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項選擇題 (2003年) 6.《法經》在中國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關《法經》的表述哪一項是不準確的? A.《法經》為李悝所制定 B.《盜法》、《賊法》兩篇列為《法經》之首,體現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的思想 C.《法經》的篇目為秦漢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繼承并不斷發展 D.《法經》系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答案:D 解析:《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故D不準確。它是戰國時期魏國李悝在總結春秋以來各國公布成文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故A是準確的。《法經》共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其中《盜法》、《賊法》是關于懲罰危害國家安全、危害他人及侵犯財產的法律規定。李悝認為“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所以將此兩篇列為法典之首。故B準確。《法經》的體例和內容,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進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故C準確。 7.中國清末修訂法律館于1911年8月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下列有關該草案的表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大清民律草案》的結構順序是: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 B.日本法學家參與了《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工作 C.《大清民律草案》的基本思路體現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精神 D.《大清民律草案》經正式公布,但未及實施,清王朝即告崩潰 答案:D 解析:《大清民律草案》共分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等五編,故A正確。其中,總則、債、物權三編由松岡正義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體例和內容草擬而成,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資產階級民法的理論、制度和原則。故B正確。而親屬、繼承兩編則由修訂法律館會同保守的禮學館起草,其制度、風格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許多封建法律的精神。修訂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沒有超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格局。故C正確。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僅2個多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的腐敗統治隨即迅速崩潰。因此,這部民律草案并未正式頒布與施行。故D錯誤,選D. 8.下列有關羅馬法復興運動的表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意大利的波倫亞是羅馬法復興運動的發源地 B.14世紀的評論法學派在羅馬法復興運動中起了開創性的作用 C.經過羅馬法復興運動,在中世紀后期形成了一個世俗的法學家階層 D.羅馬法的復興構成近代自然法學說的思想來源之一 答案:B 解析:意大利波倫亞大學最先開始了對羅馬法的研究。故A正確。注釋法學派在復興羅馬法的運動中,起了開創作用。故B錯誤,選B.經過羅馬法復興,法學蓬勃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個世俗的法學家階層,改變了教會僧侶掌握法律知識的情況,故C正確。近代自然法學說的思想淵源正是羅馬時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關系上地位平等原則。故D正確。 (2004年) 15.下列哪一選項不屬于我國西周婚姻制度中婚姻締結的原則? A.一夫一妻制 B.同姓不婚 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七出”、“三不去” 答案:D 解析:本題考點為西周的婚姻制度。西周婚姻締結的三大原則是:一夫一妻、同姓不婚、父母之命。本題的命制為考生設了一個陷阱,即D 項,D 項雖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內容之一,但卻是婚姻的解除制度。因此,本題既是送分題,又是絆腳石。 16.下列有關清末變法修律和司法體制變革的表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清末修律在法典編纂形式上改變了傳統的“諸法合體”形式,明確了實體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差別 B.清末修律使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法系開始解體,同時也為中國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C.在司法機關改革方面,清末將大理寺改為大理院,作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改刑部為法部,掌管全國檢察和司法行政事務,實行審檢分立 D.清末初步規定了法官及檢察官考試任用制度 答案:C 解析:A、B、D均正確表達了清末變法修律和司法體制變革的內容,C 項錯在清末在司法機關的改革方面,改刑部為法部,掌管全國司法行政事務;改大理寺為大理院,為全國最高審判機關;實行審檢合署。 17.衡平法是判例法的一種形式。