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統計師考試大綱(中級)4
來源:網絡 發布時間:2009-07-23
統計分析與寫作
一、統計分析概論
(一)統計分析及其作用
掌握統計分析的定義;掌握統計分析的特點;掌握在統計分析過程中定量分析必須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意義。
熟悉統計分析中經驗方法與數學方法的區別。
解統計分析與經濟分析、會計分析以及其他各種分析研究活動的區別與聯系;了解統計分析的作用。
(二)統計分析的種類
掌握統計分析從不同角度所進行的分類;掌握狀態分析、規律分析、前景分析之間在認識上由淺入深的關系。
熟悉綜合分析和專題分析各自的特點;熟悉綜合分析與專題分析的區別,宏觀經濟分析中觀經濟分析和微觀經濟分析之間的區別,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的區別。
(三)統計分析的一般步驟
掌握統計分析的一般步驟;掌握建立統計分析指標體系應遵循的一般原則。
熟悉選題的含義及其在統計分析中的重要意義;熟悉選題的要求;熟悉分析提綱所包括的內容;熟悉統計資料一致性的含義;熟悉各種資料的講量水平。
了解統計分析指標體系的類型;了解統計分析指標的選擇方法;了解單向復合分組表和雙向復合分組表的設置方式。
二、現狀分析
(一)統計評價及評價標準
掌握統計評價的含義及其與比較的關系要;掌握統計評價中幾種主要的評標準。
(二)簡單評價
掌握相對比較和相差比較方式的應用。
了解簡單評價的含義、種類。
(三)差異評價
掌握洛倫茨曲線的繪制方法;掌握系數的計算方法與用途;掌握對均值的差異進行顯著性評價的方法。
熟悉χ2檢驗方法的應用。
了解單純用比重或比例反映結構差異的局限性;了解柯爾莫哥洛夫-斯米爾諾夫檢驗方法的應用。
(四)綜合評價
掌握綜合評價的一般步驟;掌握消除不同量綱影響的常用方法—相對化法、函數化法(功效系數法)、標準化法及其應用;掌握指標綜合匯總的直接綜合法、加權平均法、綜合記分法的應用;掌握匯總及計算綜合分值的方法;掌握距離綜合法的基本思路和具體方法步驟。
熟悉綜合評價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特點;熟悉如何通過系統分析法來篩選指標;熟悉在評價中差別指標重要性的依據和確定的方法及步驟;熟悉比率的含義及對指標重要性進行量化的方法;熟悉利用判斷矩陣對初始權數進行處理的方法。
了解運用德爾菲法進行專家評判的步驟;了解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進行檢驗的方法。
(五)對模糊現象的評價
熟悉對單一總體模糊評價方法;熟悉對多個總體模糊評價方法。
了解不確定現象中隨機現象與模糊現象之間的區別;%解模糊概念的含義及其用定性指標表現的方式。
(六)主成分分析
熟悉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路與簡單數學解釋。
了解主成分分析的步驟;了解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的計算方法。
三、原因與規律分析
(一)變量(指標)之間的關系
了解變量之間的關系的三種類型—函數關系、統計獨立關系、統計依存關系;了解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了解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了解回歸分析必須經濟行為的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意義。
(二)統計依存關系分析方法
掌握對變量之間的統計依存關系進行分析的步驟和方法,并能應用簡單線性回歸模型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對分析結果的經濟含義做出解釋。
熟悉應用相關系數具體度量依存關系緊密程度的方法;熟悉線性回歸模型中誤差項μ包括的主要因素影響。
了解通過統計檢驗判斷模型描述的關系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了解結合定性分析判斷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方法;了解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的思路;了解為滿足模型估計的需要選擇合適樣本容量的方法;了解對非線性模型進行線性轉換的常用方法。
(三)因素分析及其應用
掌握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和增長速度方程的數學表達式及其經濟含義;掌握利用增長速度方程進行因素分析的步驟和方法。
熟悉因素分析的含義;熟悉生產函數的定義。
了解因素分析與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的區別;了解應用因素分析的前提條件;了解因素分析的作用。
四、動態分析
(一)動態分析的作用和方法
了解動態分析的認識作用;了解動態分析描述方法和檢驗方法的作用;了解動態分析的內容;了解長期趨勢、季節變動、循環波動、不規則波動的含義及相互之間的關系;了解動態分析對時間序列資料的要求。
(二)長期趨勢分析
