建筑物及廣場前,唱著頌歌,為來年表達衷心祝愿。在奧伯蘭莫干(Oberammergau),孩子們組成自己的歌唱星星隊。其中有三四個拉小提琴的,一個拉雙低音提琴的,另一個彈吉他的。當大人們在鎮上另外了個地方歌唱時,孩子們則走街串巷吹拉彈唱。 鎮上人共同參加的許多風俗活動還不是慶祝的最重要內容,因為圣誕節在德國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多數德國家庭在耶穌降臨節的第一個星期天便開始為圣誕節做準備。這時,一個常青樹花環與四支蠟燭一起掛在天花板上,有時則擺到桌上。第一個周日點燃一支蠟燭,花環中放置一顆銀星,第二個周日再點燃一支蠟燭,再放一顆銀星,直至圣誕節前的那個周日,所有四支蠟燭都點燃了。 源于德國的圣誕樹及唱圣誕頌歌(Weihnachtslied),是德國每個圣誕節慶;顒拥闹行膬热。圣誕節前夕,家家戶戶的圣誕樹是由“圣誕之父”或由“圣嬰耶穌基督”裝飾起來的(父母提供了一些幫助)。圣誕老人此時并末出現,因為他只出現在12月6日(德國人稱他為圣尼古拉斯)。那天晚上,他帶著大包蘋果,果仁及糖果去看望孩子們。有時他頭戴主教的帽子,身穿長袍,有時則穿著羊皮襖,但總留著白面長的胡須。他換家挨戶批評那些頑皮的孩子,獎勵那些表現好的。在德國的某些地方,“圣誕圣父”也在圣誕節前夕分發他的禮品。 孩子們于圣誕節前夕的黃昏時分聚集在圣誕室門外,開始唱頌歌。待圣誕樹裝飾完畢,他們就被喚進屋內,見到圣誕樹上蠟燭業已點燃,燭光足以照得滿屋通亮。樹下四周展示著伴有神圣家庭,牲畜及賢人的耶穌誕生圖景。在倒垂的簇簇枝條下,圖景內的形象以特殊蠟燭點亮。歷史上,耶穌誕生圖較之圣誕樹更悠久,且德國木雕師早以他們的雕刻形象而聞名。 圣誕室內,每位家庭成員都有自己放禮物的地方。人人都享有一盤糖果,果仁及種類繁多的家常小甜餅。這些小甜餅都是幾周前大量烘烤出來的。對于圣誕節的烘烤食品,德國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制作方法。最著名的糕點大概是紐倫堡市的一種姜餅(Nürnberger-Lebkuchen)。 盡管圣誕節前夕是個歡樂的節日,也仍是個寧靜的日子。全家人都意識到其宗教含義。然而,圣誕節還是以烤鵝為傳統家禽菜肴的盛宴日。各家相互拜訪,互換禮物,一直持續到次日,即26日。在德國,這一天也是圣誕節法定假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