下列有關衡平法的表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衡平法是通過大法官法院的審判活動,以法官的“良心”和“正義”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B.英國15世紀正式形成了衡平法院,并逐漸發展為一個獨立于普通法的衡平法體系 C.衡平法程序簡便、靈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 D.衡平法對普通法來說是一種“補償性”的制度,所以當二者的規則發生沖突時,普通法優先 答案:D 解析:本題考點為英美法淵源。現代意義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淵源中獨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種形式的判例法,它通過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審判活動,以法官的“良心”和“正義”為基礎發展起來。其程序簡便、靈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衡平法被稱為“大法官的腳”,可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縮性。與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種“補償性”的制度,但當二者的規則發生沖突時,衡平法優先。所以D 項表述錯誤。 18.下列有關德國法和法國法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德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習慣法匯編是1220年的《加洛林納法典》 B.在拿破侖統治時期,法國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和《刑事訴訟法典》,但尚未形成“六法”體系 C.魏瑪共和國時期頒布了大量的“社會化”法律,如《消除人民和國家痛苦法》、《德國改造法》等 D.由于德國民法具有“潘德克頓學派”的理論基礎,相對于19世紀大陸法系其他國家而言,其結構更加嚴謹,概念更加準確 答案:D 解析:本題考點為大陸法系。A 項,德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習慣法匯編是1220 年的《 薩克森法典》;B項,在拿破侖統治時期,法國制定了《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訴訟法典》和《刑事訴訟法典》五部重要法典,再加上《憲法》,構成了法國“六法”體系。C項,1919 年,戰敗的德國進入魏瑪共和國時期。由于政體的變化和社會化思潮的影響,德國加快了民主政治的進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時,頒布了大量的“社會化”法律,如調整社會經濟的法律和保障勞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國成為經濟立法和勞工立法的先導,而《清除人民和國家痛苦法》、《德國改造法》表明的是法西斯專政時期德國法的蛻變。(2005年) 15.西漢末年,某地一男子偷盜他人一頭牛并販賣到外鄉,回家后將此事告訴了妻子。其妻隱瞞未向官府舉報。案發后,該男子受到懲處。依照漢代法律,其妻的行為應如何處理? A.完全不負刑事責任 B.按包庇罪論處 C.與其丈夫同罪 D.按其丈夫之罪減一等處罰 答案:A 解析:漢宣帝時,正式確立“親親得相首匿”原則。根據“親親得相首匿”原則,親屬之間可以相互首謀隱匿犯罪行為,不予告發和作證;親屬間首謀隱匿犯罪,可以不負刑事責任。據此,選項A正確。 16.南宋慶元年間,某地發生一樁“殺妻案”。死者丈夫甲被當地州府逮捕,受盡拷掠,只得招認“殺妻事實”。但在該案提交本路(路為宋代設置的地位高于州縣的地方行政區域)提刑司審核時,甲推翻原口供,斷然否認殺妻指控。提刑司對本案可能做出的下列處置中,哪一種做法符合當時“翻異別勘”制度的規定? A.發回原審州府重審 B.指定本路管轄的另一州級官府重審 C.直接上報中央刑部審理 D.直接上報中央御史臺審理 答案:B 解析:“翻異別勘”,是指犯人否認其口供,且“所翻情節,實礙重罪”時,案件則改由平級的另一法官或另一司法機關審理。本案原由州府審理,因此選項A正確。 17.漢代曾發生這樣一件事情:齊太倉令獲罪當處墨刑,其女緹縈上書請求將自己沒為官奴,替父贖罪。這一事件導致了下列哪一項法律制度改革? A.漢高祖規定“上請”制度 B.漢文帝廢除肉刑 C.漢文帝確立“官當”制度 D.漢景帝規定“八議”制度 答案:B 解析:選項B明顯正確。另外,確立“官當”制度是北魏律和南朝陳律,選項C本身錯誤;八議制定由曹魏律首次入律,選項D本身錯誤。 18.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世界近代法制史上的第一部民法典,是大陸法系的核心和基礎。下列關于《法國民法典》的哪一項表述不正確? A.該法典體現了“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這一立法精神 B.該法典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時代性 C.該法典的影響后來傳播到美洲、非洲和亞洲廣大地區 D.該法典首次全面規定了法人制度 答案:D 解析:首次全面規定了法人制度的是《德國民法典》。 (2006年) 15.秦始皇時期,某地有甲乙兩家相鄰而居,但積怨甚深。有一天,該地發生了一起搶劫殺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發系甲所為。甲遭逮捕并被定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獲,始知甲無辜系被乙誣告。依據秦律,誣告者乙應獲下列哪種刑罰? A.死刑 B.遷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 答案:A 解析:秦律規定,故意捏造事實與罪名誣告他人,即構成誣告罪。誣告者實行反坐原則,即以被誣告人所受的處罰,反過來制裁誣告者。本題案例中甲被乙誣告而被定為死罪,根據秦代誣告反坐的刑罰適用原則,對乙應以甲被判處的刑罰加以制裁,即乙應當被判處死刑。故本題選A. 16.漢武帝時,有甲、乙二人爭言相斗,乙以佩刀刺甲,甲之子丙慌忙以杖擊乙,卻誤傷甲。有人認為丙“毆父也,當梟首。”董仲舒引用《春秋》事例,主張“論心定罪”,認為丙“非律所謂毆父,不當坐”。關于此案的下列哪種評論是錯誤的? A.“論心定罪”是儒家思想在刑事司法領域的運用 B.以《春秋》經義決獄的主張是旨在建立一種司法原則 C.“論心定罪”僅為一家之言,歷史上不曾被采用 D.