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統計師考試統計相關知識輔導:時間數列
來源:考試大發布時間:2011-12-15 11:39:15
1.時間數列的概念
時間數列是一種統計數列,它是將反映某一現象的統計指標在不同時間上的數值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所形成的數列。表現了現象在時間上的動態變化,故又稱為動態數列。
例1:下表數據
表3-1 1996-2002年全國城鎮總人口數
從上表看出,一個完整的時間數列包含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被研究現象或指標所屬的時間,另一個是該現象或指標在此時間坐標下的指標值。
同一時間數列中,通常要求各指標值的時間單位和時間間隔相等,如無法保證相等,在計算某些指標時就涉及到“權”的概念。
研究時間數列的意義:了解與預測。
2.時間數列的種類
時間數列按照其構成要素中統計指標值的表現形式,分為絕對數時間數列、相對數時間數列和平均數時間數列三種類型。
(1)絕對數時間數列
絕對數時間數列通常用于表現指標的總量水平。它反映某一社會經濟現象在各個時期所達到的絕對水平及其發展的趨勢。依據指標值的時間特點,絕對數時間數列又可分為時期數列和時點數列。
①時期數列
在時期數列中,每一指標值反映了現象在一段時期內發展的累積結果,即“過程總量”。表3-2表示某人2003年的全年月收入。
表3-2 某人2003年全年各月收入
時期數列特點:
a.可加性。
b.指標數值大小與其所屬時期長短有關,時期愈長,指標數值越大,時期愈短,指標數值愈小。
c.指標數值采用連續登記方式。
②時點數列
時點數列反映某種現象或指標在一定時點瞬間所達到的總量水平。
表3-1 1996-2002年全國城鎮總人口數
如上表中,“年末”城鎮總人口數就是時點數列。
時點數列特點:
a.不可加性。
b.指標數值的大小與其所間隔的時期長短沒有直接關系。
c.指標數值是通過一次性調查登記方式
(2)相對數時間數列
相對數時間數列是由一系列相對指標數值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時間數列,用于反映社會經濟現象之間數量對比關系的發展變化過程。如下表
表3-1 1996-2002年全國城鎮總人口數
相對指標一般表現為兩個相關的絕對數之比,兩時期指標、兩個時點指標、一個時期指標與一個時點指標之比,都可以形成相對數時間數列。
由于相對指標數值的基數往往不同,因此,相對數時間數列中的各項數值不能直接相加。
(3)平均數時間數列
在一個時間數列中,如果各指標數值代表的是某一現象或指標的平均數量,則稱為平均數時間數列。它用來研究分析事物一般水平的發展趨勢。
表3-3 某廠全體職工1996-2003年間各年的人均年收入
平均數時間數列中的各項數值也不可以直接相加。
3.時間數列的編制原則
最重要的必須保證數列中各項指標值的可比性。
(1)時間的可比性原則
(2)統計口徑或總體范圍的一致性
(3)經濟內容的一致性
(4)計算方法和計算單位的一致性
[例題·單選題]在下列某地區旅游統計指標中,屬于時點指標的是( )。
A.旅行社營業收入B.接待游客人數C.旅游景點數D.旅游創匯
答案:D
[例題·判斷題]若將某地區社會商品庫存額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此種動態數列屬于時期數列。
答案:錯誤
[例題·單選題]時間數列中,各項指標數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是( )。
A.時期數列B.時點數列C.相對數時間數列D.平均數時間數列
答案:A
[例題·單選題]某高校2000年至2006年按年排列的年末在校學生數的時間數列是( )
A.相對數時間數列B.平均數時間數列C.絕對數時間數列 D.絕對數時點時間數列
答案:D
[例題·判斷題]在各種動態數列中,指標值的大小都要受到指標所反映的時期長短的制約。
答案: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