掌握時間變量回歸模型的應用。
熟悉自回歸模型、滑動平均模型、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的含義及表達式;熟悉“平穩”時間序列的含義。
了解長期趨勢分析的作用;了解時間序列模型的含義;了解建立時間序列模型需要的選擇和判斷。
(三)循環波動分析
掌握測定循環波動指標的含義及計算方法;掌握擴散指數的含義處方法;掌握運用擴散指數判斷經濟波動的方法;含義及編制方法。
熟悉景氣分析應把握的基本原則;熟悉擴散指數在景氣分析中的作用。
了解顯性波動和陷性波動,短周期波動、中周期波動和長周期波動的含義;了解先行指標、同步指標、滯后指標的含義;了解擴散指數的局限性。
(四)預測
掌握預測方法的特殊性,以及“近大遠小”原則和折扣最小二乘法的應用;掌握指數平滑預測法的應用;掌握利用簡單線性回歸模型進行區間預測的方法,并能解釋預測結果的經濟意義。
熟悉正確理解預測和進行預測需要具備的條件;熟悉預測的一般程序;熟悉在預測中縮小預測置信區間的方法;熟悉置信概率與置信區間之間的關系。
了解應用二元回歸模型進行區間預測的步驟。
五、統計分析報告
(一)統計分析報告的特點和作用
掌握統計分析報告的特點。
熟悉統計分析報告的作用。
(二)撰寫統計分析報告的基本知識
掌握對統計分析報告標題的基本要求及幾種常見的標題擬定方式;掌握統計分析報告中常見的導語形式;掌握統計分析報告常見的結構;掌握統計分析報告結束語的種類和對結束語的要求。
熟悉對統計分析報告的語言要求;熟悉統計分析報告的邏輯以及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
(三)統計分析報告中常見的問題
了解標題擬定中常見的問題;了解導語中常見的問題;了解數字運用中常見的問題;了解修辭、語法、語言邏輯方面常見的問題。
(四)統計分析報告的評價標準
掌握統計分析報告評價標準的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
一、基礎知識
(一)概述
熟悉數據在計算機中的存儲形式;熟悉位(Bit)、字節(Byte)、字(Word)以及存儲器容量KB、MB、GB的含義;熟悉計算機中字母、數據、符號的編碼表示方法。
了解計算機按性能指標的大體分類;了解微型計算機的發展情況;了解什么是進位計數制及二進制計數的概念;了解二進制編碼、ASCII代碼和漢字編碼的概念。
(二)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熟悉計算機系統的組成,以及硬件系統、軟件系統和用戶間的層次關系;熟悉計算機硬件系統的主要組成,以及中央處理器、存儲器和主要輸入輸出設備的功能;熟悉計算機軟件及其中系統軟件和應件
的概念,以及系統軟件中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概念。
(三)計算機安全
熟悉什么是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的主要特征及防治病毒的主要方法。
了解計算機安全的概念和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二、操作系統和基本應用
(一)操作系統基本概念
熟悉什么是操作系統,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和主要作用;熟悉按服務功能對系統的分類;熟悉Windows的主要功能和特點;熟悉運行中文WindowsXP需要配置的硬件環境。
了解單用戶操作系統、批處理操作系統、分時操作系統和網絡操作系統的基本特征;了解Windows的發展簡史。
(二)中文WindowsXP的基本元素和一般操作
掌握中文WindowsXP的啟動方法;掌握鍵盤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鼠標指向、單擊左鍵、單擊右鍵、方法,系統菜單的主要功能以及打開菜單的方法;掌握中亠WindowsXP的操作方法;掌握中文WindowsXP“窗口”的組成,最大化、最小化、改變窗口大小、移動窗口、關閉窗口等操作方法;掌握設置打印機、查看打印隊列、調整打印順序和取消打印作業的操作方法;掌握微機操作系統升級的概念和方法。
熟悉“菜單”的基本形式、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工具欄”的基本形式、功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快捷菜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了解各種鼠標光標的不同含義;了解任務欄的作用及顯示的內容;了解常用的獲取中文WindowsXP幫助的辦法;了解使用目錄方式或索引方式瀏覽操作說明的方法。
(三)WindowsXP文件操作
掌握文件的概念;掌握文件夾和子文件夾的概念;掌握中文WindowsXP桌面“我的電腦”窗口的使用方法;掌握中文WindowsXP“資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文件夾的各種選定操作方法;掌握文件、文件夾的建立、刪除和更名操作方法;掌握文件、文件夾的復制和移動操作方法;掌握文件或文件夾的各種查找操作方法。
了解文件名及文件名構成,常見的擴展名及其含義;了解文件、文件夾的不同顯示方式,如大圖標、小圖標、列表等;了解“回收站”的作用,恢復刪除文件、清空回收站的操作方法。
