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及其調適技法 一、名詞解釋 1、羞怯心理:是在人際交往中感覺難為情,害怕與人交往的心理。 2、自私心理:是指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別人和集體利益,以我為中心的心理。 3、報復心理:是在人際交往中,以攻擊的方式發泄對他人的不滿和怨恨的一種情感體驗。 4、歸因:是指人們從可能導致行為發生的各種因素中,認定行為的原因并判斷其性質的過程。 5、交往互動:是指兩個及以上的人相互作用產生共鳴行為的過程。 6、自我意識:是指個人對自己以及對自己與周圍事物關系的意識。 7、人格:指的是一個人的品格或個性。 8、自我修養:是指一個人按照時代和社會的要求,通過學習、磨礪、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來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二、選擇題 1、羞怯心理形成的四種情況:自卑性羞怯、敏感性羞怯、挫折性羞怯、習慣性羞怯。 2、非語言溝通的四個符號系統:光學——動力符號系統、輔助語言符號系統、空間和時間符號系統、視線接觸符號系統。 3、人際認知心理效應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暈輪效應、刻板效應。 4、自我修養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文化知識修養、藝術修養、心理修養、交際禮儀修養、行為習慣修養。 三、問答題 1、羞怯心理有哪些表現及形成的四種情況? (1)天性 (2)受挫經歷 (3)文化因素 (4)社會影響 2、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 (1)主觀因素:自身生理、性格 (2)客觀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 3、嫉妒心理特點及其危害性? 特點: (1)普遍性 (2)指向性 (3)對等性 (4)潛隱性 (5)變異性 (6)社會危害性 危害性: (1)嫉妒心理者或被嫉妒心理者的生活、工作、事業都會產生消極的負面影響。 (2)傷害了雙方的身心健康,而且對社會也會造成程度不同的危害。 (3)嫉妒者記恨、憤怒、不滿、氣惱會引起內分泌失調,使心血管或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4)被嫉妒者由于受到不公正的攻擊、詆毀、中傷甚至人身傷害,使其身心疲憊。 (5)有的由于不堪忍受欺辱、誹謗而輕生或被對方殘害致死的事時有發生,對社會造成極惡劣的影響 4、自傲心理有哪些表現形式? (1)自認為才智過人 (2)自認高人一籌 (3)自以為是 5、報復心理產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1)主觀因素:與個性特征有關,過度自卑、嫉妒心、猜疑心重的人的記恨和憤憤不平的情緒達到不可遏制的狀態時,就會實施報復行為或侵犯行為 (2)客觀因素:與遭受挫折和失敗有關 6、信息溝通產生的心理障礙有哪些? (1)缺乏對交往情境的統一理解 (2)交往雙方溝通時交往者性格及心理關系不同 (3)非言語溝通中語義表達的不同 7、人際認知心理效應是什么? (1)首因效應 (2)近因效應 (3)暈輪效應 (4)刻板效應 8、產生歸因偏差的表現及原因是什么? 表現: (1)將成功歸因于個體內在因素:當行為者的行為獲得贊賞、受到表彰、獲得成功或取得成就時,行為者傾向于把這些歸因于個體內在因素 (2)將失敗歸因于客觀外在因素:當行為者的行為遭到反對,受到批評,出現失敗、錯誤時,行為者傾向把這些歸因于客觀外在因素 原因: (1)行為者通過這種歸因在交往對象面前能提高自己的聲望,證明自己的能力、實力,顯示自己的才華,維護自尊,彰顯個人品格和魅力等,以優化行為者的人際交往環境,強化行為者在人際交往中的權威。 (2)通過外在因素的歸因為自己的過錯、失誤、失敗開脫責任;為了在交往對象面前保全自己的面子;為了不傷害自尊心;不受交往對象的輕視等 9、如何有效消除和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 (1)培養健康心理 (2)塑造健全人格 (3)加強自我修養 10、自我修養包括哪些內容? (1)思想道德修養 (2)文化知識修養 (3)藝術修養 (4)心理修養 (5)交際禮儀修養 (6)行為習慣修養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09年自考人際關系學復習資料第七章 |
|
閱讀下一篇:09年自考人際關系學復習資料第九章 |
|
【育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熱點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