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德育 一、 單選 1. 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其學習必須以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 2.教師采用各種實物、標本、實驗、參觀等形式進行教學,這是運用的實物直觀。 3. “不憤不啟發不悱不發”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了啟發性原則。 4.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理解教材。 5.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明教學中應重視能力的培養。 二、 選擇題 1. 教學的一般任務有培養品德和審美情趣、 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力、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講授法的優點有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利于因材施教。 3.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有1)主體性要素,即教師和學生、2)工具性要素,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所使用依賴的所有要素,包括課程、教學方法、教學設備、教學媒體和環境;3)目標性要素,即教學目標。 4.因材施教原則的含義包括: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要求、照顧學生個別差異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5.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有:學科性質、 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 6.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讀、講解三種。 7.運用談話法要注意:盡量吸引全體學生參與到談話中來、 談話結束前要進行總結、不要離題太遠。 8.發現法的優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有助于發展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9.對“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可以理解為:好的教學不一定適合于所有教師、教師應該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加以創造性地運用。 10實驗法的優點實驗本身就是一種直觀手段,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求實的精神和探究的意識。 三、填空: 1.直觀手段一般可分為實物直觀、模型直觀、象征性直觀 和 語言直觀。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起著主體作用。 3.循序漸進原則要求按照各門學科知識內在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活動發展的順序進行。 4.從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來說,教學過程一般可以分為感知、理解、鞏固、運用四個階段。 5.在教學中,教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到遠、有簡單到繁,有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扎扎實實的掌握知識和技能,這是貫徹循序漸進原則的要求。 |
熱門資料下載: |
教師資格考試論壇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
報考直通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