“論心定罪”有可能導致官吏審判案件的隨意性 答案:C 解析:漢代的《春秋》決獄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領域的體現。其特點是根據儒家的經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則審判案件,而不僅僅依據漢律審案。《春秋》決獄實行“論心定罪”原則,其要旨是必須根據案情事實,追究行為人的動機,如犯罪人主觀動機符合“忠”、“孝”精神,即使其行為構成社會危害,也可以減免刑事處罰。相反,犯罪人主觀動機嚴重違背儒家倡導的精神,即使沒有造成嚴重危害后果,也要認定犯罪給予嚴懲。以《春秋》經義決獄為司法原則,對傳統的司法和審判是一種積極的補充。但如果僅以主觀動機的善、惡判斷有罪無罪或者罪行輕重,也會為司法官吏主觀判斷提供依據。綜上可知,本題選C. 17.唐朝開元年間,旅居長安的突某(來自甲國)將和某(來自乙國)毆打致死。根據唐律關于“化外人”犯罪適用法律的原則,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適用當時甲國的法律 B.適用當時乙國的法律 C.當時甲國或乙國的法律任選其一 D.適用唐朝的法律 答案:D 解析:《唐律·明例律》規定:“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即同國籍外國僑民在中國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屬本國法律處理,實行屬人主義原則;不同國籍僑民在中國犯罪的,按唐律處罰,實行屬地主義原則。故本題答案為D. 18.乾隆年間,四川重慶府某甲“因戲而誤殺旁人”,被判處絞監候。依據清代的會審制度,對某甲戲殺案的處理,適用下列哪一項程序? A.上報中央列入朝審復核定案 B.上報中央列入秋審復核定案 C.移送京師列入熱審復核定案 D.上報中央列入三司會審復核定案 答案:B 解析:清代會審制度包括秋審、朝審和熱審。秋審是最重要的死刑復審制度,因在每年秋天(農歷八月)舉行得名。秋審審理對象是全國上報的斬、絞監候案件。朝審是對刑部判決的重案及京師附近的斬、絞監候案件進行的復審,于每年霜降后十日舉行。法律 教育^網熱審是對發生在京師的笞杖刑案件進行重審的制度,于每年小滿后十日至立秋前一日舉行而得名。三司會審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組成的中央三大司法機關(稱為三司)對重大疑難案件的共同會審。故本題答案為B. 19.下列關于德國法律制度形成與發展的哪一表述是錯誤的? A.1532年頒布的《加洛林納法典》是一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方面的法律,對德國封建法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B.“潘德克頓學派”的思想構成《德國民法典》的理論基礎 C.希特勒當政期間的德國法堅持維護資產階級議會制和聯邦制 D.魏瑪共和國時期的法律強調“社會本位” 答案:C 解析:德國封建時代后期(1532年)出現了一部以帝國名義頒布的刑法典——《加洛林納法典》。該法典主要包括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方面的內容,被多數邦國長期援用,對德國封建法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故選項A是正確的。《德國民法典》的起草者最終采取了“潘德克頓學派”的主張,按照羅馬法《學說匯纂》闡發的民法五編制體例制定了民法典,相對19世紀其他大陸法系國家而言,結構更加嚴謹,邏輯更加嚴密,概念更加準確。故選項B是正確的。希特勒當政期間,德國頒布了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廢除了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和聯邦制,維護希特勒個人獨裁和納粹一黨專政。故選項C是錯誤的。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加快了民主政治的進程,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時,頒布了大量的“社會化”法律,開始強調“社會本位”。故選項D的表述是正確的。綜上,本題答案為C. 20.下列關于羅馬私法的哪一表述是錯誤的? A.羅馬法有市民法和長官法之分,其中長官法的內容多為私法 B.在羅馬,早期采取“限定繼承”的原則,后來逐步確立“概括繼承”的原則 C.在羅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 D.羅馬法的婚姻包括“有夫權婚姻”和“無夫權婚姻”兩種 答案:B 解析:羅馬法有市民法和長官法之分,市民法是適用于羅馬市民的法律。長官法是古羅馬的高級官吏或者長官(執政官、大法官、監察官、市政官和總督等)在其職權范圍內頒布的諭令。這些諭令積累而形成的法規,總稱長官法或榮譽法。一般而言,大法官的諭令構成羅馬私法的重要淵源。故選項A正確。在繼承方面,羅馬法早期采取“概括繼承”的原則,后來逐步確立了“限定繼承”的原則。故選項B的表述不正確。在羅馬私法上,自然人的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和家庭權三種身份權構成。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種身份權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權利能力。上述三種身份權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人格即發生變化,羅馬法稱之為“人格減等”。故選項C正確。在婚姻家庭法方面,羅馬法上的婚姻包括“有夫權婚姻”和“無夫權婚姻”兩種。故選項D正確。故本題答案為B. (2007年) 8.關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國變法,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商鞅取消郡縣制,實行分封制,剝奪了舊貴族對地方政權的壟斷權 B.商鞅“改法為律”,突出了法律規范的倫理基礎 C.商鞅推行“連坐”制度,鼓勵臣民相互告發奸謀 D.商鞅提出“輕罪重刑”,反對赦免罪犯,認為凡有罪者皆應受罰 答案:D 解析:商鞅變法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改法為律”,擴充法律內容;二是運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國強兵”的措施;三是用法律手段剝奪舊貴族的特權;四是全面貫徹法家“以法治國”和“明法重刑”的主張,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強調“以法治國”。