(四)中文輸入法
掌握選擇不同中文輸入法的操作方法;掌握在文字輸入過程中,進行中英文切換的操作方法;掌握使用全角和半角字符的切換方法。
熟悉中文全拼輸入法的基本操作;熟悉中文智能ABC輸入法的基本操縱。
了解全角和半角的不同含義。
(五)網絡應用
掌握互聯網信息瀏覽的含義;掌握瀏覽網站的操作;掌握電子郵件的使用;掌握網絡鄰居的使用。
熟悉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定義,網絡系統的基本組成和分類—廣域網和局域網;熟悉連接Internet的三種主要方式—撥號連接、專線連接、分組網或幀中繼連接。
了解因特網(Internet)的概念;了解Intranet的含義及其與Internet的區別;了解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的含義。
三、中文Word
(一)中文版MSOfficeXP簡介
了解中文版MSOfficeXP辦公軟件的主要組成。
(二)Word文字處理軟件簡介
了解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基本功能。
(三)Word入門
掌握Word的啟動方法;掌握新建空白文檔的方法;掌握打開和查找已經保存在磁盤中的文檔的操作方法;掌握輸入文檔正文的操作方法,包括:輸入文字和數字,插入表格,插入各種圖形,插入圖片和剪貼畫;掌握文字的移動、復制、插入、刪除、恢復等操作方法;掌握對文字和段落進行修飾的操作方法;掌握使用“保存”和“另存為”兩種保存文檔的操作方法;掌握使用“打印預覽”瀏覽打印版面,打印頁面設置和打印設置的方法;掌握關閉文檔和關閉Word的操作方法。
(四)Word進階
掌握修改表格行、列,調整表格高度、寬度和設置表格邊框的方法;掌握在文檔中加入頁碼和強行分頁的操作方法;掌握在文檔中進行字符串查找和替換的操作方法。
熟悉對表格進行公式計算和表格排序的操作方法;熟悉使用“編輯圖片”工具欄對圖形進行修飾的操作方法。
了解多窗口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了解在文檔中插入藝術字的修飾方法。
四、Excel
(一)Excel表格處理軟件簡介
了解Excel表格處理軟件的基本功能。
(二)Excel入門
掌握Excel的啟動方法;掌握創建Excel工作表的操作方法;掌握查找和打開已經建立的工作表的方法;掌握文字和數字的輸入中“選中”的概念和選中不同對象的操作;掌握在Excel表格中使用公式和函數的方法;掌握使用Excel表格數據制作統計圖的操作步驟;掌握單元格和行、列的修改方法,包括移動、復制、粘貼、選擇性粘貼、插入、刪除的操作;掌握在工作簿中對整張工作表的移動和復制、插入新工作表、更改工作表中的操作方法。
熟悉Excel的工作簿、工作表和單元格、單元格地址、活動單元格等概念;熟悉Excel工作表中可以輸入的內容;熟悉對工作表字體、線框、單元格圖案等進行修飾的方法。
(三)Excel進階
掌握Excel表單元格自動錄入的方法;掌握對單元格中符合某些條件的數據進行分別顯示的方法;掌握對統計圖的大小調整、位置移動的操作方法;掌握Excel工作表word文稿間進行數據交換的操作方法。
了解Excel的數據庫功能;了解查詢記錄、刪除記錄以及數據篩選、排序的操作方法;了解使用數據透視表功能制作交叉分組匯總表的方法;了解Excel提供的統計分析庫的基本內容;了解使用“加載宏”調用數據分析工具的方法;了解Excel讀取其他數據庫,如“FoxPro文件”的方法。
五、統計信息化
(一)統計信息標準化
掌握統計信息分類的基本原則和編碼的主要方法。
熟悉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信息分類屬性的歸類和劃分方法。
了解統計數據標準化的意義
(二)統計數據處理的有關概念
熟悉統計數據的表現形式-字符、數據項、記錄和文件及各自的含義;熟悉統計數據錄入工作流程的三個基本環節;熟悉常用的數據錄入方法中鍵盤錄入法與光電錄入法的原理和各自的優缺點;熟悉數據編輯審核的概念、一般工作流程和常用的編輯審核方法-平衡校驗法和邏輯校驗法的工作原理;熟悉逐級匯總和超級匯總兩種組織方法和特點。
了解信息和統計數據處理的基本概念;了解計算機中順序文件和隨機文件的組織結構;了解編碼處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編碼工作的實質;了解預審檢查的內容;了解數據錄入質量控制的人工校對檢驗法、復錄比較檢驗法、預編輯校驗法的工作原理和特點;了解數據審校規則的制定方法;了解矩陣式報表和記錄式報表的特點;了解疊加、分類、和過錄三種匯總方法的區別。
(三)統計數據存儲與管理
熟悉數據庫和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概念;熟悉數據庫方法在統計工作中的應用。
了解統計信息存儲的意義,存儲的內容、介質和方法;了解關系數據庫的特點;了解SQL結構查詢語言的功能和用途。
(四)統計信息發布與工作協同
了解應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統計信息發布的概念和分類;了解統計信息發布在統計系統中的應用及未來發展方向;了解統計生產過程中工作協同的內容,以及辦公自動化系統(OA)的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