要求全體臣民特別是國家官吏學法、“明法”,百姓學習者,“以吏為師”;其二,“輕罪重刑”。加大量刑幅度,對輕罪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反對赦宥,主張凡有罪者皆應受罰;其四,鼓勵告奸。其五,實行連坐。A項,商鞅建立了郡縣制,而在西漢時取消了郡縣制,實行分封制。B項,商鞅改法為律,擴充了法律的內容。強調法律規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歸于一”的功能。是在法律觀念上的又進一步。強調法律規范的論理基礎是西周的法制思想。C項,在商鞅在變法過程中“實行”了連坐制度而不是“推行”了連坐制度,要注意“實行”與“推行”的區別。 9.關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經濟刑、死刑 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連刑、死刑 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答案:C 解析:唐律中的五刑包括: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因此正確答案是C. 10.關于中國古代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西周時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為宗法制度下夫權專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著眼于保護妻子權益 B.西周的身份繼承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而財產繼承則實行諸子平分制 C.宋承唐律,但也有變通,如《宋刑統》規定,夫外出3年不歸、6年不通問,準妻改嫁或離婚 D.宋代法律規定遺產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許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財產繼承權 答案:B 解析:西周時期的“三不去”規定的是: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離異休棄。“三不去”是對妻子權利的保護。所以A項正確。西周時期,在宗法制下形成嫡長子繼承制。這種繼承主要是王、貴族政治身份的繼承,土地、財產的繼承是其次。在本題B項中,“財產的繼承是諸子平分制”是錯誤的,西周時期的財產繼承仍然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只不過這是次要的。在離婚方面,宋仍然實行唐制“七出”與“三不去”制度,但是也有少許變通。例如《宋刑統》規定:夫外出3年不歸,6年不通問,準妻改嫁或離婚。所以C項正確。宋代法律在繼承關系上,有較大的靈活性。除沿襲以往遺產兄弟均分制外,允許在室女享有部分繼承財產權。所以D項正確。 11.關于清末“預備立憲”,下列哪一選項可以成立? A.1908年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作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制度 B.《十九信條》取消了皇權至上,大大縮小了皇帝的權力,擴大了國會與內閣總理的權力 C.清末成立的資政院是中國近代第一屆國家議會 D.清末各省成立了諮議局作為地方督撫的咨詢機關,權限包括討論本省興革事宜、預決算等 答案:D 解析:1908年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其實質是給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披上“憲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確認君主的絕對權力。所以A項《欽定憲法大綱》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制度是錯誤的,不能選;《十九信條》其內容,在形式上被迫縮小了皇帝的權力,相對擴大了議會和總理的權力,但仍強調皇權至上。所以B項錯誤,不能選;清末的資政院其性質是承旨辦事的御用機構,與近代社會的國家議會有根本性的不同。所以C項錯誤。清末的諮議局是清政府在“預備立憲”期間設立的各省督撫控制的地方咨詢機關。其權限包括討論本省興革事宜、決算預算、選舉資政院議員、申復資政院或本省督撫的咨詢等。所以D項是正確的。 12.關于古羅馬法與近代歐洲大陸法律制度的關系,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在羅馬法復興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法學家階層,為近代民法的形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B.大陸法系國家民法中的法人制度和民商分立制度發源于古代羅馬法時代 C.近現代法律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之規定沒有受到羅馬私法精神的影響 D.《德國民法典》采用了潘德克頓法學派按照《十二銅表法》闡發的民法體例 答案:A 解析:在羅馬法的發展中,法學家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推動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的發達,經過羅馬法的復興,以研究《國法大全》為突破口和中心,法學蓬勃發展起來,形成了一個世俗的法學家階層,改變了教會僧侶掌握法律知識的情況。這就為把羅馬法運用于實踐準備了條件,從而為正在成長中的資本主義關系提供了現成的法律形式。所以A正確。 13.關于英國陪審制度,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陪審制度是民主原則在英國司法中的具體體現 B.陪審團既可以就案件事實部分進行判決,又可以對法律的適用提出意見 C.陪審團的裁決一般不能上訴,但當法官認為陪審團的裁決存在重大錯誤時,可以撤銷該陪審團,重新組織陪審團審判 D.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由于對司法效率的日益重視,陪審制度的運用逐漸受到了限制 答案:B 解析:英國是現代陪審制度的發源地。這種制度在英國歷史上被長期作為一種民主的象征廣泛運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審判節奏也要求效率化,逐漸限制了陪審制度的運用。陪審團的職責是就案件事實部分進行裁決,法官則在陪審團裁決的基礎上就法律問題進行判決。陪審團的裁決一般不允許上訴,但當法官認為陪審團的裁決存在重大錯誤的時,可以加以撤銷,重新組織陪審團審判。所以ACD是正確的,B項是錯誤的,應選。 (2008年) 8.西周時,格伯以良馬四匹折價,購買倗生三十田。雙方簽訂買賣契約,刻寫竹簡之上,中破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依西周禮法,該契約的稱謂是下列哪一種? A.傅別 B.質劑 C.券書 D.書券 答案:B 解析:西周的買賣契約稱為“質劑”,這種契約寫在簡牘上,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份。實際上“質”和“劑”是有區別的,“質”是買賣奴隸、牛馬所用的較長的契券:“劑”是買賣兵器、珍異之物所適用的較短的契券。“質”“劑”由官府制作,并由“質人”專門管理。所以本題B為正確選項。 9.關于中國古代社會幾部法典的結構體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法經》中相當于近代刑法典總則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 B.《魏律》對秦漢舊律有較大改革,如將“具律”改為“刑名”,并將其置于律首 C.《晉律》將刑名與法例律合為“名例律”一篇,并將法典篇章數定為二十篇 D.《永徽律疏》將疏議分附于律文之后頒行,分為十二篇三十卷 答案:C 解析:《法經》共六篇:《盜法》、《賊法》、《網法》、《捕法》、《雜法》、《具法》。“具法”是放在最后一篇,故A正確。《魏律》共18篇,《法經》中的“具律”改為刑名置于律首,B項正確。《晉律》,又稱《泰始律》,共20篇620條。與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而《北齊律》將刑名與法例律合為“名例律”。故C錯誤。D項說法正確。 10.鄭國執政子產于公元前536年“鑄刑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對此,晉國大夫叔向曾寫信痛斥子產:“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之有爭心也……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并有爭心,以征于書,而徼幸以成之,弗可為矣。”關于“不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不制定法律 B.不規定刑罰種類 C.不需要判例法 D.不公布成文法 答案:D 解析:所謂“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所以本題應選D. 11.關于羅馬法的法律分類,下列哪一類是以法律的適用范圍為根據劃分的? A.公法和私法 B.人法、物法和訴訟法 C.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 D.市民法與長官法 答案:C 解析:羅馬法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根據法律所調整的不同對象可劃分為公法與私法。依照法律的表現形式可劃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根據羅馬法的適用范圍可劃分為自然法、市民法和萬民法。根據立法方式不同可劃分為市民法與長官法。按照權利主體、客體和私權保護為內容可劃分為人法、物法、訴訟法。所以本題選C是正確的。 13.下列哪一個法律文件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 A.《重大信條十九條》 B.《欽定憲法大綱》 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 答案:B 解析:清廷憲政編查館于1908年8月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憲法性文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
| 輔導科目 | 課時數 |
免費試聽 |
學費 |
在線購買 |
·基礎班 |
130 |
¥600 |
||
·法條班 |
61 |
¥300 |
||
·真題班 |
28 |
¥250 |
||
·沖刺班 |
52 |
¥250 |
||
·全程班 |
271 |
¥1400 |
||
·法理 |
16 |
¥50 |
||
·法制史 |
5 |
¥50 |
||
·憲法 |
6 |
¥75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司法考試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盧雁明 糾錯】 |
|
|

| ·司法考試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一章導論 |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第一節 |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二章國際貨物買賣第二節 |
| ·國際經濟法精講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一 |
| ·國際經濟法第三章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第二節 |
| ·司考精講第五章國際民商事關系的法律適用第四 |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二十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二十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九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 ·2010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管轄問題難點 |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七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
| ·司法考試刑法精講第十七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 |